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中考的一个必考内容,一直受到各地命题者的青睐.命题者经常利用图中问题“无图多解”的特点设置“陷阱”,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思考问题的周密性.解题时,不少学生忽视图形的可能位置造成漏解,掉进“陷阱”而不知.本文将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2.
函数问题是初中数学中考的一个必考内容,也是各地命题者设计“陷阱”的热点.解这类问题时,常常会因数学概念不清,思考问题不周密,忽视题中的隐含条件而出现错解的现象.为帮助同学们学习时避开“陷阱”,现举例剖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数学题目的命制过程中,命题人往往青睐于“陷阱”的设置,这种设置的题型是一种新型的先进题型,它可以校正同学们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一些毛病,使同学们在解题时,多一丝警觉,同时,也对同学们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从直线和圆中“陷阱”题出发,揭示命题者的“别有用心”,展示其隐含的真面目,以期对同学们排除障碍,走出解题误区能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中考试题中,有许多题目难度并不大,但命题者有意设计“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或粗心大意,便会误入这些“陷阱”,造成解题的失误.一、利用概念模糊设计“陷阱”例1 (2005年潍坊市)已知圆A和圆B相切,两圆的圆心距为8cm,圆A的半径为3cm,则圆B的半径是().A.5cm B.11cm C.3cm D.5cm或11cm错解:由R+r=8,得圆B的半径为5cm.故选A.  相似文献   

5.
高考题中的解答题,必有一道三角函数题.命题者往往将一部分条件隐藏在题目之中,设置陷阱来迷惑考生.下面列举可能出现的“陷阱”题,以提醒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6.
命题者往往在代数类试题中设计一些审题障碍或解题陷阱,既能考查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是否全面、基本功是否扎实,又能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思维是否缜密,还能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是否达标.对同学们来说。稍有不慎,极易落人题中的圈套或陷阱.造成失分.如能全面地分析问题.掌握一些解题技巧或套路,那么解这类问题也就“有章可循”了.  相似文献   

7.
由于圆中有关的点、线、角及其他图形位置关系复杂,命题者存命题时容易设置“陷阱”:而存解中考题时,有些考生往往因对已知条件的分析不够全面,忽视某个条件(包括隐含条件)、某种特殊情形,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命题者常会设计一些陷阱,使同学们在解题时出现增解的情况,导致解题错误。常见的陷阱如下: [陷阱一]忽视“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二次项系数a≠0”的条件例1 (2003年黑龙江省中考题)关于x的方程  相似文献   

9.
最近我学习了《中心对称图形(二)》,做这部分内容的作业时感觉非唯一解的试题特别多,一不留神就会出错,为帮助同学们总结提高,完善错题集,崔老师向我们推荐了《数理天地))2011年第12期赵平老师的文章:《圆中不唯一解的问题举例》,读后受益匪浅,但文中对“两圆相切”问题涉及较少,而中考中常常以“相切”设置陷阱来麻痹我们,为此我从2012年中考题中搜索了几道关于“两圆相切”的多解题与同学们共享.  相似文献   

10.
中考试题中,有一类难度不大却很容易丢分的题目,导致丢分的原因是命题者常常在题中设“陷阱”,制造障碍,如果审题不严,思考不周或基础知识不扎实,稍不留意便会“中计”而误入“陷阱”,本文对解数学“陷阱”题的一鉴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出6种有效策略,供同学们参考。 策略一:理解概念,避开“陷阱” 概念不清,思维就容易混乱,导致判断、推理或理解错误,命题者常常抓住学生这一弱点设置“陷阱”,只有透彻理解课本中的每个概念,才能灵活运用,避开“陷阱”。 例1 当x=___时,代数式x~2-4/x~2+5x-14的值为零, 本题“陷阱”就设在分母不为零这一条件上,若把分式的值为零理解为分子为零便会掉入命题者的“陷阱”中。 解:由x~2-4=0  相似文献   

11.
正高考化学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所谓的"陷阱"就是命题者利用同学们知识结构中的含糊点、易错点、盲点或根据学生思维中的薄弱环节,有意"挖坑布雷",检查同学们识别能力.这类试题不同于常规题,具有一定的干扰性,较强的诱导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或设置的思维障碍等.这也是各类考试命题时不可少的部分,因而当同学们遇到这类题目时,很容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解.下面笔者仅列举化学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作一分析,指导同学们提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圆中有关的点、线、角及其它图形位置关系复杂,命题者在命题时容易设置“陷阱”;而在解中考题时,有些考生往往因对已知条件的分析不够全面,忽视某个条件(包括隐含条件)、某种特殊情形,从而导致漏解.下面  相似文献   

13.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中考的热点,很多同学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时,往往因思考不周,掉入“陷阱”,为帮助同学们在学习时避开“陷阱”,现将常见的错误归类剖析,以期引起同学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关于圆的几何题往往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多样性,两解问题很多,利用这一点命题,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在近几年中考中,这类试题失分率往往很高,需要同学们在解题时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陷阱”题中的“陷阱”是命题者针对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时认识上的片面性,思维上的局限性,有意地在题目中设置干扰信息来迷惑学生,如果同学们不能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凭熟知的思维定势去解题,必将跌入“陷阱”.请看以下两例:  相似文献   

16.
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中,往往有一些容易被忽视的条件隐含其中,使解题者误入“陷阱”.本文列举此类问题中常见的“陷阱”,希望同学们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在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同学们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不足,同时也可以考查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等腰三角形是初中几何的重要内容,它作为一个中考必考内容,一直受到各地命题者的青睐.命题者经常利用等腰三角形问题"无图多解"的特点设置"陷阱",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思考问题的周密性.解这类问题时,应对等腰三角形按一定标准分类讨论,才能获得完整的解答,切勿受思维定式的影响而掉入"陷阱",出现漏解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有关圆的中考题中,常有许多双解或多解题目,喜欢钻同学们思考不周的空子.若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稍有不慎就会坠入“陷阱”,造成错解或漏解.以下是笔者从历年中考题中搜集到的这类试题,按其知识系统分类归纳如下,以帮助大家在复习中识破命题专家的“阴谋诡计”,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故意设置“陷阱”,用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解题能力.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如何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