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录片《中国》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在中国更是引发持续一年多的"批判"浪潮。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围绕创作目的、纪录理念及文化观念三个层面,分析纪录片《中国》引发关注的复杂原因,探析世界纪录片创作理念的衍变,以及不同纪录理念之间的碰触、纠结、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闻世界》2008,(7):118-118
这是一部全新的经录片创作教材,具有基础性、实用性、全面性和前瞻性的特点。本书首先从什么是纪录片这一基本命题出发,阐释了纪录片的本质属性、主要类型,介绍了中外纪录片发展史及各个时期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作品,以期读者能对纪录片形成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王俊 《新闻世界》2009,(9):53-53
《探索·发现》是我国第一个大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历史纪录片栏目。作为央视力推的一个曰播纪录片栏目,它正试图通过娱乐化纪录片的方式,把知识娱乐化,把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内容用讲故事的解说方式呈现给观众,利用所有可能的电视手段进行表现。比如用扮演的手法重现历史,加之人物访谈、动画特技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近年来中央电视台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标志性的品牌频道,各界对纪录频道的关注焦点已经从“新频道”转移至“好口碑”和“好节目”.本文试从四个方面解析了央视纪录频道在品牌建设与传播上的多项创新.  相似文献   

5.
修行与探索:央视纪录频道的元年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盘点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2011年基本情况的基础上,从频道品牌塑造、节目内容生产、运营机制创新和国际传播合作等四个方面,梳理了纪录频道开播元年的实践探索与创新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6.
央视纪录片《大三峡》体现出宏观与微观结合、求真与求美结合、纪录与诗意结合以及纪录与思辩结合的艺术特色,是纪录片的又一部精品力作。  相似文献   

7.
王丹 《新闻前哨》2009,(3):59-61
在纪录片创作领域,一直有不同创作流派的探讨和争议。很多人说纪录片的创作者应该用纯粹的旁观者的视角,应该不干预被拍摄者的生活的自然状态。但是从《生命的延伸》这部纪录片来看,恰恰创作者之一也是亲身经历者,而且创作者的介入还推动了事情的发展。这会不会与过去我们接受的“纪录片客观记录生活的”观念产生冲突呢?  相似文献   

8.
张艺 《新闻爱好者》2010,(7):133-134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是融合了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其独特的视角,具有特殊的表现语言和传播方式。它那虚拟化的舞台设计、优美的音乐和唱腔、载歌载舞的舞蹈、富有节奏感的武打场面以及华美的服装和极具特点的脸谱设计.都给中外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戏曲艺术采取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在生活中见到的人和事融入到戏曲舞台上。以独特的舞台媒介向社会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相似文献   

9.
张楚 《传媒》2014,(14)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京剧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品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很厚重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电视媒体作为社会文化的主流传播渠道,对于传播京剧艺术自然责无旁贷。然而,多年来受制于创作者主观认识和技术条件的种种制约,以纪录片的形式对京剧艺术的呈现则少之又少。2013年5月,央视一套《魅力纪录》栏目推出了中央电视台重点立项的8集原创纪录片《京  相似文献   

10.
燕京 《传媒》2023,(5):55-57
近年来,传统文化纪录片不断发展创新,将中国的传统美食文化、中医药文化、文物文化等传统文化形式以立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推动了国家正面形象的树立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本文从叙事和传播两个角度,对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影像叙事和创新传播进行分析,提出在叙事层面要倾向于微观视角和多元化叙事;在传播层面要以微传播和数字化传播为载体,不断与新媒体、新技术结合,从而为传统文化纪录片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中央电视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联合摄制的8集电视纪录片<澳门十年>,应该说,从拍摄到传播的整个过程,都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收效,其影响力深远,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12.
衡洁 《传媒》2022,(2):66-68
纪录片作为能够跨越语言时空、融通中外文化的媒介形态,在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既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也承担着一定的责任。然而,想要让海外受众喜闻乐见并非易事,部分中国纪录片面临着传者热受者冷、故事弱宣传重的局面。本文以央视纪录片《人类的记忆·童话世界九寨沟》为例,从国际化呈现、国际化叙事、国际化表达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为提升新时代纪录片的国际化程度,探索讲好中国故事,进一步扩大中国纪录片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阿忆 《青年记者》2020,(12):74-75
北京木子合成公司历时近3年摄制的《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科学纪录片系列,一共10集,每集50分钟。中国的科学纪录片多属小众题材,但这个系列在爱奇艺上线后,反响热烈,弹幕满屏。实际上,它不仅仅是关于植物知识的科普系列,它是一套关于生命力、爱、文化精神的科学纪录片,散发着深刻的哲思和深沉的情怀。  相似文献   

14.
旅游卫视是省级卫视中最早进行频道专业化的,其中一档栏目《行者》中的系列纪录片,以其个人化而非商业产业化的视角,进行个人化的叙事,强调个人发现的大众分享,现实风格的影响,具有强烈的人文气息,其叙事艺术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电视艺术而言,扛大旗立山头的当属电视剧,它的热闹甚至超越了电影,因为电视剧伴随着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尤其对于妇孺老人,近乎成了精神的慰藉品.此外最热闹的当属娱乐节目,姑且也被列入电视艺术的范畴之内,它的喧嚣占领了电视频道大部分资源.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繁盛一时的电视艺术所呈现出来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当下的电视荧屏中似乎黯淡了.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月12日,12集电视纪录片《台北故宫》一经问世,便引起广泛关注。本文以《故宫》、《台北故宫》为文本进行比较,从纪录理念、纪录手法、审美形态的衍变,解析纪录片《故宫》与《台北故宫》所呈现的不同纪录理念与审美形态,以及对纪录片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阅读提示:中央电视台第15届多哈亚运会报道已经圆满结束。此次报道体现了许多先进的传播理念,如整合化传播、专业化传播、媒介化传播、人文化传播等,这些先进的传播理念是央视此次亚运会报道取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渊源。新媒体时代文博类纪录片承载着弘扬传统文化、塑造文化自信的重要使命。当下节目生产者在编码环节重新审视传播要素的变动,以受众现实需求为导向,转变宏大严肃的呈现形式,创新节目理念、改进传播形式、更新传播内容、拓展传播渠道,使无生命的“文物”动起来,实现跨时空的语境对接。本文探讨了文博类纪录片的演进历史,并以《此画怎讲》为例,依据拉斯韦尔的“5W”传播理论,重点探究当代文博类纪录片的创新传播策略,以期为同类纪录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崔秀玲 《视听》2022,(9):141-143
纪录片《天下黄河富宁夏》第一季《万物生》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美食产业三部分,通过具体的人物展现了黄河对宁夏的深厚影响。在传播效果方面,《万物生》在优酷、腾讯视频、哔哩哔哩和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播出,其中在学习强国平台的传播效果最好。造成《万物生》传播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是该片的城市形象宣传片属性与受众较小。对此,可以通过二次剪辑提升短视频传播优势、先“入圈”再“破圈”打造传播的长尾市场、树立“天下黄河富宁夏”品牌等方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志勇 《出版广角》2016,(14):72-73
自古以来,西方就非常重视雕塑艺术,拥有较为丰富的雕塑纪录片素材.相对于西方,我国古代更重视平面艺术,雕塑被认为是“匠人”的“粗浅”工作.因此,我国制作古代雕塑纪录片的素材较少,此类纪录片的数量也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将有限的素材制作成精良的雕塑纪录片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首先讨论了东、西方以古代雕塑为主题的纪录片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不同;而后分析了《镇馆之宝——青州石佛造像》作为记录古代东方艺术的纪录片所具有的艺术造诣;最后分析了该纪录片为同类纪录片制作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