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清代出现多部以"不肖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世情小说作品,这是清代文学史上的新趋势。本文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试图找出"不肖子"形象之凸显与家教缺失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作家通过"不肖子"形象的塑造而传达出的社会焦虑。  相似文献   

2.
“予燕动漫”推出的“燕尾侠”让子燕轻工开始走上品牌化之路。据悉,子燕轻工将以“燕尾侠”动没形象为基础打造一个玩具、网络、游戏、形象产品及其他衍生产品的产业集群 2011年8月18日起,由福建省子燕动漫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科幻动画片《燕尾侠》,第一部26集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上映。这部获得国家级认可的自有知识产权动画片诞生的背后,是福建泉州一家传统轻工制造企业——“子燕轻工”试水动漫产业推动企业转型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裴宁 《金秋科苑》2010,(22):96-98
唐代陈藏器所著的《本草拾遗》中就有独角蚁的形态及治疗作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蚂蚁为“玄驹”,并对它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述。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称蚁卵为“状元子”,谓其能“益气力,泽颜色,催乳汁”等。  相似文献   

4.
景爱 《百科知识》2009,(5):41-43
萧氏的由来 萧氏本是汉族姓氏。在宋朝人编纂的《百家姓》中,有“和穆萧尹”之句。郑樵《通志》称,宋国微子启之后人大心,在平息南宫长万的叛乱中有功,被封于萧,建立萧国,故其子孙遂以萧为姓。清代学者张澍认为:“箫姓即萧也.古人往往萧为箫,系借用字。后世不学者遂以箫为姓,犹苻、符互易也,或为指箫为姓。”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文化》2009,(5):17-17
“烂醉如泥”是形容一个人喝酒喝得大醉的样子。人们望文生义,以为“泥”就是一堆烂泥,一摊稀泥。人喝醉了,像一堆烂泥一样扶不起来,倒也挺形象的。可是,此“泥”非彼“泥”,“烂醉如泥”的“泥”不是一堆烂泥,而是一种去子。  相似文献   

6.
林陈芬 《科教文汇》2007,(2X):175-175,183
本文论述了子君由于受新旧两种思想的纠缠与影响而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从“五四”时的新女性形象滑入到同居后的安逸自足,从而最终走向覆灭。子君悲剧命运的归因是其思想使然,所以她的悲剧命运是无法逃脱的。  相似文献   

7.
旅游形象影响游客的主观感知、决策以及旅游目的地的行为。文章采用IPA数据分析法对开封历史文化古镇——朱仙镇的旅游形象感知进行研究,探析影响朱仙镇的旅游形象感知要素,发现朱仙镇的“独特民俗”“特色餐饮”“服务质量”“餐饮卫生”等要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具有正向影响,而“可达性”“旅游安全”“服务设施”“特色住宿”“内部交通便捷”等要素对旅游形象感知具有负向影响。研究表明,朱仙镇的实际感知形象低于期望形象,因此要提升朱仙镇的形象,亟须提高朱仙镇旅游形象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踢毽子,是我国历史最悠久民间体育活动之一。从80年代初出土的汉砖画像上踢毽子图像考证得出,踢毽子活动,至少有1700多年的历史。毽子在史籍中又名鞬子、子、子、箭子、蝶、蝶颢等等。古时曾属于杂戏中的一种。清代著名文学家、衢州府教授翟颢《通俗篇》中云:“毽,抛足之戏具也。”据史载,北魏时洛阳有个年仅12岁的少年,名叫慧光,他能在井栏上“反踢蝶,一连五百,众人谊竞异而观之。”可见,当时慧光的反踢毽子的技艺,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实令人叹为观止。到南宋时期,在皇都临安(今杭州),由杂戏踢毽子普及到全民体…  相似文献   

9.
科学使人厌倦,谬误令人亲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伪科学和神秘主义的魅力 相传孔子不谈论神秘主义事物,故有“子不语怪、力、乱、神”之语。清代袁枚则将自己的志怪笔记命名为《子不语》,表明这部书中专讲“怪力乱神”。袁枚取此书名,背后大有深意。袁权是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名人”兼风流文人兼畅销书作者,一个在那时就知道将跟他学作诗的名媛闺秀的诗作刻成《随园女弟子诗选》的人,当然懂得在书名上迎合公众的趣味——他知道公众对怪力乱神的兴趣,通常远大于对仁义道德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业月刊》2014,(12):27-27
项目单位:熊银匠 “熊银匠”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嘉庆年间祖籍江西丰城的银匠熊家被嘉庆皇帝御旨钦点进宫赶制一批极具独特艺术风格的纯银、金饰品。由于其抽签和饰品精雕细刻、高雅华丽,富有特色,被嘉庆皇帝封为“宫廷银匠”,  相似文献   

11.
人总渴望新奇,讨厌单调,再有趣的工作一旦拿来过日子,就会变得面目可憎,即使做皇上。也不会例外。清代康熙皇帝游镇江金山寺时,他就曾赋道:“朕本西方一枘子,然何落到帝王家。”说自已本是一名和尚。无奈落进皇室,虽然最终他并没有舍得离开皇位,但念眷佛门清静已是事实。西汉时,有人发现有个放牛的孩子是当过皇帝的刘盆子,  相似文献   

12.
林长华 《知识窗》2008,(4):29-29
说起玻璃对,在我国起码有数百年的历史,清代文学家梁章钜在《楹联续话》中就写道:“吴山尊学士,始出意制玻璃联子,一片光明雅可赏玩。”这种玻璃对联因其透明度高,表里如一,有不少镜艺师独运匠心,巧妙利用一些汉字上、下或左、右字型结构基本对称一致,正面、反面看上去一个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董强 《百科知识》2008,(4):49-50
由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绍兴师爷》曾在全国热播,剧中真实地反映了清代绍兴籍书吏在全国各级府衙内广泛充当师爷、讼师的历史史实,以至于清代官场上有“无绍不成衙”的谚语。官门深似海,如此深邃的衙门大堂,使百姓都唯恐避之不及。然而清代江南地区的民众,非但不惧衙堂,反而以争讼为常,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健讼”之风。这些都与讼师的从中“作蛊”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4.
疟疾是疟蚊(按蚊)传播的。按蚊在吸吮疟疾病人血时,把血里的疟原虫也吸入体内。疟原虫就在蚊子的体内进行有性繁殖,其后代叫“子孢子”。蚊子在咬人吸血的时候,为了迅速把血吸到体内,就吐出一些唾液来防止血液凝固,这时候“子孢子”也就随着唾液进入人的血里。“子孢子”进入人体以后,很快就到达肝脏,在肝脏细胞里进行繁殖,成为“潜隐子”。以后,肝细胞被“潜隐子”胀破,大部分“潜隐子”钻进红血球里吸取营养,进行另一阶段的繁殖,而小部分“潜隐子”仍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式邮票的发行自清代始。即清光绪四年(1878)海关试办邮政,发行第一套“大龙”邮票起,到1911年发行最后一套“欠资”和“快信”邮票止,34年间共发行了25套175种邮票,此外台湾地方邮政还发行有数种邮票。 清代邮票可分为两个时期。1878年到1896年为海关邮政时期,因为这一段时间内中国的邮政是由海关兼办的。1897年清代国家邮政开办后到1911年止,为大  相似文献   

16.
《科学生活》2011,(12):66-69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性本恶”?这个问题在中西方都争论了两千多年。在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先有告子等对于人性“无善无不善”学说,后有孟子批判告子而提出的“人之初,性本善”,稍后又有苟子的“’性恶”说,与性善的观念恰恰相反,由此思想界争辩不休。  相似文献   

17.
刘静秋  雷玉梅 《科教文汇》2007,(12S):171-171
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具个性的作家海明威,他笔下的“硬汉形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他从最初的速写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主人公涅克——“硬汉形象”的雏形逐步发展,直至《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硬汉形象”才得到最终的完善。“硬汉形象”即在面对困难、厄运时,表现出一种“重压下的优雅风度”。  相似文献   

18.
东西方文化中的鬼形象,经过文学的变形、包装、打造,拷问着人类自身复杂深邃的人性。本文试将西方《夜访吸血鬼》与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作一比较,对其中的"鬼"形象进行初浅的探讨,以期凸现作为文学上独特视角的鬼这一形象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9.
曹世瑞 《百科知识》2005,(6X):50-52
“八旗”本是一种兵民合一的行伍编制,建立在清代王朝之前。八旗制度随满洲骑兵的铮铮铁骑入关,与整个清代相始终,在清代200多年中,影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形成枝蔓极广的八旗文化。  相似文献   

20.
徐兵 《科教文汇》2007,(10X):195-195
“梓童”和“子童”是近代汉语时期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们意义相当,书写形式不同,在元明戏曲、小说中不乏用例。《汉语大词典》和其它一些工具书对其释义不够准确。考察其渊源,“梓童”由“子童”发展而来,“子童”应是春秋时期的“小童”衍化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