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质疑是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的能力,但现状是学生质疑能力薄弱,很多学生不会质疑。"疑贵有法",笔者提出首先要在阅读课上集中指导,让学生学会质疑的方法 ;"疑重坚持",质疑能力离不开有效系统的训练;"疑恒有情",只有在评价中不断激发学生乐于质疑的激情,才能让质疑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一、小学数学"疑趣"课堂的内涵阐释1."疑趣"课堂是"情"与"理"的有机融合"疑趣"课堂是指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疑——无疑——有疑——无疑"的螺旋上升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积蓄探求知识的动力。这里,"疑"是指不能确定或无法解决在学习中产生的困惑;"趣"是指快乐、有意思的体验。这样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趣中生疑、疑中生思、思  相似文献   

3.
"疑"指向智慧,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趣"指向愉悦,拥有趣意永远是感到快乐的。因此,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疑",又要关注"趣",让"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下面,笔者结合"毫米和分米"一课的教学,阐述构建"疑趣"课堂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构建"疑趣"课堂,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且能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一、让学生在"疑趣"中产生学习需求"疑趣"课堂关注学生的生疑,强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  相似文献   

4.
主题阅读教学"三步曲",它指"课题导读""单元串读"和"以写悟读"这三个阅读教学环节。"课题导读",指引导学生阅读每一篇课文;"单元串读",指教师把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文句串联起来并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以写悟读",指通过引导学生写话或习作的方式来促进学生领悟单元的主题内涵。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应该在学生"寻疑、解疑"之后,设法让学生在"有疑"中结束.通过不同的案例展示"悬疑再探"的方法,"悬疑再探"激活学生数学思维,积累活动经验;"悬疑再探"调动学生数学思考,促进问题解决;"悬疑再探"升华学生情感态度,健全学生人格精神,让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相似文献   

6.
<正>1.导入——寻疑激趣。常言说: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导向,知疑灵犀通,善思出睿智。上课伊始,运用故事、猜谜、表演等方法导入课题,让学生在表演、猜谜中寻疑、释疑。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先把课文编成故事讲给学生听,强调"你们想错了"一句,使学生思考质疑后问:课文为什么用"你们想错了"为题?从而激发学生求疑的积极性,为阅读课文做好铺垫。2.求知——以趣求疑。在精读课文获取知识的时候,先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再让学生表演重要情节,或编成三句半等形式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从不  相似文献   

7.
传道授方启疑——教师职责基本内涵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愈在其名篇《师说》中对教师职责的基本内涵做过"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表述.笔者回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依据现代教育新理念,对教师职责基本内涵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传道授方启疑"新概括."传道",是学生思想道德的灵魂塑造;"授方",是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而"启疑",则是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养成."传道,授方,启疑"的内在本质是创新.  相似文献   

8.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十分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应选择"激"这一教学艺术。要"激趣",激发学生兴趣;"激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情",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激思",激发学生的思维;"激疑",激发学生的疑问。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一本多彩的书,"放养",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自觉主动去观察;"牵手",可以让学生从名著中汲取养料,丰盈知识储备;"体验",可以让学生在酸甜苦乐中变得更感性。  相似文献   

10.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读课文"是该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自读课文",是教好"自读课文"的前提。统计表明:"自读课文"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自读课文"教学,既要与"教读课文"相区分,又要与之形成整体;"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要成为"课外阅读"的示范;"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还需要注意互文对读与群文共读。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许多小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有话说不出、有话说不好"三种现象。究其原因,"无话可说",是因为学生缺乏生活积累,见识少;"有话说不出",是因为学生缺乏胆量,缺乏表现欲及想象力;"有话说不好",是因为学生缺乏词汇及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如果让学生组成语文学习小组,相互交流,合作准备材料,"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2.
"学辩式"课堂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它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活起来,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教学中,要注重预习,让学生先学后辩;要让学生研读课文,在疑中生辩;教师要恰当点拨,让学生在辩中深究。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3.
在《离骚》中,"骐骥"一词仅一见,屈原用于自喻,用法同后面的"鸷鸟";"擥木根以结茝兮"中的"以",是表并列意义的连词,用法相当于"而"。此句与后面三句合起来,表示六个相互独立的动作;"告余以不好"中的"告",即告诉、告知,"不好"是名词性短语,作"告"的宾语;"莫好修"中的"莫",不是疑词,而是副词,义为不。  相似文献   

14.
作文真韪:为____让出一条道 "让"是一种美德,"让"是一种修养,"让"是一种智慧.有时候,"让"是退让、忍让;有时候,"让"是谦让、礼让."孔融让梨",让出了亲情友爱;"负荆请罪",让出了宽容大度;"斑羚飞渡",让出了生存机会.其实,"让"是一种策略——以退为进、避其锋芒,更是一种勇气——迎难而上、当仁不让.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提倡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整体感知(把握)"的内涵,不是停留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上,而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阐发文本内容,研究表达形式等等。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对文本的熟读精思,才能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欣赏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中特有的美,进而提高感悟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  相似文献   

16.
质疑,是新课程实施后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门方法,众多老师在教学中都在时不时地采用这一方法.包括我在内,很多时候也在运用这样的方法,的确也有很好的效果.质疑是"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但观察当下的课堂,有些时候却是"质"不像"质","疑"不像"疑",这让我又对学生的"质疑"产生了新的质疑.   ……  相似文献   

17.
金永峰 《成才之路》2014,(30):I0008-I0008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其"理解"就是能够穿透课文语言的外在躯壳,领悟其内涵;"运用"就是借助语言文字符号选用正确合适的方式表情达意。这就需要阅读教学应从"悟文"向"善表"突围。在阅读教学中"悟文"与"善表"并不是割裂开来的,两者之间相互交融、彼此促进,如何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在"悟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语用意识,让学生获得"善表"的提升,从而成才呢?下  相似文献   

18.
正疑趣课堂是一个疑中有趣、趣中生疑,由疑生思、由思得趣,疑趣立体交融、相得益彰,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让学生在疑趣中享受数学。"疑"指向智慧——思维永远从问题开始。这"疑",是生疑,强调的是让学生引发认知冲突,在矛盾和困惑中产生探究欲望:"两根小棒要多长才能与第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这"疑",是质疑,强调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在主动质疑、相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中对学生重视了"审美"的培养,却忽视了对"审丑"的认识,"美"与"丑"作为相对事物观,在教育学生中应当统一起来,让学生有个整体性认识这个世界。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课文去感悟和发现"美"与"丑",学会审视思考,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0.
古人云:"学则须疑"、"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亚里士多德认为:"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一篇篇看似浅近的语文教材,其中往往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和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从教材中发现问题,主动、大胆地围绕课文对文中重点句子及精彩段落、课文插图、文中空白、课文结尾等内容进行质疑,并且引导学生针对质疑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