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丽 《中小学电教》2009,(10):39-39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通过多年语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四结合",有效地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方法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诸多方面获得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可见,小学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承载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主要包括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那么,如何培养这种素养?笔者认为"让学"课堂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灵动而广阔的学习空间,是有效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土壤",彰显了语文课堂的"真味"。  相似文献   

3.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准把握统编教材的特点,不断探索,深入钻研,才能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强调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的养成仅靠语文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依托大量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可行之道。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育部门、学  相似文献   

5.
徐江 《甘肃教育》2010,(7):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为宗旨,以探究发现为手段,以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读自悟为主,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理解、积累。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探究,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则主要依赖于语言的感悟和积累。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却是眼高手低对于学生的语言积累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我们语文教师应该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于",教学中要善于"小题大做",关注学生语言积累的细节,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才能提高语言积累的效率。语文教学中的"小"断不可小视,更不能被忽视,因为它们往往都是进行语言训练,达成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教学缺乏审美,就会呈现课堂教学效益低下,容易出现两极倾向,要么偏爱人文性,脱离语言形式;要么偏重工具性,强化知识训练。课堂教学压抑、沉闷、交流不畅,教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吃力;学生成了语文考试的答题器,语文素养得不到培养,造成了人格的残缺;教师也不断的练、考、讲、评,专业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指导思想发生变化,教师们  相似文献   

9.
肖志坚 《考试周刊》2014,(18):31-31
<正>一些教育同行都在为自己是高中语文老师而感到悲哀。原因何在?我谈谈看法。一、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勇于破旧立新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抓基础知识,满足于成绩与分数,语文课除了讲外,就是读、背,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美感在语文课堂上变得黯淡无光。因此,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不轻松。《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标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语文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正是基于语文素养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作用。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体现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塑造和培养,还要全面推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我认为,这是当下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只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真正致力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也才能有的放矢地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落到实处。《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把"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放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谈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还明确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集中体现了古代诗词的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密切相关。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笔者认为,要想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善于"小"题大"做"——着眼于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小题材,放眼生活大世界,以人文性为依托,让文本的工具性焕发无穷的魅力,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安引兰 《甘肃教育》2020,(6):157-157
培养学生正确规范地使用汉字和准确恰当地进行语言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前提,以同步识字和发展语言为目的,力争探索识字教学中语言能力训练的有效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为发展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前提,更是我们语文教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康培 《语文天地》2015,(2):19-20
在新课程观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发生了转变,语文教师从授业者转化为与学生并肩作战的探究者,语文课堂也由原来的“满堂灌”、“一言堂”变成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语文学习平台。《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必备的基本功,而且是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必备的基础素养。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信、响亮、准确地表达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教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感受其丰富内涵,提高认识,形成思想,从经典名著的文学价值和教育、审美价值等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据我国《义务教育课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并没有充分发展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实践能力以及素养。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整体优化课堂的结构,具体可以从优化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结构、优化创设情境以及优化主体地位这些方面进行优化。本文主要探讨课堂四大要素的优化方法,希望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这一比喻的说法指出了语文课程应当着重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践性特点。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训练,是促使学生认知、能  相似文献   

20.
正十多年的课改,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与行为上都有了较大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但"伪语文""非语文"的因子依然不时充斥着语文课堂。对此,我们不禁要叩问: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学生究竟学什么?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必须坚守本色,返璞求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真",是语文教学的"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