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代熊赐履所著《经义斋集》是以康熙皇帝所题匾额而成书名,但“经义斋”题名是康熙皇帝何年所赐,资料记载不一,或记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或言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本文根据《经义斋集》正文所记内容,佐以清代实录等资料,考辨题名年代,厘清列传、碑传及年谱等疏漏及抄录之误.  相似文献   

2.
言天津掌故者,于天津诸风土著述中多推重<津门杂记>一书.<津门杂记>撰者张焘,字赤山,自号燕市闲人.原籍浙江钱塘,生于北京,侨寓天津.生平事迹不详,据其自序称:"幼年随侍侨寓津沽,迄今将三十载矣."自序写于光绪十年,依此推算则撰者当生于道光咸丰年间.自序中更述其撰著之主旨云: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证了《经义考》卷一百三十三“吴氏澂仪礼逸经”条所引“又曰”一段文字不是何乔新所作,而是程敏政所撰。  相似文献   

4.
朱彝尊<经义考>是中国经学史上一部重要著作,是经学史、目录学史研究的必备之书.但这部重要著作的毛奇龄<经义考序>却多有讹误疏失,本文对毛奇龄的这些错误一一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5.
《四库全书总目》在引用《经义考》时有误。本文对其有误之处进行了辨析,凡订正十二处。  相似文献   

6.
《西京杂记》非葛洪伪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宏武 《图书馆杂志》2005,24(11):68-75
葛洪《西京杂记跋》所言真实可信。《西京杂记》一书,确系刘歆草创,经后汉三国时期的漫长流传,至葛洪始编集成书。其文本内容虽然已非刘氏之旧,但此书作为补遗之作的史料价值,决不可轻易否认;前人关于《西京杂记》系葛洪伪托的论断,也根本不能成立。葛洪自觉整理保存汉代逸史的学术功绩,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司马朝军 《出版科学》2011,19(1):106-108
自序《经义考》一书,皇皇三百卷,系清初大儒朱彝尊晚年所编纂之经学文献工具书。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己未(1679)荐举博学鸿词,召试授检讨,入直内廷。彝尊文章尔雅,初在布衣之内,已与王士声价相齐。博识多闻,学有根柢,复  相似文献   

8.
读书杂记     
临行前,我往背包里塞人了两册书:《旧时月色》、《徒然草》。在徐州的最后一个晚上,当着诸多生人面,吧唧吧唧地硬在人潮中吃掉了董桥的字。旅行的路上,习惯寂寞了,越发觉得自己真如木心所言的,我只是文学的门徒。撇去尘埃里的日常,留下来只能窝倚在沙发上手执一卷,扎个猛子再扎下去。  相似文献   

9.
朱彝尊<经义考>三百卷于历代经学文献考订最为详备,著录了自先秦迄至清初八千四百多种的经学著述,并且旁及著者生平里籍、著作流传等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五<经义考提要>评价该书:"上下二千年间,元元本本,使传经原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详赡矣.  相似文献   

10.
关于《西京杂记》的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刘歆所撰,葛洪所编集;其二,葛洪所编集,并托名于刘歆。文章赞同第二种观点,对之作了补论:一、葛洪《西京杂记跋》于理不通、疑点重重,不可作为论证《西京杂记》为刘歆撰的依据;二、"辨《尔雅》"条与刘歆的小学观相矛盾,也说明《西京杂记》当为托名于刘歆之所撰。  相似文献   

11.
<经义考补正>十二卷(以下简称<补正>)[1],是清代著名学者翁方纲的著作.翁氏在丁杰、王聘珍二人帮助下,前后历时十七年(自1776年至1792年),方撰成此书,可见其考索之细.  相似文献   

12.
从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中国社会经历了一种相当大的社会经济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商业、工业的兴盛、人口的增加以及集中、都市化等现象,在中国东南地区的体现尤其明显。当时的生活里亦出现了几乎涉及到全方位的变化。本文以生活在嘉靖、隆庆、万历年间的李乐《见闻杂记》为主要材料,拟从以下三点考察晚明风气。其要点为:1 .生活的由俭到奢;2.对陈规的冲击;3.商人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经义考>研究>是古典目录学研究的重要文献.作者在书中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做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将<经义考>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作者还就一些目录学史和古典目录学理论问题发表了新的看法,有些问题的研究颇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西京杂记》《续巳编》为明代隆庆年间刊行的文言小说,题杨穆、郎瑛著。目前可知此二书最早见于《类编古今名贤汇语》丛书,后又被节录、收入《说郛续》。明后期特别是入清以来,《说郛续》本被诸家书志沿录、注引不辍,然此二书之性质实大有问题。笔者今据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今贤汇说》《类编古今名贤汇语》,考证《西京杂记》《续巳编》为伪书。希望可以订正相关著录。  相似文献   

15.
从《史记》成书到《汉书》问世,两汉历史叙事的视角,经历了由第一、第三人称相结合的双重视角向单一的第三人称视角的转变,此后,《汉书》的叙事视角随同其他体例一起成为断代正史的定格,而《史记》及其续补之作的叙事视角,也相应地固定为西汉中后期特有的时代风尚。《西京杂记》文本明显的《史记》型叙事视角和选材取向,不仅与《汉书》以后《后汉书》、《三国志》等断代正史的叙事视角绝不相类,而且与《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博物志》、《搜神记》等汉魏六朝笔记小说的叙事视角明显不同,所以其原始文本的写作时代,应该就在西汉后期。这一结论与考古发现对《杂记》内容的印证等其它证据相结合,说明葛洪关于《杂记》文本源自刘歆的说法能够成立。  相似文献   

16.
武波 《军事记者》2009,(10):62-63
读吕叔湘先生的一本小书《语文杂记》,本来只是想从里面寻找一些语言文字使用上的标准和规范,花了几天时间把它读完后。一下子让我有了登高望远的辽阔感,思路顿时开阔了许多。《语文杂记》是吕叔湘先生谈论社会“不正规”语言的一本随笔集。内容涉及到汉语言文字的众多方面,但篇幅短小精悍,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经义决狱"是在西汉初期实施"休养生息"政策,在西汉中期有利于改正"汉承秦制"而带来的法律过于残暴、严苛的弊病。自汉武帝之后,儒家"经义"对封建法制建设的牢固地位不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王勇 《中国广播》2008,(9):79-80
2007年,对于中国股市而言是波澜壮阔的一年,股指连创新高,股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眼里透着兴奋。  相似文献   

19.
清代初年的《朱景昭批评西厢记》是一部尚未引起学界注意的《西厢》批本。它以未经金圣叹改动的《西厢》作底本,但删掉了草桥梦莺莺之后的文本,其批语则以选录金圣叹《第六才子书西厢记》的批文为主。它通过取汰金批,参合己意,确立了以结构为核心的戏曲创作观,这和它守"礼"重"法"的精神以及追求语言风格的"雅重"结合在一起,反映出《西厢》评点在入清之后的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20.
我从深冬时节的南半球,风尘仆仆来到盛夏南国城市桂林,参加这次会议,是有很多期盼的。这些期盼一言以蔽之,就是“仩盼了解”,企盼从美国来的专家们的演讲中了解数字图书馆技术的最新进展,也期盼着从中国专家的演讲中了解中国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其技术环境、法律环境、用户环境等等。作为一位中文图书馆员,不了解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