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应是让人尊重的职业,但时不时出现的“封口费”事件,却让记者的声誉扫地,有嘲笑记者的,有鄙视记者的,更有憎恶记者的。好端端的职业怎么会被糟蹋成眼下如此的状况?是谁给了“封口费”如此滋生的土壤?细究起来,媒体和社会都难免其责。  相似文献   

2.
荣辱榜     
“封口费”事件涉案人员受惩处到目前为止,“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此外,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09,(2):22-23
去年9月,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起死亡矿工1人的责任事故后,矿方为隐瞒事故,以各种名义发放“封口费”。仅仅两天时间。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封口费。后初步核查。领取“封口费”人员中。持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记者证”的有2人,其余多数是假冒新闻单位的社会人员。“封口费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一片哗然。  相似文献   

4.
刘建新 《声屏世界》2008,(12):66-66
山西省洪洞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发生之后,各路“记者”闻风而至——不是为了报道真相,而是领取矿主发放的“封口费”,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无怪乎有国际舆论惊呼:“大陆新闻界最耻辱的一幕”。  相似文献   

5.
荣辱榜     
“封口费“事件涉案人员受惩处到目前为止,“封口费“事件中有据可查的涉案人员60人(其中发“封口费“封锁消息、阻挠记者采访者2人,收受“封口费“的记者4人、媒体工作人员26人,假记者28人)。此外,  相似文献   

6.
备受关注的2008年山西煤矿矿难封口费事件曝光后,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事件中,真正市场化程度高的报刊没有出现在领取封口费的名单中,这证明在市场竞争环境下,这些市场化良好的媒体是能保持新闻职业操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西“封口费”为案由,对“封口费”现象与记者的“有偿不闻”进行探讨。分析“封口费”现象的实质是“有偿不闻”。进而从新闻的真实性、新闻职业道德、媒体公信力、社会公正性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有偿不闻”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几年前,山西繁峙金元宝案中,4家媒体11位记者受贿,声讨之声犹在,而如今"封口费"事件又起.山西霍宝干河矿难,真假记者排队领取"封口费",炒得沸沸扬扬,令新闻界蒙羞失色.不仅伤害着民众的信心,也刺痛着每个有良知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9.
书架     
《新闻世界》2009,(6):180-180
《开掘真相》 【内容介绍】山西“封口费”事件、阜阳“白宫”案、“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这一系列独家新闻报道记者是如何突破的,编辑是如何策划操作的?《开掘真相》带您进入新闻幕后。  相似文献   

10.
最重要的是什么年轻的同行常常问:“作记者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总是毫不犹豫地回答:“社会责任感。”我有一个初看起来是“谬论”的说法:记者这一行,是不负责任和负责任相结合的职业。记者难道可以不负责任?从一定意义上说,恐怕是如此。我曾在人民日报长期搞经济报...  相似文献   

11.
自媒体时代,互联网为公众提供了便捷开放的发声渠道.记者这一职业似乎逐渐被揭下神秘的面纱。有人认为,我们正在迎来“全民记者”时代。然而,“人人都有麦克风”,是否就意味着“人人都是记者”?网络江湖带来的虚假信息泛滥的景象,让我们不能不在享受新技术狂欢的同时,对记者的职业界限、职业素养进行重新考量。  相似文献   

12.
2008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名矿工死亡的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两天内共有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矿方以各种名义发放的“封口费”。该事件经部分媒体曝光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先后两次派出调查人员进行调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也就此事发表声明,表示对发放“封口费”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对领取“封口费”的新闻界害群之马应予严肃处理;对假冒记者之名进行敲诈勒索的社会人员应予严厉打击:对新闻工作者正当的采访权益应予以坚决维护。  相似文献   

13.
河北蔚县“封口费”事件中有8家媒体的10名工作人员收受了“封口费”,分别受到了法纪的惩处。这一事件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需要引起新闻界的警醒。但这只是新闻界的个案,不是主流,也不代表新闻界的普遍现象。同时在现场采访蔚县矿难的燕赵都市报记者李文河则是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想方设法调查真相、披露真相,严词拒收百万封口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赞扬。  相似文献   

14.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是记者戴骁军惊险地按下快门,将众多排队领封口费的记者们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山西霍宝干河煤矿矿难的封口费事件算不得什么新闻。2005年的河南汝州矿难①,闻风而至的有100多家媒体的480名记者,领走了20万元封口费。2002年山西繁峙矿难,包括4名新华社记者在内的11名记者的封口费不仅有现金还有金元宝。  相似文献   

15.
2008年9月20日,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发生一名矿工死亡的责任事故。事故发生后。两天内共有23家“媒体”的28人以记者名义前往该矿,领取矿方以各种名义发放的“封口费”。该事件经部分媒体曝光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山西省新闻出版局高度重视,先后两次派出调查人员进行调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也就此事发表声明,表示对发放“封口费”的行为予以强烈谴责;对领取“封口费”的新闻界害群之马应予以严肃处理:对假冒记者之名进行敲诈勒索的社会人员应予以严厉打击;对新闻工作者正当的采访权益应予以坚决维护。  相似文献   

16.
《达拉斯新闻报》从2008年就开始让记者转型为“全媒体”记者。近期,《芝加哥太阳时报》裁掉摄影部……当下摄影记者的职业难题有哪些?作者以三组关键词的形式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最打眼的新闻之中,有一则是记者唱主角的,那就是"封口费事件".尽管有关报道一再声明收取"封口费"的以"假记者"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的记者--有证的记者也不乏其人.  相似文献   

18.
山西霍宝干河煤矿"封口费"事件虽为几家媒体新闻从业人员、聘用人员及假记者所为,但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遭到公众诟病和谴责,也让国内媒体界蒙羞.新闻出版总署已做出严肃处理,4名新闻记者被处分,14名媒体相关责任人受罚.  相似文献   

19.
山西繁峙金矿主向有关新闻记者送现金和金元宝作为“封口费”事件的发生 ,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仅将记者这个职业视为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饭碗 ,把这个职业所特有的神圣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完全抛诸脑后 ,对一个记者的成长乃至媒介的发展 ,甚至对整个社会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新闻职业道德准则需要从业者身体力行地遵守维护。建构新闻职业道德体系的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封口费"事件频频发生。接二连三的"封口费"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潜规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真、假记者扎堆在"封口费"上?本文透过"封口费"事件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