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零后”是指我的学生,我对他们的形容是:老师眼中的“小叛逆”,自己心里的“大天才”,集体中的“边缘人”,学校里的“非主流”。站在“九零后”的面前,我开始觉得无奈,老方法不适用,新方法不会用,硬的不敢用,软的不管用。“九零后”引发了我的好奇心,激发了我工作的热情和灵感,让我开始探寻属于“九零后”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都将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天气温暖如春,继而解开纽扣,脱掉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南风效应”带给广大家长的启示是:在家庭教育中,一定要注意方法。“北风”和“南风”都想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则大相径庭。有哪个孩子不期盼南风般的教育方法呢?!由此,笔者不禁想起北宋散文家苏洵的一段“南风”式教子…  相似文献   

3.
有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个猎猎呼啸寒风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渐渐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两风比拼中,南风最终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我们不禁要为“南风”喝彩!“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同样,我们管理班级、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曾看过一个“南风”式教育的经典故…  相似文献   

4.
温志旺 《学子》2012,(1):27-28
一、巧用“南风效应”——广施温暖之心 法国作家拉·封丹有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南风比威力,看谁先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大发威力,寒气逼人,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南风徐徐吹拂,春暖花开,行人因觉得暖意上身,继而自然地脱掉了大衣,“南风效应”由此产生。“南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处理师生关系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温暖。没...  相似文献   

5.
风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意象,在文学作品中会因作者际遇、性格、心境、视角等不同而被赋予不同的文化意味,寄托不同的思想情感。更奇妙的是,“东风”“南风”“西风”“北风”这四种意象意蕴各异,显得个性鲜明而又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含有不少“通常”一词的命题。这些“通常”,依照它所在命题陈述的事物内容,可分为常识型和隐蔽型两类。 1.常识型所谓常识型,是指用“通常”陈述的命题内容属于生活常识或数学常识。如“运动场和跑道,通常1圈是  相似文献   

7.
“南风”和“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很暖和,所以开始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结果很明显,南风获得了胜利。这个充满睿智的寓言,运用于教师教育学生中,往往被诠释为:采用和风细雨“南风”式的教育方法,你会轻而易举地让学生“脱掉大衣”,达到你的教育目的:反之,采用“北风”式的教育方法,会使你的学生将“大衣裹得更紧”。  相似文献   

8.
郑西伟 《语文知识》2000,(11):20-21
李白人飘逸,诗也飘逸。飘逸的诗源于飘逸的人,同时也得益于其诗中飘逸的意象,风就是这样一种飘逸的意象。在李白的笔下,风除了是来无影去无踪的自然之物,如“清风吹歌入空去”,“春风余几日”,“风吹柳花满店香”等,与其他意象构成诗的意境外,有时则焰上政治色彩,如“南风一扫静胡尘”即是。但更多情况下,李白笔下的风成为  相似文献   

9.
最早提出写文章要有“真情实感”的,可能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代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他的《文心雕龙·情采》里有“为情而造文”与“为文而造情”的说法. 其实,“真情实感”应该是一个为文的常识.而常识得不到尊重,绝非常识的过错. 眼下,“无病呻吟”已成为学生作文的主流,“常识”不幸遭遇应试“滑铁卢”,在“九步构思法”“六步成段法”“五步成文法”“六步构思法”“五步成段法”“新‘五步成文法…之类的模式前撞得头破血流.  相似文献   

10.
“南风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风"式管理方法,往往只满足于班级眼前的"稳定"与"安宁",而"南风"式管理方法的出发点,则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品质与意志。首先,要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心境,为运用"南风效应"奠定心理基础。然后和风徐徐地吹掉学生自我保护的"盔甲",打破学生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向你敞开心扉,接着再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  相似文献   

11.
    
冬,的确来了. 冰冻三尺,呵气成霜. 冬,悄悄地,一点一点地在吞噬着万物.于是,有人惧怕了,有人蜷缩了.而我却不.我用全身心去感知冬的到来,冬的明净,冬日里骤冷的空气,从皮肤神经末梢直传进心里的寒意. 我恋冬,因为我爱冬孤傲、奔放、忧郁而圣洁的气质,如同一块浸在冰水中的蓝水晶. 我喜欢在冬天运动的感觉,驰骋在呼啸的寒风里,点燃骨子里的那份火热,那份狂野,那份激情;搏击从窗口挤进的风,全身的神经、皮肤在这一刻像鞭炮一样,燃烧得噼里啪啦,灿烂悦耳.  相似文献   

12.
王步勇 《师道》2003,(5):15-16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对这则寓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读:1.目的明确——脱掉行人身上的大衣;2.比赛主体是南风和北风;3.方法清楚——北风用“刺骨的冷风”,南风用“徐徐的暖风”;4.要求相同——须行人自愿脱掉大衣,反对强制,以求长期效益;5.南风取胜原因:…  相似文献   

13.
王中取 《师道》2010,(10):16-17
湖南某中学教师何海滨因管教学生与学生家长起冲突,被迫道歉后愤而挥刀自伤。看到这一消息后,确实让人感到如今的"师道尊严"已经荡然无存。更让人感到痛心疾首的是,在当前的教育政策环境下,老师不能管学生、不敢管学生、不想管学生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其结果会是什么,稍有一点教育常识的人都能想到。  相似文献   

14.
李万忠 《甘肃教育》2014,(21):17-17
正北风与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人们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大发威力,呼呼吹来一阵凛冽刺骨的狂风,结果人们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反而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不一会,天气风和日丽,人们因为身感温暖,便主动脱掉了大衣。最终,南风获得了胜利。法国作家拉·封丹的这则寓言给我们的启示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温暖胜于严寒。同样,在  相似文献   

15.
问: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自然常识》第一册第十二节《风》,介绍了风的起因.但有一个问题课本上未作解释.有时夜晚,月亮周围可见一光环,人们称之为“风圈”,有经验者言:“今日风圈,明日风天”,可见“风圈”与风天是有联系的.怎样解释这种联系呢?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菊花多为自然生长的形态,不像我们今天经常看到的盆栽菊花.经过摘蕊打杈等技术手段人工培植而成的菊花一般枝矮粗壮,高不盈尺,大多是花朵硕大而稀疏.而自然生长的菊花枝权多,枝条长而细,花朵小而密,往往簇拥在一起.这种自然形态的菊花,或生长在野地里,或生长在篱笆边,或生长在池岸旁,那种自然、雅致、不慕雕饰、看似“蓬蒿”、不与百花争宠的君子之风,才是古代知识分子借以自况的对象.如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李清照也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材里,含有不少“通常”一词的命题。这些“通常”,依照其所在命题陈述的事物内容,可分为常识型和隐蔽型两类。1常识型。所谓常识型,是指用“通常”陈述的命题内容属于生活常识或数学常识。如“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在收付现款时,通常...  相似文献   

18.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一则寓言,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朔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就是“南风效应”这一社会心理学概念的出处。“南风效应”给人们的启示是: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特别注意讲究方法。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方法不一样,结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白马湖之冬》是一篇能从风中领略出冬的情味的散文。它通篇弥漫着一种深沉的、撩人情思的韵味,这韵味像风一样,无形却无所不在,将你紧紧裹挟住。文章一开篇作者就开宗明义:"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而那时"领略的冬的情味,  相似文献   

20.
九年制义务教材初中语文第一册选了郭沫若一首脍炙人口的新诗《天上的街市》。该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最初以总题《诗五首》(另四首是《南风》、《白云》、《新月》、《雨后》)发表在1922年3月《创造》季刊第1卷第1期上,后收入《星空集》。不过当初的诗题是《天上的市街》,有人据此认为中学语文课本上的题目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其实不然。把《天上的市街》改为《天上的街市》不是“沿袭了几十年”的“明显的错误”,而编书者在征得郭沫若本人同意后修改而来。据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回忆说,在五十年代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