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序言:上世纪80年代,在称赞中迷惑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相似文献   

2.
宫凤华 《辽宁教育》2011,(10):31-3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鲁迅《少年闰土》中的精彩片断。闰土快乐而浪漫的童年生活给今天的孩子带来无尽的遐想和新鲜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1.字词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fú( )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lún( )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b(i)ng( )钢叉,向一p(i)( )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相似文献   

4.
卓尚坤 《辅导员》2013,(21):19-19
在写作文时,只有把文章写得具体、生动才能给渎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呢?1.举实例。文章应该充分做到让事实说话,这才是写具体的最好办法之一。比如在写人时就要写出这个人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怎样想的,这个人的特征是怎样的。如:“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义,向一匹猹奋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相似文献   

5.
特级教师高仲铭执教小学语文《少年闰土》开头一段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叉 ,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高老师紧扣这一段环境和人物描写的特点 ,带领学生走进课文。师生展开了如下的对话 :师 :这段话写得精彩吗?生 :精彩!师 :怎样写精彩的呢?生 :(陷入深思 ,一下子说不上来)师 :(提示)作者把这么优美的环境、这么英武的少年、这么狡猾的猹 ,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你们看看作者用了…  相似文献   

6.
把不在眼前的事物加以生动形象地描绘,使听者、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临其境,这种修辞方法即是所谓的示现。“示现”据其形式,可分为追述示现、预言示现和悬想示现三种。下面以小语教材为例,分述如下: 一、追述示现 追述示现,就是把已经过去的人、物、景描述得仿佛就在眼前。 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是《少年闰土》中的开头一段话。作者鲁迅虽未去过远在海边…  相似文献   

7.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将课文中包含的意思用一定的情境“设置”出来。情境设置是指在教学中创设情感和认识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较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发挥情境“设置”的艺术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利用教师自身的体态语言。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利用身体的动作来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如在教学《少年闰土》第一段中“那猹却将身一扭,从他的胯下逃走了”这句话,我就让学生比较,鉴赏“扭”字的背景。教师:“扭”与“转”的…  相似文献   

8.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所有的动物几乎都逃走了,惟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逃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可它们为什么偏偏不逃呢?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也不能动弹。谁能想到,  相似文献   

9.
貘貘是一种很胆小的动物,它们生活在丛林中,从不离开森林边的水源。貘的听觉、嗅觉很灵敏。御敌的唯一办法就是逃走。  相似文献   

10.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所有的动物几乎都逃走了,唯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逃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可它们为什么偏偏不逃呢?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也不能动弹。谁能想到,一动不动的树虎仍能在世上活很多年,就是因为滞留的树虎在轮番喂养它。  相似文献   

11.
一百年前,人们在亚马逊河两岸砍伐树木时,发现所有的动物几乎都逃走了,惟有一种叫做树虎的动物没有逃走。据记载,树虎是非常怕人的,可它们为什么偏偏不作鸟兽散呢?原来,一千只树虎里,总会有一只被树胶粘住,从此再也不能动弹。谁能想到,一动不动的树虎仍能在世上活很多年,因为周围的树虎都会来轮番喂养它。  相似文献   

12.
问:《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凶猛。其中的猹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在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解释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3.
尚磊 《初中生》2012,(34):47-49
正武侠小说中,各路武林高手的功夫让人叹为观止。殊不知,动物中也有不少"武林高手",它们有着比人类更为高明的"绝世武功"。凌波微步蛇怪蜥蜴生活在热带雨林的河流边,主要以小昆虫为食。遇到危险时,它能够飞快地从水面上逃走。蛇怪蜥蜴在水上逃跑的速度可以达到1.5米/秒,因此,当其爪子  相似文献   

14.
洗棒冰     
记得六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外婆给了我五个亮闪闪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哇!是硬币,总共五角钱!我高兴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从外婆手里小心翼翼地接过钱,生怕它们从我的指缝里逃走。"去买些棒冰吧!"外婆说。"哎!"我声音里的高兴藏也藏不住。  相似文献   

15.
有一次,女儿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时,问我小说中所说的那种喜欢偷吃西瓜的猹是什么动物,我无法回答,因为我也不清楚。事后查了有关资料,才有了答案。《现代汉语词典》“猹”(音茶)字条这样讲:“野兽,像獾,喜欢吃瓜(见于鲁迅小说《故乡》)。”《辞海》的解释是:“獾类的野兽。”鲁迅在1929年5月4日致舒新城的信中说:“‘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乃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罢。”鲁迅先生一向治文严谨,为什么会生造出…  相似文献   

16.
<正>从湖面上吹来的风一天比一天冷,冰面上的雪也有一尺多厚了。小岛上的狗獾正在散步,明天就是冬捕(冬季捕鱼节)开始的日子,这里将会很热闹。狗獾是小岛上的"商人",他会把从人类那里得来的鱼卖给岛上的其他居民。这都归功于他有一棵隐身草。冬捕的时候,渔民特别多,连最聪明的狐狸都不敢到外面来,所  相似文献   

17.
注:为表明动物不是物品,而是同我们平等地位的生物,特启用异体字"牠"代指动物。1"快跑啊!"莱菜大叫,急着想生出翅膀来逃走,可又不忍心丢下两个伙伴。  相似文献   

18.
现代名人中,鲁迅是造过字的。他写《故乡》一文,多次用到一个“猹”字:“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这个“猹”是啥玩意呢?鲁迅后来在致舒新城的信中,自己作了解释:“‘猹’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鲁迅没有想到的是,“在”是个多音字,  相似文献   

19.
洗棒冰     
记得六岁那年暑假的一天,外婆给了我五个亮闪闪的东西.我定睛一看,哇!是硬币,总共五角钱!我高兴地从椅子上一跃而起,从外婆手里小心翼翼地接过钱,生怕它们从我的指缝里逃走."去买些棒冰吧!"外婆说."哎!"我声音里的高兴藏也藏不住.  相似文献   

20.
一、 回忆闰土,场景导入 1. 读题,场景画面导入. 2. (出示课文插图1)用已学第1自然段的语言解读"看瓜刺猹"这一场景. [设计意图]践行场景学习理论,利用语言、画面将学生带入少年闰土"看瓜刺猹"这一特定场景之中.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将一位人见人爱的机智勇敢的少年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为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