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生源结构的变化,各地培智学校都不同程度地进行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其中,生活适应课程以发展智障生生活能力为目标而备受关注。本文以扬州市培智学校为例,从课程开发背景、目标意义、课程体系、有效实施、评价调控等不同层面.系统介绍生活适应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基本问题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孙小霞 《甘肃教育》2020,(6):187-187
"生活适应"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中的一般性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劳动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态度,它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及个别差异性,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矫正和改善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教会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进而在可能的情况下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3.
刘春生 《教育艺术》2021,(1):73-73,75
生活适应课教学亟需走出隔离的课堂"围墙",连通教学与广阔的生活,以提升生活适应课的教学效果,适应学生高质量生活的需要。本文以G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提出"三环十步"的生活适应课教学模式和操作路径,以期为生活适应课的优质教学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新路。  相似文献   

4.
秦妍 《辽宁教育》2021,(2):27-30
社区融合教学以学生适应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将社区教学与学校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与更高效率的教育,助其融入社会.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可在社区体验、课堂再现、再入社区、课堂强化与修正以及社区应用五个教学环节中,提高社区融合教学实效,为特殊学生提供参与社会的机会,促进其生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一、评价方案的内容体系生活适应课教学评价是多方面的。通过评价,教师可以检验检测目标是否合理、训练方法是否恰当,从而决定是否修正过程、终止或延续某一目标、制定后续计划、调整训练方法等。因此,评价过程必须认真,结果必须准确。  相似文献   

6.
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智力发育的影响,在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方面需要予以重点关注。对于低年级智力障碍学生而言,如何更好地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和社会生活都是需要特殊教育教师逐步引导和培养的。文章从深入解读课程标准、找准学生心力特点、做好学生能力评估、立足学生生活实践、加强家校沟通协作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培智低年级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特殊教育学校又称培智学校,其办学特色是寓教于乐、育残成才,让培智学校学生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知识、学技能,继而为日后自食其力奠定良好基础。其中,生活适应能力就是培智学校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教育内容。多数学生因出生患有一些先天性疾病导致其生活适应能力非常差,无法健康快乐地生活,所以培智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那如何培养培智学校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呢?开展生活适应课至关重要。结合现实情况谈谈自身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期着眼未来生活需求,为培智学校学生自我实现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8.
培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九年义务教育后,使他们成为能适应社会,残而不废的人。因此,生活适应课在培智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培智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他们的个别差异性,光凭教材还远远不够,必须从生活中着力开展生活适应课的有效教学,制定不同的个别教学计划,在生活化教学中渗透各科知识,融合各领域的康复教育训练,树立他们生活的信心,提高生活适应课的学习效果,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社会适应目标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回顾智力落后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社会适应目标在智力落后教育与培智学校中的重要地位;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社会适应目标进行了详细回顾与分析;以社会适应能力为切入口,对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与思考。培智学校的课程改革要“以生活质量为导向”;既注意课程的统合,又要注意课程的分层;要向“学校为本位的课程”模式发展;同时,注重“均衡课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客观世界决定培智课程的走向智障人士通过有限的学校教育,必将走出学校,迈入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而如何为其搭建顺利融入社会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培智教育应该研究的问题。教育部2007年颁布了《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该方案退出了"7+5"的课程体系,明确提  相似文献   

11.
由于培智学校招生对象的变化,各地纷纷编写生活适应课校本教材,如何提高生活适应课的教学效果,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新问题.我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认为运用以下方法,可以明显地提高中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是世界教育的热点问题。对于中度智力残废的学生而言,教什么、怎么教是个重要的问题。在目的的确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以及评价几方面适应了中度智障生的接受能力,就能使中度智障生的教育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晓燕 《考试周刊》2010,(24):60-61
我校是一所创办了20多年的以中、重度智障儿童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其间经历了由最初对轻度智障儿童实施特殊教育逐步过渡到为中度智障儿童提供特殊教育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课程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培智学校德育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德育的内涵又该如何去理解与体现?我们认为:智障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极其缺乏规避危险的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人际交往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帮助智障儿童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生存于社会生活的重要保证。在新课程中,德育的概念不仅宽泛了,而且更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时代,智障儿童如何适应时代的要求,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重视对智障学生生活技能教育,为智障学生融入主流社会,参与竞争及自强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2017,(36)
为培养培智中年级学生基本生活适应能力,文章通过论述创设情境、分层教学、组织竞赛等多种途径,论证了使用培智中年级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的方法,提高了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的实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培智学校的学生和社会中的其他儿童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其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有着一定的缺陷,这也导致学生在学习时面对着非常多的困难。特别是针对数学学习,由于数学学习本身需要学生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很难,为此分析培智学校生活数学校本课程的构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能课程可以帮助智障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文章从劳动课程目标确立、劳动教学内容设计、劳动教学活动实施等方面阐释了培智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需要传承传统文化,还需要鲜活的、充满时代气息的、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教育资源。特殊教育社区化已成为国内外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利用社区资源,提高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将学校课程与社区教育资源有效整合,确立整合、生成、实践的课程观,实现社区学校化的理想,正是教育创新走向实践的一种形式,也是提高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课程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同样有其内在的课程改革需求,特别是近年来培智学校的学生多为中、重度智障儿童或多重障碍儿童(智力障碍兼有孤独症或脑瘫)。就语文课而言,培智学校的教师们普遍感觉语文课不知如何上,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上课也越来越累。笔者基于多年从事智障、脑瘫、孤独症儿童教育的经验,在分析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