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视新闻专题是新闻性和专题性相结合的电视节目形式,要做好新闻专题节目,关键在于提升三个"度",即速度、深度和温度.通过"三度",提高报道的力度、厚度、广度和高度,从而锤炼出精品节目.文章以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时代楷模"黄文秀:风雨兼程新长征初心无悔永芳华》为例,浅析如何创作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精品.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新改版节目比作新生儿,那今年2012年应该是辽沈广播一个高产的"大年"。借着辽沈广播电视战略合作的东风,各系列广播纷纷改版。以沈阳台参加战略合作的三个频率及其节目为例:原交通广播改为音乐广播,在保留固有的服务车上人群的节目大改大动增加了《音乐加油站》、《老歌档案》等音乐类内容;都市广播"精耕细作",  相似文献   

3.
压力的三种状态 作为一档以关心百姓身边事、关注群众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事事关心"节目,又是在湖北广播新闻唯一注册商标节目的负责人,深感任重道远.台长张立功不止一次勉励我"要带好这支队伍",这是信任、是沉甸甸的希望、也是压力;每月通过调查公司科学调查"事事关心"收听率、占有率,这是检验,也是压力;"事事关心"是不是保持常态?是否安全播出没出问题?这是警醒,也是压力,压力犹如一张无形的网.  相似文献   

4.
从"都市一时间"看电视新闻节目的新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骐  张弛 《今传媒》2007,(2):27-28
在湖南地区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有三档节目备受欢迎.一个是将娱乐化特色继续发扬光大的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说"新闻开创了新闻播报的另类形式;另一个是湖南经视综合频道的"经视新闻",以全天候滚动实时播报树立了优良新闻品质的口碑;再一个就是倡导"民生视角、本色表达"的"都市一时间",虽然其所在的都市频道同属湖南经视,但后者侧重报道百姓关心的社会新闻,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5.
梁丽强  徐梅艳 《今传媒》2015,(1):108-110
电视真人秀节目凭借大众传媒功能,实现了部分社会价值,具有提供娱乐、文化传承和社会监测的功能,但该节目类型依然面临严重的发展困境,具体表现为有"高原"缺"高峰"现象和文化底蕴缺失的问题。"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解决发展困境,应让低碳美学照进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现实,指导该节目类型的生产,首先"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掌握受众的理性需求;其次"要脚踩坚实的大地",确保真人秀的双重真实;第三要提升能力,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要将感官型自由情感与陶冶型自由情感相互融合,以低碳美学这面旗帜为创作指导,走可持续的艺术生产道路。  相似文献   

6.
武兴旺 《记者摇篮》2012,(10):56-57
近年来,节目编排新的理念层出不穷。无论是"编形式",还是实实在在的"排内容",经过科学的分析和研判,能否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编排策略和方式,决定是否能获取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三重效应。笔者在工作与学习中,对节目编排策略有了肤浅了解和认识,加以整理,仅供参考。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门综合学科,讲究的是时间分割艺术,关键是"把节目放在最合适的时段播出"。"学别人,更要做自己"。明确自身的竞争资源优势和"短板",合理引入适合自身的、先进的编排策略,找准"着落点",而不是"拿来就用",或许能提升制胜的几率。  相似文献   

7.
正节目创优,既是地方广播电视台增强竞争软实力,赢得当地受众的必要条件,也是推行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打造地方台节目品牌的战略性抉择。纵览各地地方广播电视台,无论是提倡"新闻立台",还是"经营兴台",其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会归结到提高节目质量,打造节目品牌,扩大受众市场这个基本点上,因此以节目创优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以品牌打造作为节目创优  相似文献   

8.
如何塑造谈话节目的品牌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目是媒介的"产品".通常说"做节目",实际上是在"做品牌":"通过节目品牌的建立,培养和维持一批忠诚度很高的受众;通过节目品牌的一贯性和持续性,使自己传播的信息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认识社会、判断问题的基本资讯‘支点'".  相似文献   

9.
孟坚 《视听纵横》2007,(1):32-33
许多地方台节目年年改,结果是投入不少,收效不甚明显,常常是新版面(节目)推出没有适应过来,马上又开始酝酿新的改版,周而复始,躁动不止;更为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不同地方的电视节目出现了惊人的"雷同"现象,节目"克隆"之风此消彼长。笔者认为:电视媒体要跳出这一"怪圈",实现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做给谁看?""谁来做节目?""做出什么样的节目?"  相似文献   

10.
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开创了剧情化的节目模式,本文从剧情化的角度,从叙事情境、戏剧冲突、人物关系设置三个元素对《极限挑战》进行分析,探讨真人秀节目如何有效把握真实和戏剧性的情节设置路径,为剧情式真人秀节目制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魏波 《新闻前哨》2020,(2):61-62
"接地气",是时下新闻界比较流行的词语之一。对农节目不同于其他领域新闻产品,它的受众以农民为主,"接地气"显得更为重要,本质上就是节目要符合本地三农实际,贴近农民真实生活,反映他们的实际需求和真实愿望。对农节目主持人要"接地气",就是主持人要自然、真实,与农民群众打成一片,以平民化的角度,了解农民的意愿和需求,成为农民的朋友,而不是事事浮于表面,让自己高高在上,和受众群格格不入。对农节目就像一座架在农民和政府之间的连心桥,对农节目主持人就是农民的代言人,在政府和农民之间起到沟通和连接的作用,因此对农节目主持人能否"接地气"是做好农业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白城广播电视台以节目创新创优为载体,带动整体节目质量的全面提升,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增强广播电视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样的创优活动,对地方台广电编采人员是一次"拉练"和"考试",对提高地方台节目质量也是一个促进和提升,也是推行广播电视节目本土化,打造地方台精品节目和节目品牌的战略性抉择。回顾几年白城广播电视台在广播方面的创优工作,有以下几点思考。一、特色选题是节目创优的关键。记者一定要具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雾里看花",使选题具有超前性,发挥对社会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这里直通春晚——央视《我要上春晚》节目创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要上春晚》是央视三套2010年9月推出的一档大型跨界互动综艺类选秀节目,旨在"寻访百姓绝技,打造草根明星",为开门办春晚选拔优秀的民间节目。2011年初,该节目观众评选出的三大人气王——西单女孩、旭日阳刚和小宝顺利登上"春晚"舞台。  相似文献   

14.
中国电视相亲节目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高潮期,呈现出从婚介到速配再到"真人秀"的典型发展趋势。它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中国电视相亲节目的三个问题,第一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抄袭严重,第二是娱乐至上以致娱乐至死,第三是片面追求"收视率第一",放弃社会责任。节目有创新,娱乐有分寸,媒体有责任,这应该是中国电视相亲节目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从言语交际媒介的角度,把言语活动方式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并进一步指出:口语包含"自发"(交谈、独白)和"非自发"(背诵、朗读).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语言样态多种多样,基本上包含两大类:一类是"非自发口语",即有稿件依据的口语,是稿件(书面)的口语形式;另一类是"自发口语",即没有文字依据的即兴口语.  相似文献   

16.
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是当地党委、政府的"喉舌",如何办好电视新闻节目,其后期编辑的"再创作"至关重要。本文阐述的电视新闻"再创作",要求新闻编辑以受众为本,通过掌握必要的技能和策略,学会提炼和升华主题,对电视画面,恰当运用同期声以及后期编辑进行二度创作,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创新意识,提高新闻质量,增加收视率和电视新闻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刘文思 《青年记者》2007,(20):38-38
不论报纸、网络、电视还是广播,标题都是"神",是"眼睛",是第一冲击波。一篇文章、一张报纸、一个节目,能不能让受众"一见钟情",关键就在标题。有人说,采访和写作比较,七分采访三分写作;而对写作来说,则是七分标题三分文章。这么说是否合理姑且不论,但从标题制作的角度说,多花精力,多用苦功,以求引人入胜,无疑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乌镝 《记者摇篮》2012,(11):36-37
《激情唱响》第二季自开播以来再度掀起一股"激情热潮"。业内人士称《激情唱响》是"最接地气""最贴近草根"的选秀节目;网友们也纷纷表示"第二季的《激情唱响》比去年更好看、更动人,是真正有诚意的选秀节目!"《激情唱响》摒弃了炒作与噱头,凭的是音乐品质和"内容为王",低调中却不失"华丽",节目凭着最生动的草根  相似文献   

19.
一直来,诸暨广播电台《对农广播600秒》秉承"一切为了三农"的优良传统,立足"三农",贴近"三农",服务"三农",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做优节目、做精节目、做强节目,使节目成为一档集新闻性、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深受农民朋友喜爱的节目。  相似文献   

20.
以中央电视台1996年3月16日开播<实话实说>栏目为标志,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在中国的电视界出现并风靡,许多地方电视台纷纷上马此类节目.然而地方台谈话类节目的走势并不容乐观.许多节目搭起"草台班子",从选题、话题展示到现场设计均显得粗糙、雷同、平淡无奇.<实话实说>所以成功,得益于谈话过程的普通、自然和真实.没有事先安排的做作、没有背台词的生硬,整个节目有着毫无雕琢的"无为"的味道.而这所谓的"无为"背后却有最精心的策划、准备和设计.谈话节目的支撑点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