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魏源哲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道以降 ,清王朝日渐衰落 ,内外交困 ,国内问题出积 ,兵、漕、河、盐诸大政无一不弊 ;外患日重 ,白银大量外流 ,银贵钱贱 ,危机四伏。有鉴于此 ,魏源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对时代加以总结 ,期挽救衰微的局势。他利用传统哲学已有的范畴、概念 ,阐述自己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的哲学思想 ,构建了“以天为本”的本体论、“及之而后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以“有对”、“主辅”为核心概念的辩证法等构成的思想体系。本文扼要分析魏源哲学思想的内在合理性 ,即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特征的实用理性精神 ,同时指出了其思想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夕,银贵钱贱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以往以清政府定例银一两兑制钱一千为参照系数来说明鸦片战争前银钱比价的上涨幅度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它忽略了银钱比价中市阶与例价的区别;银贵钱贱现象产生的时间也被人忽略。比较嘉、迈以来市场上银钱比例的变化,可以认为银贵钱贱开始于乾隆中期,而不是与鸦片走私贸易泛滥同时出现;这一货币经济现象产生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的发展变化,而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鸦片走私贸易导致白银外流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魏源货币思想评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理论界对魏源货币思想的偏见 魏源的货币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怎样认识其货币思想的几个基本观点这一问题上,部分学者、专家存在着一些偏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缓本急标”问题 “重本抑末”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所奉行的基本国策,魏源却大胆地提出“缓本急标”、“货  相似文献   

4.
清代道光时期,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陶澍、林则徐、魏源先后探讨了货币问题,提出了以“铸银币”为核心的货币改革建议。1陶澍等人关于铸银币的主张,是针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社会发生的以银贵钱残、白银外流为表现形式的货币危机而提出来的.康熙二十四年(1683),清政府下令开放海禁,以广州、漳州、宁波、云台山(今连云港)为通商口岸,允许对外贸易.同时,制定了许多严格的政策,外国商人必须按照中国政府的规矩进行正常贸易.当时,外国商品很难在中国开辟市场,中国对外贸易总是出超.西方国家为了对中国进行大宗贸…  相似文献   

5.
课本第 10页录用了魏源的《海国图志》中的一句话 :“是书何以作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这段为人们所熟悉并经常引用的材料是何意 ?从史学界很多研究魏源的文章来看 ,大家较多地重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并一致认为这是魏源的核心思想 ,那么“以夷款夷”作何解释呢 ?课本同页下的注释是“以夷款夷 ,指用外国的礼仪接待外国”。此解释 ,我认为值得仔细商榷。第一 ,从上下文内容来看 ,魏源写《海国图志》的三个目的中 ,第一个“以夷攻夷”和第三个“师夷长技以制夷”都是打击外国侵略者 ,抵…  相似文献   

6.
货币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币制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各方面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二: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材料二:“今天下自京师达四方,无虑皆用白银……而银遂踞其极重之势,一切中外公私咸收给焉。”——《春明梦余录》集市“百货俱陈,四远竞凑,大至骡马牛羊奴婢,小至斗粟尺布”。——《五杂俎》卷三材料三:清代采取银钱并用的货币制度。百姓出卖劳动产品得到的是铜钱,按市场比价折合成白银向国家纳税。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稳定(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前夕以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升到1600文,甚至更高,出现空前严重的银荒(银贵钱贱)。材料四:图一回答:(1)扼要说明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其出现的历史意义。(2)材料二反映了明朝社会经济的什么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银贵钱贱”现象出现的社会原因及产生的社会影响。(4)材料四中图二货币铸造于何年?从国体角度看,中华民国在当时的亚洲有何历史地位?(5)结合材料四中的图三“人民币”,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银元之战”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其结果如何?[参考答案](1)秦统一货币。意义: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魏源在其所著《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中阐述的“富民说”思想,是他的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经济学家们的高度重视,并对近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拟从如下几方面阐述魏源这一思想,以就教于方家。 一、“民富”与“国富”的辩证关系 魏源认为民富与国富是相辅相成的,而以民富为先,国富随之,只有民众富了,国家才  相似文献   

8.
魏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在《古微堂内集·治篇十四》中对“俭”、“奢”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些独具特色的见解,成为其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这些观点,在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值此纪念魏源诞辰2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之际,本人试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对魏源俭奢观问题的一点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思想和文学》一章是初中课本第二册中国近代文化和科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将有助于他们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全貌。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应了解近代著名思想家魏源、严复和他们的代表作或译著,以及近代文学发展的概况;认识魏源、严复的思想在近代的影响和作用;理解“诗界革命”和“谴责小说”的含义;了解近代“诗界革命”成绩最大的诗人是黄遵宪。本章教材讲授1课时,“魏源与《海国图志》”、“严复与《天演论》”是本章的重点。一、魏源和《海国图志》。  相似文献   

10.
一、选择题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林则徐、魏源等是新思潮的倡导者。据此回答相关问题:1.下列对林则徐思想的表述,错误的是A.面对现实、放眼世界、勇于进取B.维护民族尊严,坚决抵抗外国侵略C.遵守封建纲常,效忠大清帝国D.勇于揭露腐败,倡导革新变法2.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翻译外国书籍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3.林则徐、洪仁、曾国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相同之处是A.学习西方政…  相似文献   

11.
魏源的《诗古微》是清代今文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前人对于三家诗佚文、遗说的搜辑、考订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诗古微》刊行后,历来为治经学者所重视。尽管由于门户之见,诸家对手《诗古微》的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魏源作《诗古微》是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而排斥《毛诗》。例如:梁启超谓魏源“《诗》主《齐》、《鲁》、《韩》”“而排斥毛、郑不遗余力。”(《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师培谓“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经学教科书》)章太炎谓“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经学略说》)马宗霍谓魏源“说《诗》斥《毛传》,宗三家”。(《中国经学史》)周予同谓魏源“著《诗古微》,攻击《毛传》及大、小《序》,而专主《齐》、《鲁》、《韩》三家”。(《经今古文学》) 笔者近年来对于魏源的生平、思想及《诗古微》作了一些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祈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2.
魏源的《诗古微》是清代今文学派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前人对于三家诗佚文、遗说的搜辑、考订的基础上,论述了三家诗和《毛诗》的异同,发挥三家诗的微言大义。《诗古微》刊行后,历来为治经学者所重视。尽管由于门户之见,诸家对于《诗古微》的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魏源作《诗古微》是专主《齐》、《鲁》、《韩》三家诗而排斥《毛诗》。例如:梁启超谓魏源“《诗》主《齐》、《鲁》、(韩》”“而排斥毛、郑不遗余力。”(《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刘师培谓“魏源作《诗古微》,斥《毛诗》而宗三家诗”。(《经学教科书》)章太炎谓“魏源作《诗古微》,全主三家”。(《经学略说》)马宗霍谓魏源“说《诗》斥《毛传》,宗三家”。(《中国经学史》)周予同谓魏源“著《诗古微》,攻击《毛传》及大、个《序》,而专主《齐》、《鲁》、《韩》三家”。(《经今古文学》) 笔者近年来对于魏源的生平、思想及《诗古微》作了一些研究,认为上述观点失之偏颇,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本文拟初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祈学者批评指教。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学是指由孔子、曾子、子思、孟子、荀子等人所并刨、阐明的儒家原初思想,其核心范畴是仁、礼、孝、敬、义等,其思想纲领可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概括。 魏源服膺先秦儒学,极力推崇孔夫子作为圣人之形象,而对孟子以下,包括孟子本人,所谓儒学思想的传人及其主张多有微词。魏源怀慕周孔之道,并力图阐扬夫子未尽之意,使其更为完善,更为合理。魏源期求直指圣贤心源,以避开宋明理学“口心性,躬礼仪,动言万物一体”③的玄妙云纱,由文而质,返朴归真,抬出真孔子,摆出真孔学。魏源立志极高,仿荀子著述体例,以《诗经》为佐证、结论,撰写哲学名著《默觚》,分学篇、治篇两部分,学篇阐述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才能做圣人,指出通向圣人之路的种种途径和方法,批评那些非孔学正路的旁门左道。类于“解蔽”,期求万法归宗于圣人。治篇讲的是圣人君子如何立足于社会行圣人之道。就《默觚》篇名来讲,也是耐人寻味的。孔夫子有鉴于当时社会礼崩乐坏,器物名实不符,发出“觚不觚”④的感叹,而魏源亦感到孔孟之学已走了样,读书人或埋头詀训考据,或记玄虚之理,唱高调,漠视现实,忽视、甚至歪曲圣人修齐治平之道,大大远离固孔之真传。故,魏源便站出来,希冀举起儒学正宗之旗,撰《默觚》。  相似文献   

14.
【专题纵览】中国近代前期的思想领域先后出现过许多社会进步思潮,有地主阶级的新思想、洋务思想,有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等,其产生和发展都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实现的。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六七十年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方面,即所谓的“器物”层次。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太平天国后期领导人洪仁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方案;洋务派为解决内忧外患,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技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支撑     
前些时,《中国教育报》发表一篇题为《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教育的思想支撑》的专访,内容是华东师大单中惠教授谈《外国教育家评传》一书,大意是说我国不少教师开始关注外国教育家的理论,期盼寻找思想支撑,而《评传》“会给寻找思想支撑的教师一些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在魏源经济思想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作一简要的概括。学者们对魏源“缓本急标”和“货先于食”的论述中是否有明确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思想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 ;在货币思想方面 ,对魏源反对发行纸币、主张兼行“古时之玉币及贝币”和“仿铸西洋之银钱”的思想的真实含义和历史作用作了不同的探讨 ;对其“开采银矿”思想的历史影响的评价 ,也有很大的差异 ,而对“师夷长技”思想的争议最大 ,先后提出了五种不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诗比兴笺》作者问题是近代学术研究领域的一桩著名公案,近代著名学者已有此书为魏源所作的说法;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多位学者考证,此书实系魏源所作,这一结论在魏源研究领域基本被认可,却没有引起古代诗学研究者的关注。其实,此书作者乃魏源还可做四个方面的充分补证。《诗比兴笺》与现存陈沆的著作缺少关联,同时,《诗比兴笺》与魏源大量著作形式以及思想内容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包括笺注体例、词句、文意和思想观念的相同与近似。魏源将此书“著作权”转让给陈沆的行为.实与古代“托名”现象的文化传统有关。明确此书为魏源所作对于推进清代诗学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诗比兴笺》一书的作者问题,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李瑚先生就曾作过考证和论说,论定此书实系魏源所作,是魏源“以笺古诗三百篇之法,笺汉魏唐之诗”的《诗古微》之继续,只是后来为陈沆之子“遂其孝思”,才假托陈沆所作、署名陈沆而刻印成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在1981年出版《诗比兴笺》时的《出版说明》则说;“《诗比兴笺》四卷,清陈沆撰。一说系邵阳魏源寓居陈沆家中时所作,用沆  相似文献   

19.
在《海国图志》一书中,魏源虽不曾对开放这个近代中国的重大课题作专门论述,甚至不曾出现“开放”一词,但他开放的心态,主张开放的思想是鲜明的。这一思想在他的《圣武记》等著作中也可得到某些发掘。魏源的开放观和介绍外域知识的努力集中代表了道光、咸  相似文献   

20.
魏源不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一位有重大影响的编辑家。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提出“创榛辟莽,前驱先路”、“博参群议以发挥之”等编辑思想,表现了魏源在编辑活动中的创新风格和思想家气质。这不仅反映了魏源作为文化探索者深邃的文化智慧,也为当代编辑活动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