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进行翻译时难免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介绍了译者主体性的含义,另从三个不同的方面对译者主体性的表现进行了探究。为了最大化的还原原文的艺术性,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译者能动性     
关于“信”、“对等”等翻译准则的讨论,频见于译界同行诸多著述。然而,多数作者要么将探讨重心放在理论层面的思辨,要么着眼于译文谴辞造句方面的推敲。关于译者翻译过程中心路历程的剖析,目前似乎还未引起足够的关注。探究译者的思维过程,鼓励译者发挥其能动性,有意识地审视自己对原文本的解读过程扣对译语文本的再构过程,将有利于疏误的识别与修正。本文作者认为,译者能动性是保证译文质量,达到“等效”原则的重要保障手段之一,因而对翻译实践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翻译中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种传统的有关译者和原作者关系的认识提出了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借助思维科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翻译的动态过程、译者的思维、心理与情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进而对译者和原作者的关系加以探讨,肯定了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介入和译者的能动性与创造性,以期确立译者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一直处于从属地位,译者也面临同样的尴尬。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主义应运而生,她们意识到只有把自己的主张渗透到文化领域尤其是语言之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在翻译领域她们大胆地发挥译者主体性,来彰显女性的身影和声音。在翻译过程中"创造性叛逆"是女性主义译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肯尼斯.雷克斯罗斯在其英译汉诗中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雷克斯罗斯具有叛逆性格和浓郁的诗人气质,他对于中国诗歌"情"有独钟的创造性翻译,还有他的审美体验,这些共同说明了雷克斯罗斯渗透在诗歌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6.
译者主体性是近年来翻译界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传统翻译观隐蔽了译者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性。“文化转向”后译者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初步确立,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彰显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也使译者主体性得到了极度张扬。但是,为了以防过犹不及,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在将来应该是一种制约性的发挥,和谐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创造性叛逆",这种创造性的叛逆正是使译作实现其真正意义增值的必要条件。译者对创造性叛逆的运用是对译者主体性的肯定,且译者的主体性也能通过"创造性叛逆"得到充分的体现。围绕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从三个方面探讨译者主体性的体现,以期为译者适度发挥主体性作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盈盈  兰杰 《考试周刊》2014,(24):21-22
近年来,翻译研究中的译者主体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必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译者的能动是诸多因素制约下的能动:所处的时代背景、双语文化能力及对原文的理解能力等。为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对这些制约因素有清楚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翻译主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作者——源语中心论到译者——译语中心论的转变,译者的地位从边缘化走向中心化,从而使译者更多地关注译文和译文读者,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译者在某种明确的动机下完成的翻译行为,这就强调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从译者主体性看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鹏  张映先 《文教资料》2006,(13):45-46
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对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进行探讨,旨在挖掘两者间的关系及其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意义。辩证地说,创造性叛逆是否以忠实为导向是由译者在翻译中追求的主体目标所决定的。译者主体性导致了创造性叛逆的产生,而创造性叛逆又是译者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一名优秀的译者应合理利用创造性叛逆这一实用原则在自身主体性的操控下达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对传统译论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了重新阐释,颠覆了传统译论中译者“隐形人”的角色,彰显了译者尤其是女性主义译者的主体性。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由于过分强调“性别意识”,因而在译介活动中会在某种程度上偏离,甚至歪曲翻译活动的本的质。  相似文献   

12.
译者是翻译过程的主导因素,译者不再是处于被动、从属的"舌人"、"媒婆"、"透明的玻璃",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受到翻译理论家的关注。但是翻译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如何既最大限度地发挥译者的潜力,又不偏离原文成为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忽略了译者的主体性,限制了翻译研究的视野。近现代各种新学派的出现为译者的主体性得以张扬提供了充足的理论基础。译者对文本的主体性选择、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以及译者作为译文的作者体现出的创造性是译者主体性的三大表现。  相似文献   

14.
古诗英译中最难处理的就是文化意象传译的问题:一是因为文化意象表现形式多样,二是因为传统译论有其局限性,因此在丈化意象传译中译者不应“愚忠”,而应发挥其主体性,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并充分考虑文化意象的接受者,对其做出一定的创造性叛逆。  相似文献   

15.
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是当今美国翻译理论界的领军人物,是当今美国译学界最重要的翻译理论家。他以翻译理论家与译者的双重身份跻身于翻译研究领域,翻译实践广泛,学术视野宽广,可以称得上是著作译作等身的教授学者。从韦努蒂的翻译研究中,有一条中心线索贯穿始终:以"异化"翻译贯穿始终,并且在时空上不断"延异"变化,以矫正翻译思维的绝对化,激励人们出于一种共同的真正需要,去追寻并拥抱"差异",从而创造出新的更具活力的语言与文化,而参与这个创造过程就能充分实现了翻译的潜能。韦努蒂高举异化翻译大旗,以此将译者从隐身的后台推向显身的前台,将翻译研究从学术界的边缘推向中心。这表明由韦努蒂开创了翻译研究所产生的语言、文化以及社会变革。韦努蒂的翻译研究涉及语言文化、社会、伦理,他也以此成就了翻译研究派集大成者的辉煌地位。本文以"译者的隐身"为例,阐述了"异化翻译观"的形成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引出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并且提出了个人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文章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述韦努蒂的"异化翻译观"的提出和造成"译者隐身"的原因,其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论述译者的主体性问题及其我对译者主体性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翻译的“文化转向”使译者的身份和地位得到了重视。本文从创造性叛逆角度论述了译者的主体性,提出了主体性有其受动的一面,基于创造性叛逆的三种类型,即特色翻译、有意识误译和改编,以《红楼梦》英译本为语料,分析了译者如何化被动为主动,展现不同译文风貌的主体性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译者是翻译的主体没有在译界引起足够重视的现象必须改变。文章从译者的文化、审美意识、个性情结、从业思想、伦理观念几方面探讨了译者本身的主体地位怎样影响着翻译,以期拓展和深化翻译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瑶 《文教资料》2009,(33):21-23
本文通过对传统翻译理论的回顾,指出了传统翻译理论忽视译者的主体性的问题,并着重分析了译者主体性的内涵及其表现,同时认为译者主体性是制约中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广告翻译中译者的地位、主体性特征和影响译者的主客观因素,阐释了广告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不可避免性,探讨了如何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以译出佳作,实现广告翻译"以文谋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从文学翻译角度入手,阐述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及其制约因素,指出译者在翻译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但在翻译过程中也应考虑众多因素对翻译活动具有直接作用并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