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陶渊明"平淡自然"的基本诗文风格之形成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形成"平淡自然"的风格特点,是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是探讨陶渊明生活即诗、性情即诗影响到诗文风格。他的出身、生活经历、人生观等直接影响其诗文内容,进而影响其诗文风格;他的性情受他外祖父孟嘉的影响很大,从而从另一重要侧面影响到他诗文的内容和风格。外因主要是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佛道盛行、谈玄说理、崇尚隐逸)和《诗经》中的农事诗对其诗文内容有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到他的风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锤炼字句为修辞,突出主旨为表现,表达的细化为写作:手法突出为艺术(特色),注重特色为风格,倡导风格为原则. 在高考语文试题的阅读和诗文鉴赏类考题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考试类型之一是要求考生辨认诗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作品对这些手法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3.
明代后七子领袖李攀龙之诗文传到朝鲜后,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等方式表达了对其作品关注和欢迎,同时也对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复古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提出指责。虽然朝鲜文人的评价多受中国文人的影响,但这些褒贬不一的批评是对中国李攀龙研究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对李攀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南宗名臣李纲是两宋文坛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他对李白的评价或褒扬李白英豪盖世的个性,或深化其谪仙意义,或仰慕李白之"真隐",或推崇李白俊逸之诗风,有关的诗文作品多达20篇左右,在两宋颇具代表性.这些诗文作品不是单纯从人品及诗品去审视李白,而是结合自己的生平遭际去解读李白,视角较为独特.  相似文献   

5.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其诗论集中体现在《论诗三十首》,并散见于其他著述之中。他的诗学思想非常丰富,就其批评旨趣而言,除为人熟知的提倡"正体"、赞赏诗风刚健豪壮、推崇语言清新自然等特征外,他还提出诗歌要以"诚"为本,指出"文章出苦心""诗文似其为人",并强调诗歌文字的"蕴藉"以及风格的"古意""高趣"等。因此只有全面研读他的作品,才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元好问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邹浩是北宋后期著名的谏臣,也是著述甚丰的作家。他针对当时诗歌创作中的时弊提出了诗文革新的基本主张和正确方向。他认为诗歌除了内容和技巧之外,要具有实用性和现实性,强调诗人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能写好诗文。他主张诗歌清壮雅正、追还古风,他创作了不少诗歌,体现了"清"、"健"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见其文而知其人,亦因人的气质决定人的诗文风格.人的内在性格或刚或柔,流于其诗文必也或刚或柔.韩愈文之雄伟气格,原于其猖狂恣肆的性格.因有猖狂恣肆之性,韩愈论诗亦主阳刚.韩愈于诗知变,故能启迪一代,领军一代.他不但近能变大历以来的"软体"诗风,亦能变六朝以来的阴柔为阳刚.变阴柔为阳刚者自杜甫始,尚不太明显;至韩愈学杜,有意识地变阴柔为阳刚,振兴一代诗坛.韩愈晚年,随着思想的进一步成熟,其诗文融阴柔与阳刚为一体,达到更高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才子,唐寅不仅诗文书画皆工,创作数量大,同时又有一些词曲作品传世。他的散曲蕴藉灵秀,在内容、风格和艺术手法等方面都不同于其前代和同时代的其他曲家,这主要表现在其小令的词化或雅化、个人情感的有意识融入和“小而有致”的艺术手法上。唐寅散曲的这些特色不仅使他成为明代曲家中具有鲜明个性风格的一员,同时也是明代中后期“词曲合流”现象的杰出代表,是散曲发展到这一时期的新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9.
嵇康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竹林七贤"之一。表面的洒脱不羁与内心的执着痛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魏晋文学内在的美学深刻。"心之忧矣,永啸长吟",嵇康就是其中的典型和代表。嵇康的文学风格和他的思想性格、处事方略是密不可分的,其性格刚直,直言不讳,嫉恶如仇,因此他的诗文清峻通脱,本文分别对嵇康的诗和文论展开分析,并进而论述"言必尽意"之"美"在嵇康诗文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魏礼是明末清初江右著名文学团体"易堂九子"的成员之一,他和魏禧、魏际瑞并称为"宁都三魏"。其为人品格高尚,守志不易,为清人所推崇。其诗文创作亦颇具特色,清人普遍认为魏礼的文章立论新颖,能化腐朽为神奇,用辞命意颇具古人的风范,文脉曲折跌宕,言约而意丰,语言富有含蓄蕴藉的美感,篇章起承转合安排得宜,情感真挚动人。其诗兼奇险与平易的风格于一体,部分诗作带有美刺的色彩,并将史家笔法化用到诗中,这些文学造诣都得到了时人的赞扬。  相似文献   

11.
陶渊明的诗文自梁昭明太子萧统以来便备受推崇,或赞美他诗文中表现出的高尚节操,或激赏他诗文的独特风格。其实,从生命美学的视角看,陶渊明诗文中的生命观亦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即体验真实生命,守护精神家园;追求和谐生命,维护生态家园;尊重自然生命,坦然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12.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卓越的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是北宋文坛的领袖、宋代散文的奠基人。欧阳修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以散文为最高。他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改革,主要表西安在对诗文的革新方面,他对唐末宋初的诗风进行了革新,使他在北宋的文学上取得了重要成绩。在文学创作上形成了"平易自然"的独特自然风格。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作品对后期的文学创作和文学风向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谏佛骨被贬潮州,政治生涯的挫折,客观环境的刺激,使韩愈的生活方式和情感心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因素在削其锐气的同时也赋予了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与心灵震荡,使其诗文的创作风格逐渐产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其为人深得儒家正统思想的精髓,庄重严肃,温纯雅正。和他的人品性格相一致。其诗文风格表现为温柔敦厚,和婉有致。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欧阳公所以为一代文章冠冕者,固以其温纯雅正蔼然为仁人。”这就是说,欧阳修的人格力量对于他的散文(也应当包括诗歌)的风格有着较深影响。但当谈到他的词时,论者往往只看到它和作者在诗文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文平淡、自然、任真,这种"天然"的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从他的"以真为核心的人生观","任真"并非"自然无为"以及其桃源理想等方面来研究探讨他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阮籍诗文常被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一个典型广为研究。前人对阮籍作品的研究涉及"竹林七贤"诗文的整体研究、阮籍身世思想的研究等,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品。本文结合阮籍人生经历就其创作及思想分析阐述了其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风格特点及其背后的原因,并论述了阮籍作品与竹林七贤其他人物的联系,对进一步学习研究阮籍生平和诗文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初中语文第四册选了他的散文《桃花源记》,高中第六册选了他的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饮酒》(结庐在人境)。这些诗文既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也是历来聚讼纷纭、评价颇多分歧的作品。要准确把握这些诗文的内容,必须结合作者的其它作品加以考察,同时还要对作者所处的时代,他的思想和经历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8.
在内容方面,苏轼以宽广的生活视角拓展了宋词的题材.在风格方面,他以"豪放"的自觉追求和多元化的风格面貌突破了"词为艳科"的樊篱.此外,深厚的诗文修养和改革词律的努力等都使苏轼成为宋代词史上最重要的词人.  相似文献   

19.
范渊是明中期桂阳(今湖南汝城)籍文人,行为高洁,享誉当时,又擅诗文创作。由于其别集早佚,文献无征,学界不能对其生平、交游及文学成就展开研究。论文从有关文献辑录出范渊诗歌15首,且予以校证。并通过蛛丝马迹的文献记载对范渊生平及其与"前七子"等文人的交游情况作出考证研究,以为范渊是明中期诗文复古运动的重要成员。  相似文献   

20.
陶渊明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被排除在魏晋名士之列,原因并无人提及.论及陶渊明生前身后长时间不被人赏识之由,学术界以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其诗文质朴清淡,与当时华丽的形式主义文风相去甚远.先贤时哲对于陶氏的品评从文学史的逻辑上看并无不妥.但是,作为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却不是魏晋名士,这成了我们常识性思维中的悖论.笔者以为,首先其寡言静默、讷于言语与当时谈风不合;次之,他较之于当时名士缺乏放荡不羁的行为;再次之,其隐而绝"俗".诸种原因使其归于沉寂成为必然.而其非为名士恰恰是其生前身后长时间"不为人重"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