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就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汉语表达式及其分类、判定真假依据、负命题的等值式,以及以此类命题作前提的反三段论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讨。归纳出16种汉语表达式,并加以分类;认为: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真假只能依据其前、后件之间客观上是否具有必要条件关系之标准来判定;认为p←q实即→p→□→q,其否定式是“→p∧→□→q”,而不是“→p∧q”;揭示了必要条件反三段论的内涵、逻辑结构,并给出了它的有效推理式。  相似文献   

2.
《河西学院学报》2016,(2):11-16
用定义直接判断一个二元关系是否具有传递性比较困难.本文用数理逻辑方法和命题制作方法给出了二元关系传递性的等价定义及其证明,给出了判断二元关系传递性的几个充分必要条件,使二元关系传递性的判断更加直观而准确.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二个判定正定矩阵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学习共同体生成的若干基本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阐述了学习共同体生成的若干基本问题,论述了学习共同体的意涵及相关概念的关系,学习共同体生成的价值,同时提出了学习共同体的生成原则和把握要点。  相似文献   

5.
设D是-↑R^2萨中的Jordan域,∞∈aD,D*=-↑R^2\-↑D是D的外部,证明了D是拟圆的两个充要条件:(1)D是拟圆当且仅当D和D*都是ILC域;(2)D是拟圆当且仅当D和D*都是OLC域.  相似文献   

6.
我们讨论中立型时滞微分方程 这里得到了方程(1)的一切解振动的充要条件,解决了B.G.Zhang在文[1]中提出的问题(12)我们还得到了方程振动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开单位圆盘D={|z|<1}内的n×n阶复矩阵函数F(z)=(f_(i k)(z))1≤i,k≤n,得到了矩阵函数F(z)在D内单叶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以矩阵、向量理论为运算工具,利用几何规划的特点,给出了广义几何规划有最优解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矩阵的特征多项式与最小多项式相等的几个充分必要条件以及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目前开放教育导学工作的实践需要,对开放教育导学的特点、原则、任务、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梳理。  相似文献   

11.
学习社会--必要的教育乌托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正面临着建设学习社会的历史重任,发展适合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设备与教育体系当然是极为重要的,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社会的深层内涵在于一种价值选择与转换,学习社会具有乌托邦的色彩,按照教育理想主义的逻辑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进而影响我们的行动,同样是形成学习社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终身学习力:学习型社会一种必要的生存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信息化社会需要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每个人必须成为具有分析、批判、质疑、自觉定向能力的学习者,而不是只能通过考试的知识收藏者,即每一个社会成员必须学会进行终身学习。因此,终身学习力也就是未来最具潜力的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一般力学教材对动量守恒定律中,动量部分守恒情况表述的缺陷,同时给出了正确的表述及其证明。  相似文献   

14.
个性化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本质特征是逐步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代替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代替教学过程,要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两大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和能力以及从硬件支持、软件支持与提供周到服务三个方面建立完备的学习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凸集分离定理给出了一个L1正则化问题最优解存在的必要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待定法证明了二阶及上 (下 )三角矩阵A∈PD 的充要条件 ,把广义正定性问题转化为实对称矩阵A∈PD 的正定性问题 ,与文 [1]比较降低了证明难度 ,大大简化了证明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试论构建学习社会的理论基础和社会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教育与职业》2006,(26):14-16
学习社会这个概念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知识爆炸”、传统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大、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脑科学研究新成果构成了学习社会得以产生的社会背景,而终身教育理论则为学习社会的产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本文认为,要构建学习社会强须具备以下社会条件:制度保障和机构保障;学习时间的保障;更新学习理念;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整合一体的教育与学习网络。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he notion of ‘openness’ in terms like open distance learning (ODL) is sometimes rather carelessly used, for example in the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WIL) of distance learners (such as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UNISA's education students, where schools and UNISA form a partnership). We indicate that there is very little ‘openness’ in this type of learning, and that ODL and WIL are in fact two irreconcilable concepts. Yet, when WIL is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distance education (DE) there is no problem, because DE is a clear and generally understood concept, indicating a particular mode of education provision, within which WIL can be neatly and meaningfully accommodated. We conclude, also on the basis of empirical evidence, that WIL and DE (and not ODL) constitute the proven, established and ideal conceptual frameworks for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ter alia teaching practice (as WIL) in distance teacher training. In closing, we briefly reflect on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conclusion for institutional identity.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大陆法系国家类似必要共同诉讼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德国、日本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理论,反对我国主流观点把有客观牵连性的案件纳入类似必要共同诉讼的范畴之内,主张限制类似必要共同诉讼乃至所有必要共同诉讼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应以学生为本,强化“三种”意识,做到“三个投入”“三个到位”;尊重学生、学会沟通、长于协调、善于疏导、公正民主,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做学生工作的各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