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2.
美无处不在。语文教学不仅在书写、表情达意上具有民族特色之美,而且对于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美和科学文化修养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音乐美语文教学中的音乐美,集中体现在朗读教学和语言描写技巧之中。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一文在描写琵琶女演奏乐曲时,形象、生动、传神,一直被后人推为典范。“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句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乐曲的粗重、轻细、清脆、圆润表现出来。“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里…  相似文献   

3.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就是说,诗文中用比喻的方面很广,有的比声音,有的比形貌,有的比心思,有的比事物,足见比喻的类型之多。那么,怎样才能运用比喻写出优美的诗句呢?首先,古人主张比喻以“切至为贵”,比喻要贴切、准确。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管欧。别有幽愁暗很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三册把白居易的《琵琶行》作为重点篇目,而把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作为自读篇目。如果能将这两首诗中精妙的音乐描写进行比较,学生肯定能从中汲取到有益的知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7,(11)
《琵琶行(并序)》历来为高中课本之保留篇目,其中第二自然段直接描写音乐的部分令人拍案叫绝!对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相似文献   

6.
一一千多年来,自居易在《琵琶行》中以语言符号所指谓的视觉形象生动描绘听觉感受的高超的艺术手法,已成为中国诗坛上的千古绝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问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水泉冷涩絃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  相似文献   

7.
琵琶考略     
提起琵琶,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起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诗《琵琶行》中所描写的情景: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倾诉平生不得意。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呜。 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  相似文献   

8.
《琵琶行》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一位曾在唐帝国首都长安的琵琶女的沦落身世,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女艺人的悲凉境遇的深刻同情,同时抒发了诗人政治上遭到打击后,被贬的愤慨不平。《琵琶行》能感人至深,成为千古流传的不朽名篇,不仅在于它的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在于它成功的艺术魅力。首先《琵琶行》以强烈的节奏、出色的音乐描写而引人入胜。诗中用“急雨”、“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幽咽泉流”、“冰泉冷涩”。“银瓶乍破”、“如裂帛”、“水浆进”等生动形象的比喻,使瞬息万变稍纵即逝的抽象音…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被贬谪江州,心情凄苦,听琵琶女弹奏一曲,“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洪迈),《琵琶行》“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赵翼),以有尽之声,传不尽之情。一是通过描写音乐传情。如用“弦弦”“声声”“嘈嘈”“切切”等叠字,“间关”“幽咽”“呕哑”等双声叠韵词来增加音乐性和节奏感,给人以音乐美。而一连串的精妙比喻更表现出了音乐的变化,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急雨”比琵琶乐声的密急,用“私语”比其幽细,形成了鲜明的乐感对比。“嘈嘈切  相似文献   

10.
比喻,千姿百态的世界──谈比喻修辞格的类别和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众多的修辞格中,比喻,这种用具体、浅显、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深奥、生流的事物或道理的方法(俗称“打比方”),是最受人们青睐的,因而用得最濒最广,也最有jlii‘力。难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志”。不妨请看我国后出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段:例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管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读了这段描写,人们无不为这一漂泊沦落的琵琶女的幽怨琴声所打动…  相似文献   

11.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相似文献   

12.
琴韵     
万籁有声,声各有韵,韵由心生.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的流畅与冷涩是白居易听琵琶的深切领悟;"吃了人参果.三万六千个毛孔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的舒畅与惬意是刘鹗<明湖居听书>中的真实体验;"北方的秋雨……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像样"的奇特与别致是郁达夫听雨的生动概括.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篇·通感》中曾将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进行比较,以说明通感与一般比喻之不同。他说,在《琵琶行》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诗句中,白居易把琵琶声比作急雨声、私语声、珠落玉盘声,虽写得生动逼真,但仍是由声到声,从听觉联系到听觉,并未产生感觉的移借;而韩愈在《听颖师弹琴》中,则把琴声描写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风扬”,将本来诉诸听觉的  相似文献   

14.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名篇《琵琶行》中,有一段描写歌女弹奏琵琶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短短的十-四句。琵琶声声,回肠荡气,我们仿佛听到一曲美妙的仙乐,或激越.或平缓,或如金戈铁马,或如小桥流水,堪称千古绝唱。其中最大的特点为节奏鲜明。其实不光是音乐需要节奏.课堂教学语言也需要讲究节奏。  相似文献   

15.
要使议论文写作时纵横捭阉,就要纵横拓展议论文的写作思路。议论文的写作思路,是议论文写作过程中思维运行的轨道。如果不懂得纵横拓展思路,写作时就会“山重水复疑无路”,就会“冰泉冷涩弦凝绝”;如果善于拓展思路,写作时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就能“间关莺语花底滑”。那么,该怎样纵横拓展议论文写作的思路呢?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方法即腹部开花法。  相似文献   

16.
白居易《琵琶行》中有“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全唐诗》第七册435卷4821页作“幽咽泉流水下滩”。“水”字下注云:“一作冰”。“滩”字下注云:“一作难”。我以为应是“冰下滩”。“水”当是“冰”之误。“泉流水下”讲不通。因泉也是水,总不能说“水流水”。上句“莺语花底”,下字“泉流冰下”,两两相对,异常工整。至於“滩”字,是唐代的一个俗语词,在这里是“气力尽”的意思,其本字为“痑”,又写作“瘅”。如:《广韵》上平声二十五寒韵:“痑,力极”。《太平广记》第五册卷212“资圣寺”条(出《酉阳杂俎》):“棱伽效之力所瘅”。力所瘅即力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既要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要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因而课堂教学也讲究音乐式的节奏美感。节奏是课堂的主架。节奏运用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吴甸起 《青年教师》2009,(11):44-46
动静相映变化有致 写诗、造境,要讲求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无小,无以显大;无近,无以显远;无下,无以显上;无白,无以显黑,如此等等。古诗词创作讲究对仗,即是造境辩证法的体现。比如,“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等。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探航于唐诗艺海时,唐代的丝竹声声入耳,它有时委婉,有时铿锵,使人驻足,令人陶醉。一千年前的这些听之有音,视之无形的唐朝音乐,为何人们仍能至今感受到?这当然应归功于唐诗。 首先,唐代诗人善于以声喻乐。他们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或能体会到的声音来描写音乐声,使人读其诗句“如听仙乐耳暂明”。白居易的《琵琶行》写江上歌女弹奏琵琶,乐曲的抑扬起伏,变化多端,描写得精妙无比。诗中用“急雨”“私语”分别比喻粗重沉浊和轻细柔和的声响:“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以珠玉相击的声音写出清脆悦耳的音色,“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圆润之感。还以“间关莺语”喻乐声的欢快宛转,以“冰泉”比乐声的悲抑凝涩,“银瓶乍破”“铁骑突出”则描写乐声暂歇后的激烈迸发,曲终收拨以撕裂丝织品声响来作比。这些生动恰当的比喻,使读者仿佛听到琵琶声声,仿佛感受到琵琶女流露的复杂感情。 李白的《听蜀僧浚弹琴》中“如听万壑松”把琴声写成万壑松涛声,让人感受到琴声的高亢有力。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呜风乱啾啾。”以寒风吹拂枯桑老柏和雏风啁啾乱叫作喻,写出音乐的苍劲古朴和清脆喧闹。 其次,唐代诗人不仅善于以声喻乐,而且善于以形喻乐。他们往往通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琵琶行》中“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一句,其中的“幽咽泉流冰下难”,《全唐诗》第七册435卷4821页作“幽咽泉流水下滩”。“水”字下注云:“一作冰”。“滩”字下注云:“一作难”。清人卢抱经校本作“水下难”。段玉裁在《经韵楼集》卷八《与阮芸台书》作“冰下难”。日本那波本作“冰下滩” (以上引文均见十三院校编写,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