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这种动物,在农耕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华夏大地上,一直受到我国民众广泛的尊重和宠爱。在辽阔的汉语言文化圈中,“牛”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忠厚坦诚的象征,我们经常用“老黄牛”来称呼“劳模”即是一个明证;而在诗人的笔下,“牛”的形象更是多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初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著名的“湖畔派”代表诗人之一。英美学界对以华兹华斯为代表的“湖畔诗人”评价甚高,认为他们的诗才超过拜伦和雪莱;而以往我国学界则过多持全盘否定的态度,斥之为“消极”、“颓废”。我曾在1984年撰文提出应该全面公正地评价华兹华斯及其他“湖畔诗人”。十多年来,评论华兹华斯及其他“湖畔诗人”的论著日渐增多,对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重大贡献,给予了既充分又不拔高的肯定。现在是到了更深入研究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在浙江省作协举行的茶话会上,我结识了虞运来同志。他是写儿童诗的诗人,儿歌《山爷爷》曾获得1992年“小金猴”全国生肖系列儿歌大赛一等奖。虞运来生活在浙西山区,他家屋后有一座叫“牛跑坞”的山。山上松树郁郁葱葱,他儿时常跟着父亲上山砍柴,扒松针,摘些野果子吃。后来,人们  相似文献   

4.
牛年话牛     
赵翔 《英语自学》2009,(1):26-28
2009年是农历牛年。“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汉语中的“牛”多充满了褒美之义。如“俯首甘为孺子牛”着重强调了牛“任劳任怨”的美德,“过了河的牛尾巴——拉也不回头”表现了牛“固执倔强”的品性,另外还有“九牛二虎之力”、“气壮如牛”、“牛饮”借牛来表达“粗”或“大”。  相似文献   

5.
也许是法国诗人雅克·普雷维尔(1900—1977)与我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有一种跨越时空的心电感应,也许是前者的著名诗篇《公园里》“克隆”了后者的《登幽州台歌》,也许是伟大的诗人对大千世界均有一种近乎单一时空的哲理沉思,两首“相隔了千年后的美丽”的诗在我脑海中“邂逅”,印证了当前很时尚的一句名言:“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6.
牛的趣闻     
1997年是我国农历的了五年,俗称“牛年”。为此,笔者特搜集了一组有关牛的趣闻,以餐读警。灯牛:圭亚那有一种牛,因其尾可制蜡烛、作灯用而称“好牛”。当地入将其宰杀后,在取下的牛尾巴中心钻个小洞,插入灯芯,便制成一支“牛尾蚀”。这种抽光亮无烟,可点七、八个小时。水花牛:卢旺达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牛,它的头部有一大丛毛,好像是戴着一项漂亮的花帽;背部长着五颜六色的花纹,仿佛星穿7一件鲜艳的花衣。当它们洗澡时,露出水面的只是头部的“花帽”和背部的“花衣”,老远看去,河面像是绽开7一朵朵美丽的“水花”。喷水牛:在…  相似文献   

7.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1400余首诗中有近200首诗中直接出现了“哭”、“泪”等词语。在这些“哭”诗之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博,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百姓的关切,对亲朋好友的思念,对故土家园的难舍,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情怀。正是由于这种深沉而又刚劲的内容,使得杜甫的“哭”诗并不显得贫弱萎琐,反而有一种沉都阔大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正> 黄庭坚是我国古代一位有着鲜明特色,并且卓有建树,影响深远的诗人与诗论家。他在用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石和绚丽的诗文与书法作品作材料去营建宋代的艺术之宫时,也为我国古代美学思想的宝库贡献了独具异彩的珍品,尤其是对我国诗歌美学的开拓更有不灭之功。他怀抱“不为牛后人” (《赠高子勉》)的志向,终生迈着“不践前人旧行迹” (张耒《读黄鲁直诗》的步伐,终于攀上“荟萃百家句律之长,穷极历代体制之变” (刘克庄《江西涛  相似文献   

9.
感时花溅泪     
我国诗人有云: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有很大关系。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  相似文献   

10.
编者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不同年龄段的诗人曾群体性地崛起于中国当代诗坛:“归来诗人”、“青年诗人”、“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女性诗歌诗人”、“城市诗歌诗人”、“新边塞诗歌诗人”……诗坛真可谓风起云涌,引领文学潮头。但孰料仅仅过了十几年后,这一前呼后涌的文学大潮便沉寂了下来,诗歌在文学中的位置逐渐趋于“边缘化”,文学女皇风光不再,再不象她在黄金时代那样引人瞩目。我们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两点:一是相当多的诗人将自己的写作视野缩小到了只关注自我内心的狭小…  相似文献   

11.
早在杜甫逝世不久的中唐时代,人们对诗人就作出了崇高的评价。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元稹在其《墓志铭》里说:“余读诗至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又说他的诗“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但是至当代却有人横加贬损。持“左”的观点者,说他是地主阶级的诗人;持右的观点者,又叫嚣:“中国的文学只有打倒屈原、杜甫才有出路”。既然褒贬轩轾,我们就有必要较全面地剖析杜甫,认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人格与风格,驳斥诬蔑诗人的种种谰言,肯定诗人在我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2.
1997年正值中国十二生肖属相的“牛”年,牛在中国被视为农民的命根,含有牛的成语有“初生牛牍不怕虎”,“九牛二虎之力”,“牛头不对马嘴”等。在这喜庆祥和的新年里,特搜集有关“牛”的表达与习语成谚语以飨读者。一、牛的用词分类表达: 1.bull指公牛,castrated bull意为公牛、耕牛,菜牛。有趣的是John Bull被借用于指英国人的绰称。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作家中,除杜甫之外,陶渊明是最为历代的人们所关注的作家,后代的大诗人几乎都受到他的艺术熏陶。然而,陶渊明又是历史上“歧异”最多的作家。自唐以来,各家对他议论纷纭,看法颇为不一。一九五七年后,在“左”的思潮影响下,陶渊明被斥为“反现实主义的诗人”、“尊儒反法的诗人”,他的作品被贬为“粉饰现实”、“宣扬阶级调和”的毒草。粉碎“四人帮”后,党清除了“左”的流毒,人们的思想获  相似文献   

14.
刘站 《语文知识》2005,(1):19-20
在农耕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华夏大地上,牛一直受到我国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喜爱。在汉语中,"牛"是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忠厚坦诚的象征。在诗人的笔下,"牛"的形象更是多姿多彩,蕴涵丰富。下面请欣赏古今不同时代的诗人所写的四首咏牛诗。  相似文献   

15.
牛的趣闻     
2009年是我国农历的已丑年,俗称“牛年”。在牛年到来之际,我们来搜搜有关牛的趣闻。灯牛:拉丁美洲圭亚那有一种“灯牛”,因其尾可制蜡烛、做灯而得名。当地人将其宰杀后,在取下的牛尾巴中心钻个小洞,插入灯芯,便制成一支“牛尾烛”。这种烛光亮而无烟,可点七八个小时。  相似文献   

16.
牛年说牛     
今年说到中国的牛,就不得不提到2008年我国最牛的牛,北京残奥会吉祥物,福牛,为什么选择牛呢?一是因为中国有古老的农耕文明,二也是最重要的,正是由于牛的形象。牛扎扎实实、勤勤恳恳、永不言败,朴实、乐观、勤奋,体现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三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田园牧歌是人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与礼赞,牛反映出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理念。最后,牛的形象在国际上具有广泛认同性,牛的形象正面,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认同,牛的良好形象蕴含着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与残奥会运动员奋发向上的品格以及北京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相契合。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人们是将牛作为纯朴诚实、勤善美好的象征。古往今来,不但将人比作“孺子牛”和“老黄牛”;甚至将牛推崇为“牛王庙”的神灵,烧香求拜“牛王爷”能“六畜兴旺”、“风调雨顺保平安”。究其由来,怕是源自神话小说《西游记》中牛魔王的演化吧。是的,在我国历代的文学作品中,在浩如烟海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中,牛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动人,奇趣横生的惊叹!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历代诗人,对狗也多有咏诵,其中不少成为传世之作,现辑录几则,以飨读者。狗,学名“犬”,视听嗅觉都十分灵敏,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动物之一。自古以来就以其活泼可爱和颇通人意的特点而赢得人们的喜爱。据考证,我国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开始养狗了。南北朝新石器文化遗存中就发现过狗的遗骨,陶器上刻有狗的图案。由此看来,狗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关系十分密切。我国汉字中带“犬”旁的字就达几百个,足见古人对狗是多么地偏爱。2006年是农历丙戌年(俗称“狗年”)。“狗年”说狗,别有一番情趣。唐代诗人曹唐,曾写了一首《小游仙》诗:冰屋朱扉晓未开…  相似文献   

19.
感时花溅泪     
我国有诗人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感情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个世界。因为诗人富于感情,对事物的认识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们对事物感情的亲疏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论陶渊明思想性格的矛盾性曹丽环陶渊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他的诗对我国后代诗人影响很大。一提起陶渊明,人们就会把他和“隐逸”“淡泊”“脱略世故”等联系在一起,钟嵘《诗品》说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历代陶诗论者大多也认为了是“闲适的”“浑身静穆”的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