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服务学习的内涵、公民教育与服务学习的关系、公民教育中实施服务学习的原则,并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三方面提出了我国高校从服务学习角度开展公民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公民责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离不开充足的理论支撑。人本主义学习论作为当今流行的学习理论,对培养公民责任意识具有独特的借鉴意义。文章从学习目标观、学习过程观、教学方法观和教学情境观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人本主义学习论的主要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论指导公民责任教育的可行性,最后用人本主义学习论的视角从教育的目标、过程、方法和情境等四个方面建构出公民责任教育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公民学习——香港公民教育政策的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过渡时期开始,港府公民教育政策中就开始渗透参与式公民学习的理念.回归祖国之后,"主动参与、积极实践、关心社会"的公民精神成为公民教育政策的灵魂.进入新世纪以来,港府通过资助大学开展公民教育计划、推进义工服务等方式来践行公民学习的理念.参与式公民学习对公民教育的意义表现在智性的理解、公民参与能力、公民态度和直接的公民参与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案例背景历史新教材下册第十四课《公民社会》,主要叙述公民身份发展史、公民社会形成史、权利与义务三部分内容。我在备课时设计的德育渗透思路及目标是通过学习公民身份发展史,使学生知道公民身份的由来;通过学习公民社会形成史,使学生了解公民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将公民身份从城市公民、国家公民上升为世界  相似文献   

5.
历史新教材下册第十四课《公民社会》,主要叙述公民身份发展史、公民社会形成史、权利与义务三部分内容。我在备课时设计的德育渗透思路及目标是通过学习公民身份发展史,使学生知道公民身份的由来;通过学习公民社会形成史,使学生了解公民对于国家、社会的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权利和义务,使学生能够将公民身份从城市公民、国家公民上升为世界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拟从学习型社会的微观主体学习型公民的角度来建设学习型社会,提出学习型公民的学习力包括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行动能力、创新能力五个要素,并从学习型公民、学校、政府、社会四个角度提出制约学习力要素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因素,并相应提出解决的对策与建议,将微观与宏观相结合来建设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理解公民终身学习权利的概念出发,提出制约我国公民终身学习权利实现的一些现实问题,并就建立我国公民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体制进行几点探索,以期抛砖引玉,引起世人对此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公民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础, 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政党的构建,都与学习型公民密不可分。因此, 倡导社会成员做学习型公民,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工程。(一)学习型公民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一要不断深化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学习、主动学习、善于学习;树立学无止境、终身学习的观念,把学习的空间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企业以及整个社会,把学习的时间从在校学习延伸到终身学习;树立学习不仅仅是读书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社会科课程中的公民教育新取向及其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资质传递的观点蕴涵着对"公民"概念的基本理解。分别强调社会科学的学习、决策能力的培养和批判思考的养成等三种公民教育取向,在社会科课程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公民资格已经演绎成为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公民资格逐步从民族国家拓展到全球社会,从单一的宪政意义上的法律概念演变成为一个以法律、政治为核心的多维度概念;公民权责作为公民资格的核心逐步从单一强调公民责任发展成为强调公民权责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
服务学习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是公民教育的有效手段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基于大学生公民教育的视角,梳理了美国服务学习理念和实践的概念、模式和发展历史,初步探讨了服务学习课程的公民教育功能和价值,进而分析了美国高校服务学习对我国大学生公民教育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期为完善我国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中国特色的高校服务学习课程体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公民学习以公民参与实践为基础,引导公民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生活当中,从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公民品德和公民实践能力。参与式公民学习克服了公民知识与公民实践、公民个体与公民社会的分裂状态,可以更好地实现前后者的有机融合。基于此,参与式公民学习可以成为公民教育的重要途径,公民教育通过搭建公共参与的实践平台能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公民品质。参与式的公民教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公共生活以及学校领域外的社会公共生活当中,建构积极的公民参与,最终实现公民教育的目标和使命。  相似文献   

12.
公民学习能帮助青少年获得相应的公民知识、公民技能与公民品性,使其成为有能力并负责任的参与公民。公民学习对美国民主的延续和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的美国学校公民学习却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家庭、学校、州政府、联邦政府及所有的组织都应该重视公民学习,重振美国学校的公民教育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美国民主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自我国社会教育兴起到现在,我国的社区教育已经趋于体系化和系统化,在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体现了深化和改革,促进了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完善,但是从公民学习权的保障教育来说,我国的社区教育还是呈现出一定的不足和劣势。论文主要从社区教育的内容、理念、形式、评估等各个方面,对公民学习权视角下的社区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英语这门语言在创建全球社区和发展全球公民这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英语语言的学习在全球公民教育中的角色不容忽视。要使全球化公民教育同英语教学结合起来共同进行也是一个挑战,这就要求探讨在何种情况下外语课堂可以要求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以完成全球化公民教育。因此,全球化公民教育的活动定位在三个方面: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这些被插入现有的知识框架。研究设计了一些活动,尝试寻找哪一种活动在外语课堂的全球化公民教育中最有意义。可以从英语学习课堂上的教师、活动以及全球化公民教育的研究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5.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公民学习权是一种不完整的、被束缚的学习权。远程教育,尤其是现代远程教育因跨越了学习的时空局限性使得学习资源得以共享而成为公民学习权实现的一种媒介和载体。远程教育背景下,学习权权利主体由具体学生扩展为一般公民,推动了学习权实现的普及性;学习资源供给由少数占有扩展为全面共享,促进了学习权实现的公平性;学习场域局限由书本课堂扩展为随时随地,提升了学习权实现的可行性。但这里的"实现"只是一种外在尺度的衡量,其最终的实现取决于公民综合素养的提升,远程教育质量将是公民学习权实现面临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服务学习"(SL)与负责任公民的生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学习(SL)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学习理论基础上,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同,成为美国公民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本文简要介绍服务学习的概念及其在美国公民教育中的运用和作用,以期对我国的公民教育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单玉 《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1):36-39
服务学习(SL)是一种建立在经验学习理论基础上,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教育方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学习在公民教育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成为美国公民教育领域的焦点话题。文章简要介绍了服务学习的概念、服务学习在美国公民教育中的运用和作用,以及服务学习对我国公民教育的重要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服务性学习本质上是通过公共服务、公共参与培育负责任的积极公民的一种教育方式,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历经了20世纪上半叶的公民行动导向、20世纪60—80年代的问题解决导向、20世纪90年代的课程整合导向以及21世纪的标准导向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纵观美国中小学服务性学习的百年嬗变历程,其演变特点表现为从“偏重服务”到“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理念变化、从“课外活动”到“多学科整合”的重点转移、从“单向慈善”到“双向合作”的实践变革。服务性学习传承了西方共和主义、社群主义的精神,内在地体现了“积极公民”理念。  相似文献   

19.
学会与他人合作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新的课程标准适时提出了"合作学习"的要求。文章从合作学习的涵义入手,探讨了开展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0.
高校服务学习课程,是以社区真正需要的具体服务的活动为取向,重视学生直接经验的参与,关注学生服务后的反思,增强学生公民责任,社区服务与学科课程相结合的一门独特的反规范课程[1]。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新型的公民教育课程,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我国大陆也已进行实践。研究表明,服务学习课程是一种有效的公民教育方法。服务学习课程的设计以传授公民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公民参与能力为明确的公民教育目标;服务学习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公共精神、宽容与妥协精神以及独立精神等公民精神;服务学习课程的评价强调大学生以公民的方式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