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张承志、史铁生的创作追求在对人类生命存在的终极关怀的基础上,超越了生命的孤独、焦虑和死亡。在物欲膨胀,精神匮乏的现实中,举起一面精神的旗帜,用理想和信念照亮困顿迷茫的人生。  相似文献   

2.
现实生存与理想精神--刘震云小说创作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贫穷、权力、偶然作为表现现实生存的三组主题,是刘震云文本中最为反复呈现的"意象形态",然而刘震云并不是为了黑暗写作,也不是为了使黑暗更加黑暗写作,而是为了更好的可能写作.可以肯定地说刘震云不缺乏理想精神,其写作深度撞击了现实生存,又启示了理想的诞生.  相似文献   

3.
鬼子是一个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作家。他敏锐地捕捉到了我国当下社会转型期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底层民众的生存困境,给予了它有力的呈现,并以最终死亡的归宿冲击当代人麻木的心灵,发人深思。他的死亡主题是对底层生命困境际遇的指归,是底层生活自身演绎出来的悲剧走向。  相似文献   

4.
作为老论题,大学精神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再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立足于文化模式的视角来窥探大学精神,将大学精神的本质视为一种育人文化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大学精神的构成,将大学精神分为核心要素——"原典精神"和外围要素——"变易精神"。以此入手,探讨当前大学精神培育进程中存在的不自觉现象:大学"原典精神"的生成不自觉、大学"原典精神"的认知不自觉、大学"原典精神"的作用发挥不自觉、大学"原典精神"的内化不自觉。大学精神的培育要实现自觉,大学就要摒弃这些不自觉现象,以更好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自由的生命这一概念在严歌苓小说中经常得以体现,她经常以女性形象来表明她对存在的思考而双重文化的生存背景使她能够以一种超越东西方文化的自由心念来观照自身和他者。本文以严歌苓小说中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基础,分析了其对存在的思考及理想主义精神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曹禺优秀剧作的诞生至少起源于两种文学普遍精神:人呼求生存真相、为存在命名的形而上憧憬;作为时代良心的写作者直面人生的怜悯与恐惧。此两点构成一个时代作家的“基本姿态”;也成就了曹禺作品不朽的艺术性与现实性。这两种精神的共同指归在于生存超越。在曹禺“命名”与悲悯的写作中,隐含着到达这一指归的种种可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先锋文学概貌及其对生存困境的思考。认为人总是活在某种边缘。从而表现了先锋文学对人的危机及其如何进入终极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王全书 《红领巾》2004,(1):79-84
红旗渠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红旗渠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我们要与时俱进,使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运用西方哲人尼采的悲剧理论对魏晋南北朝文人名士的生活方式与精神状态进行分析,指出魏晋名士的生命意识里既有与酒神精神一脉相通的对生命悲剧性的清醒洞悉,也蕴含着对情感本体的呵护.  相似文献   

10.
当前儿童文学在大的文学氛围中虽然尽可能地坚守着儿童文学本有的精神高度,但在商业消费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襄挟中,发生了种种变化。由于创作主体的矛盾,再加上外部环境的影响.当前儿童文学自然出现了诗意危机、想像力匮乏和人文关怀缺席等三个方面的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11.
"担当"精神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动力,也是培育时代新人的核心诉求。新时代应把握"担当"精神在培养时代新人中的关键位置,以青年大学生为着眼对象,明确"担当"精神的生成逻辑,把握"担当"精神的内涵要求,探求"担当"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而助力造就一批甘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鬼子始终在进行着对底层生活苦难的抒写,他一直持有着巨大而沉痛的悲悯情怀,为了实现自己的叙述目的他采取的是陌生化的叙述策略,本文试图在三者之间的契合中寻求解读鬼子小说独特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尖锐冲突的矛盾与挣扎中,常常陷入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困境。近些年的一批高校题材小说将笔触探及到了思想意识更加复杂的知识分子所聚集的环境—大学校园,剖析了学院知识分子内心的彷徨与迷惘,他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痛以及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救赎之路的执著。  相似文献   

14.
社会转型期,知识分子的精英地位发生动摇.贫困的物质生活和沉重的工作压力将他们置于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的巨大矛盾中。残酷的现实像一张“网”裹挟着他们.知识分子曾经远大的“梦”在“网”的威胁下被迫走向虚无.在“梦”与“网”的无奈对决中,世俗的物质追求成为压倒一切的目标。“梦”的陨落带来底层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荒芜,他们拒绝诗意与浪漫,并逐步丧失独立和批判的主体精神。从《人到中年》到新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单位》、《烦恼人生》,知识分子的价值理想逐渐落潮.烦恼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使他们陷于生存困境,导致他们精神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广西作家东西迷恋于讲述种种“死亡”。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对于人生存的悲剧性,东西有着深切的体味,他试图通过日常苦难和生命消亡的沉重叙述,唤起生命存在的自觉和担当一个人的生死及其意义;二是通过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存在的叙述,寄寓作家对人的生存状况和精神世界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自觉和对语言不及物性的切身体会是导致王蒙走向语言自觉的原因。这种语言自觉其实是一种文化自觉,因为王蒙认为,语言是不及物的,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积淀在民族语言之中,并通过语言塑造后人,使民族文化得以传承,成为民族凝聚的重要力量。当然,民族语言在塑造后人的同时也在主宰着后人。因此,必须以不卑不亢的开放的心态接收吸纳外民族语言文化,必须在文学创作中超越本民族的日常语言规范和文学语言规范,才能保持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刘平勇试图通过对笔下人物自身的生存状态和人生价值的探寻和追索,把对一个变革动荡时代、一个社会弱势群体的反省上升到人类抽象命运的普遍意义,以期通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进行社会底层人们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的深度探索和追问,肩负起"社会良心"的担当!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人一方面受儒家思想的熏染怀有强烈的入世精神,另一方面却又在儒家思想维护的封建君主专制社会中屡受打击,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精神困境。恪守儒家思想的苏轼入仕之后同样面临此等境地,然而他却能积极援引佛老,融通儒释道三家思想,达到超功利超世俗的精神境界,身处逆境却能保持心境的安适,从而超越了儒家思想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9.
2023年8月,东西的长篇小说《回响》荣获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小说从爱与信任的角度切入,借助探案与情感两条交叉缠绕的叙事线索,对荒诞的现实与复杂的人性进行了深切透视。在探案线中,小说借助了侦探小说的经典创作手法,通过四重推理,层层推进地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恶性凶杀案的侦破过程,反映出了现实的荒诞与残酷。在情感线中,小说通过隐秘的心理分析,将一对中年夫妻从恩爱到破碎的情感历程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呈现出人性的复杂与多面。小说在直面当代人精神困境的同时,也指出了只有爱与信任才能寻求彼此之间心灵的回响。  相似文献   

20.
香港著名作家徐速是一位爱国的作家,他的创作体现了深切的爱国主义情怀,表现在爱乡土爱民族文化传统和盼望国家现代化自由民主进步上,并有自己的特点。这是现代爱国主义的进步性精神,超越了传统的和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困境,关键在于受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