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的组合形式、信仰、家规、习惯以及家庭成员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无不受到传统、价值观等大的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本文从社会文化角度对中美家庭制度进行了比较,同时也研究了家庭制度和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及其关系。  相似文献   

2.
家庭教育守则,是指家庭成员在相互影响过程中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这与传统的家规是有一定的区别的。首先,这是建立在平等的教育理念之上;其次,强调了家庭中的影响是相互的;第三,守则是家庭成员应共同遵守的。家庭教育守则凝结着家庭教育的智慧,揭示了带有普遍性的家庭教育规律.头脑中的守则是真正指导个人行为的,是家庭成员真正认同的、自己的“教育学”。  相似文献   

3.
承泽 《家教指南》2003,(7):21-22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就是一个具体家庭中生活的规则。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占有重要的位置。而在家庭教育中,家规是一种重要的形式或手段。中国古代家规究竟起于何时,因史料有限,已无从查考。现存较早的,当数唐代房玄龄的《家法》。现存中国现代家规中,内容较为完备的,当数“清初三大儒”之一孙奇逢的《孝友堂家规》。该家规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有规18条,二是历代的训子言6则,三是家规后言,最后还有为附录的家祭注。其中,家规18条是:家贫以存士节。寡营以养廉耻。洁室以妥先灵。斋躬以承祭祀…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家学渊源”,古代社会中大量的家训、家范、家规、家史和治家格言,熏陶和培养了我们民族的素质,影响了我们民族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人物。车柏龄老人的“家庭档案”,是对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具现实意义,是现代家庭文化建设中可以模仿的好做法。  相似文献   

5.
订“家规”     
为了使家庭成员的生活有章可循,寒假里,咱家举行了一次家庭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制定“家规”。会议开始了,由我担任“大会主席”。按大会议程,我宣读了由我起草的“家庭规定”:1.大人不能偷看孩子的日记,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2.大人不能责骂孩子,以免造成孩子的精神创伤。3.家长必须带头按家规办事,不能因为是家长而随意违反“家规”。……读着读着,我心中不由得十分得意,大人的“权利”全被我起草的“家规”给限制住了。我又读了若干条,最后附上一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执行。读完了,大家深深地吸了口气。沉默片刻,爸爸首先发言:“你起草的‘…  相似文献   

6.
博览     
家规与惩罚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家有各家的家规。但现在的许多父母也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如果对孩子行使家规,会削弱孩子对他们的爱戴。美国儿童教育家基瑞·卡布尔门指出:成功地处理好子女与父母间关系的关键,在于使他们对家规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做为一个家庭,倘若不建立必要的秩序和制度,不制订执行这些秩序和制度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不能正确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自然更谈不上建立父母在家庭中的权威和力量。没有经验的父母与子女间冲突的焦点,往往表现在行使家规和爱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上。说到这里,有些家长…  相似文献   

7.
第一招:使用家庭日历家庭日历让母亲省时、清楚。“蓓蓓,中午妈妈有事,不能回家,饭菜在冰箱里,你热一热吃。”“56月7号,参加家长会切记8”准备这样一本家庭日历,每个家庭成员都可以在上面写下自己准备做的事,或者给别的家庭成员传递一下口信。它既是一个家庭公告栏,还是一个个人备忘录,而且还能表达含蓄的感情。如果您昨天对孩子发了火,今天感觉到自己有些过分,您也可以在日历上给孩子留字:“孩子,昨天妈妈心情不好,态度太粗暴,请蓓蓓原谅,爱你的妈妈。”第二招:多准备一份食品您想不想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做出一顿丰盛的餐…  相似文献   

8.
王守玉 《中国德育》2014,(10):35-36
正所谓家风,即是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规则是一个家庭约定俗成的法则、规定等行为规范。在我看来,家风家规就是家庭的核心价值体系,是家族传承的一种精神。在一个没有良好家风家规的家庭中成长的学生,缺乏做人做事的规矩和标准,在行为上就可能会经常出现偏差。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的准备1.问题的提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目前,不少家庭的活动内容乏味,活动形式单调,家庭成员知识趋向老化。为此,我们主动与大新街党工委联系,共同携手开展创建“学习型家庭”社区教育活动。我们的目标是引导家庭成员热爱家庭、团结互助、  相似文献   

10.
家庭是培育孩子的地方,但培育的目的是为了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去,家庭只是孩子走向社会的起点站。如果我们把家庭营造成了一个孩子离不开的地方,它就成了“温室家庭”;如果我们把孩子塑造成了一个离不开家的人,他就成了温室中的弱苗,经不起风雨。当然,家庭的小气候可以比社会温暖一些。它应该是个避风港。这对未成年人是必要的。没有家庭的保护,把孩子一下子放到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去,那是危险和不允许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营造“家庭温室”事出有因,而且颇有道理。问题是,第一,“家庭温室”的温度不可高出学校和社会太多,否则孩子…  相似文献   

11.
楠风 《家教指南》2003,(10):49-50
对于本刊来说,一个常识性的话题就是如果一个家庭没有孩子,我们将失去了我们的工作目标与基本社会功能。按照传统的家庭定义,两性的结合,有无孩子是构成家庭的最基本要素。但现实令我们的传统思想在改变。这是编者、读者的一个共同话题,有多种方式使我们建立沟通、探讨的桥梁。43岁的张建庆和36岁的王芳结婚已经6年,他们在美国和上海拥有三处住所却没有一个小孩。没有孩子,对生活在传统乡村中国的妇女意味着一种“天谴”。但是越来越多生活在都市中的中国现代女性却正在拒绝成为母亲。统计显示,从相对开放的广州到相对传统的中国内地,中国大…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实际就是教育父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教育实际就是教育父母”这句话并不是我的发明。它是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亚提出来的。如今的年代与克鲁普斯卡亚生活的年代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她的这一思想却仍可以说是指导家庭教育的经典。 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先人与克鲁普斯卡亚有着共识,他们用自己的行为为这一思想做了注解。《家庭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家风》是本刊记者对家庭教育理论研究专家赵忠心教授的采访。在谈到家规、家训、家风的时候,赵教授告诉我们:古代社会家庭教育这个概念的外延和教育的对象要比今天广泛得多, 它是指除长辈以外的所有家庭成员,是训诫全家人的。家…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所要介绍的“家庭”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我所指的是我们的寝室,我喜欢用“小家庭”来称呼它。偌大一个校园,来往人甚多,然而能有几个是你真正认识的,能有几个是你真正知心的,是的,没有几个。在  相似文献   

14.
我家的家规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家人间相互约束、相互规范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家庭规定晚上8:30之后不能吃东西,有的家庭规定买来的水果先给爷爷奶奶一份……家规体现出的是“家”的文化和“家”的特色。下面让我们来听听浙江省义乌市香山小学孩子们的发言吧!  相似文献   

15.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6.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教育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家庭成员自身的发展,而且还会对国家、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国家庭教育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先秦的礼法,汉代的家法,六朝以来的家训、家规、家仪,以及散见于历史典籍中的大量有关嘉言、名篇、佳事、懿行等,都属于家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研究我国古代家庭教育思想,探索其有价值的经验和方法,发扬其优良传统,对搞好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客家家规家训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传统,它将客家精神融汇在每一条训言中,是传承客家精神的重要载体。客家人的家规家训形式多样,涵括的内容丰富,有爱国爱乡的家国情怀、勤俭持家的治家智慧,还有严以修身的为人处世之道等,无一不彰显着中华传统的美德和品质,这也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由于时代局限,客家家规家训也有封建礼教的烙印,如推崇男尊女卑思想、灌输愚忠愚孝的封建纲常及推行奴化教育、宣扬封建迷信等。我们要传扬客家家规家训传统美德,为今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我最冷COOL     
正现在几乎每个家庭里都住着一个冷冰冰的家伙,它就是电冰箱。我们可以把剩菜剩饭装进它的肚子里,也可以把雪糕饮料暂时存放其中,当然还少不了把蔬菜瓜果关在里面"存活"更久……它真是一名非常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一期就让这个冷冷的家伙说说它的故事吧。把朕的冰镇水果拿来!可能冻得稍微硬了点……  相似文献   

19.
也许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什么“家规”,是不是太落后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其实一些革命老前辈,也多有“家规”。周恩来的“家规”:晚辈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不可说出与总理的关系……刘伯承的“家规”是一张告示:“儿子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给你爸爸办公用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刘家来。”董必武的“家规”是“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不许以他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彭德怀的“家规”是“三条原则”:自己不贪;别人不送;敢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伦理的全部努力在于实现社会生活的道德化,然而,它却没有建立起一个富于德性的社会。中国人进行道德教化,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林语堂说:“如果道德教化还有一点点用处,那么中国今天就应该是一个圣人与天使的乐园了。”为什么以礼仪之邦自居的中国社会到处都写着“吃人”二字?为什么几千年的道德建设没有营造出真正的君子国,而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