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初中到高中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而言,不管是在难度上还是内容上都是一个飞跃。初中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讲,是知识的累积,到了高中阶段,知识量大幅度增加,难度也相应增加,所以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衔接与过渡的阶段,对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阶段。接下来,笔者根据多年来语文教学积累的经验,对如何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与过渡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希望对老师的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任义兵 《文教资料》2011,(12):76-78
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差异,能否做好中小学语文的衔接、过渡工作,将直接影响学生初中三年乃至高中的语文成绩。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在分析中小学语文学习差异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两个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有益于同行。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语文教材容量大 ,篇目、体例变化大 ,这对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 ,而对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显然是加大了学习的深度和难度 ,他们需要一个衔接和过渡的阶段。这就有待于教师主动积极地尽快做好过渡阶段的衔接工作。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做法。一、着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是严格要求学生以端正、严谨的态度学习语文 ,做好语文常规学习的课前预习、课上主体参与、课后自我复习与验收的三个环节 ,逐步养成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二是细心观察、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而现又不…  相似文献   

4.
小学三年级是过渡阶段。从掌握知识上看,以识字为重点向读写为重点过渡;从思维发展上看,由形象思维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从认识规律上看,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这个承上启下的衔接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年段。但由于教师认识不足以及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使得三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波动很大。怎样顺利渡过衔接阶段?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做好小升初的衔接教育与前后过渡十分重要,其成为横在师生面前的一道坎.在本文的教学探究中,笔者尝试从心理引导、正面迁移、方法转变三个角度,就如何解决七年级数学教学的过渡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语文学习状态不佳,成绩不理想,没有学习语文的主动性,更谈不上在积极学习语文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快乐、幸福感了。家长着急,老师也很困惑。做好这个转折期学生语文学习心理过渡衔接工作,是让学生升入初中后积极学习语文的第一步,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情感、技能的发展,也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知识的学习强调系统性与连贯性,长期的坚持才是语文较好的学习生态环境。但纵观语文学习的整个过程,从学前家庭的教育、小学跟初中的衔接,初中与高中过渡,家长没有能力规划好孩子的语文长期学习。各阶段的一些老师更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只注重孩子眼前、短期的效应,何谈科学、有效的对语文学习的规划?我们高中老师处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收官阶段,既面临高考,又处于大部分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后时期,如何规划好学生的三年学习就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杨卓武 《广西教育》2012,(18):24-25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六年级到初中一年级是中小学教育过渡的结合部,是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过渡成功与否对教育质量影响很大。由于学生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小学学习习惯的滞留性与渐显的初中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得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明显滑坡。这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它反映了中小学数学教学之间存在着严重脱节。因此,如何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相似文献   

9.
朱燕芳 《考试周刊》2013,(10):32-32
关注小升初语文衔接教育,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过渡,是语文教学一个很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为什么要做好初中语文衔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有效进行衔接教学的方法,以期切实帮助学生顺利过渡,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一直是广大老师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每一个初中升高中的学生急于了解的问题。如何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来?我以为,首先要做好以下几个工作:第一,转变学生思想认识。很多  相似文献   

11.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有必要做好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让初一学生顺利过渡。从这几方面对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进行探讨: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从课堂做起,做好有效衔接,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转折期,它是学生心理层面上对不同环境适应性的一个自然过渡.论文从环境、知识、师资、家长的理念等方面阐述了“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从孩子上学的兴趣、自理能力的培养、幼儿心理的变化、学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寻找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和过渡是一个深入复杂的话题。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要根据两个阶段教育的不同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定衔接的知识层次内容,将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目的,进而掌握并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尽快使学生完成初高中的过渡,将初高中的语文知识很好地衔接,在茫然中清晰思路,在曲径中渐入佳境。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进入高中学习,无论是知识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一个过渡衔接的问题,这个过渡衔接的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从心理、学习思维、新旧知识三个方面的衔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这门学科一直都是教育事业的重点,小学、初中、高中一直都将其列为重点科目,在这期间,每一个阶段语文教学所展现的内容难度都有一个递增的过程,并且语文这门科目注重的是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在学生的各个阶段积累的要点也有着一些差异,就小学语文课程与初中语文课程相对比来进行衔接语文知识,对此,进行分析探讨,采取何种衔接措施理念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得到提高,并且此举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三十三条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当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科学衔接。幼儿园不得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不得开展任何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活动。在幼儿教育阶段中,幼小衔接工作是幼儿进入小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幼儿成长与教育的过渡关键时期,衔接工作直接关乎幼儿在认知与成长方面的发展,若衔接工作没做好,会导致幼儿在进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小学生活,产生厌学的状态。这也就使科学合理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一阶段--审美感知力的培养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进入青年期,其心理趋向是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高一正是这样一个过渡衔接的阶段.在语文学习上,大纲要求学生把握内容,既要消化课文中所涉及的知识,还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初中和小学同属基础教育,但两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小升初,是学生生理、心理、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并且随着年龄和社会经历的增加,学生的心理特征会发生明显变化,学习方法和习惯也会作出相应的改变。做好小学与初中德育工作的有效衔接,是顺利完成小学到初中全面过渡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正>通常幼小在教育学中的衔接是指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课堂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课堂教学的幼小衔接工作是实现教育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但能使幼儿更快接受新的教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一步适应和完成难度更高的学习任务,而且能为孩子在整个幼小衔接阶段的顺利过渡创造必要的条件。就课堂方面的幼小衔接,一些老师会把研究重点放在语言、数学等家长比较关注的主课方面往往忽视了艺术方面。音乐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无论幼儿园老师、学校的老师,还是家长一定都想为孩子顺利地向小学过渡做好一切准备。因此,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工作很重要。说到衔接,可能很多家长想到的会是知识上的衔接,其实更重要的是在心理上让孩子做好上小学的准备,养成良好的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使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少走许多弯路。一、升入小学孩子的不适感孩子们从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到紧张规律的小学生活,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