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传播理念的更新和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受众精神文化需求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必然要求广播电视节目与时俱进,不断创优谋求发展。节目创优,既能增强各大广播电视台的自身竞争力,也是赢得受众的关键所在。本文在阐述广播电视节目创优的重要性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广播电视节目创优的有效途径,力图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闻节目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系统的基础,新闻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节目系统能否健康运行.受众是传播主体之一,是传播活动两极中的重要一极,对于受众来说,听看新闻并不只是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看还是不看的主动权都掌握在受众手里.其积极主动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新闻内容的选择上,还表现在接受新闻报道后的议论或评价过程中.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受众心理及其心理规律和电视新闻节目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研究受众的心理,对受众心理进行分析,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离开了受众,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不能称其为传播活动.在传播行为中,是接受的一方而不是传播的一方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果.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只有研究受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4.
秦楚 《军事记者》2011,(7):49-50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和受众信息需求的提升,当今广播电视节目中互动、参与的比重越来越大.以主持人为传播主体的传播形态已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形式。不仅新闻、专访、连线、谈话等节目出现了大量记者型主持人,越来越多的综艺、娱乐、体育、经济与社教等各类节目中也出现了记者型主持人的面孔。他们在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影响受众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5.
商光锋 《新闻窗》2009,(6):53-54
广播电视节目必须要有人听、有人看才会有价值,有了听众、观众,广告商才会把钱投给广播电视媒体,媒体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可以说,在传播行为中,是接受的一方而不是传播的一方决定着节目的传播效果,也就是说,是受众决定着媒体的命脉。因此,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必须研究受众,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但是,没有消费,也就没有生产,因为如果这样,生产就没有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94页)马克思这句古老的名言,对于我国当今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传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的指导意义。如果没有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传播,不但广播电视本身不复存在,就连“受众”一词也成了一个虚幻的概念。但是,问题的焦点不在这里,当今我国广播电视的频道、节目很多,如果没有受众收听收看,那么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传播就是盲目的,就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因此,是消费决定着生产,而不是生产决定着消费。从大众传播学的…  相似文献   

7.
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广播电视机构开始引进主持人节目形式以来,这种强调受众是主体,传播和接受是一个完整过程的节目形式显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而构成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桥梁的节目主持人,更以其真实可信的形象,良好的亲和力,个性化的语言赢得听众(受众)的信赖,达到传播的目的.节目主持人这种新闻人定位,却又显现着明星效应的职业的魅力,许多院纷纷开设主持人专业,社会上各种形式的主持人大赛热度不减,都从侧面凸现了社会对于主持人工作的心理高需求.  相似文献   

8.
刘惠彬 《现代传播》2007,(5):148-149
广播电视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一直处于显赫和重要的位置,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它除了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受众广泛的优势外,还有一个无以取代的特点,就是在传播中有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出声、出面直接为受众服务.由于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为了适应民族事业的发展,在我国中央媒体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都有针对民族地区的民族语言主持和播音.只有加强维汉双语播音员和节目主持人的培养,才能够适应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广播电视传播技术的创新发展,广播电视节目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在融媒体时代,受众求知心理更重,对广播电视精品节目的需求更大.广播电视媒体因此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丰富提升节目内容,与时俱进创新节目表现形式,并对节目质量进行科学评价,将质量评估结果作为节目优化的重要依据.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编写的《中国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研究》一书从以上问题入手,总结理论、探索经验,追溯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历程,分析广播电视节目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建构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体系进行了有益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在我国逐渐兴起,受到广大受众的喜爱,节目主持人也受到广泛的关注。节目中主持人以第一人称"我"出现,与听(观)众交流互动,这缩短了节目与受众的距离,提高了传播效果,为广播电视节目走近群众、吸引受众技到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是广播电视媒体中直接出面与受众打交道的最活跃的人,是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具有亲和力的传播。他们在节目中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有声语言传播信息、串联节目、表述观点,与受众平等沟通交流,驾驭节目进程。  相似文献   

12.
浅析农业电视节目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实际国情,农村人口占据大多数,农业节目受众群体广。尽管农民目前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来源是广播电视的传播,但农业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却不容乐观,存在很多问题,所以加强农业广播电视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受众参与节目,是指以受众参与传播过程为要素或要素之一的广播电视节目。近年来,我国的受众参与节目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呈现出百花齐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态势。本文尝试通过对几类最有代表性的受众参与节目的分析,展示我国受众参与节目的发展现状,揭示其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4.
广播电视节目,通过多年的努力,无论是从数量和质量上看都有一个较大的飞跃,大部分节目深受广大受众欢迎。但也有不少节目,受众不愿听,厌弃看,节目与受众脱节现象严重。究其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受众心理研究太少。不研究受众心理的广播电视工作者,不是优秀的广播电视工作者,不受受众欢迎的节目,不是好节目,这是广播电视行业的一句者话。而有的台,有的广播电视工作者知对它抛弃不顾。有的台十年不举行一次受众调查活动,不举办一次受众座谈会。自己办的节目在受众中的反映心中没个数,只凭想当然办节目,这样很难办出有地方特色,深…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电台、电视台的蒙古语广播电视是蒙古国受众、世界各地蒙古语受众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自1997年上星以来,蒙古语广播电视的跨境传播取得很大成效,起到了积极的对外传播作用。今后,内蒙台的蒙古语广播电视既要"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应在增强传播效果、提高节目影响力方面下功夫。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受众素养的逐步提高,受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要求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主持人的“自我”与“非我”在节目中的作用直接影响一档节目的好坏。一档好的广播电视节目不仅在内容上要有好的创意、构思、结构,而且有一位合适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不难发现,近年来,一些收视(听)率高的广播电视节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好的成绩,是与主持人的魅力和能力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众参与在国内广播电视的传播实践和理论研讨中留下了清晰的印迹。至少在节目编播评议领域,视听者参与的基本轮廓正缓缓出现,各地的听众观众已经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参与性节目的魅力。我们广播电视事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尊重受众参与传播的权利并为之积极地创造实现的条件,本是广播电视工作主题中应尽之贵。但是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缺乏对受众权利的思考,极少将受众作为权利主体予以全面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18.
1.主体意识的两个方面人的需要、人类的社会生活,是广播电视节目生成不竭的源泉;节目只是在满足人与社会需要的前提下,才会有人看、有人听,节目的价值才能实现;广播电视工作者必须尊重人、关切人,深入群众之中去理解他们,反映他们,尊重他们的审美个性,特别是吸引其参与,以充分发挥人——这个历史主体的力量。这便是广播电视的“人民是广播电视的主人,受众是节目生成、传播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广播电视的国际影响力与美英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与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也无优势可言。接受美学强调受众在文化传播中的主观能动性和重要地位,为破解中国广播电视的语言译制障碍与国际传播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在译制过程中密切关注受众的接受效果、适度超越受众的审美"期待视界"、精心设计文本的"意义空白",在国际传播过程中精准定位目标受众、构建与受众互动的优质平台、打造节目品牌、全面推进"本地化"、建立收听收看效果跟踪反馈机制,对加快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中国文化与海外受众话语体系的精准对接,促进新形势下中国广播电视的译制与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许多人眼中,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是一个光鲜的职业,因为它可以让人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鲜花与掌声也会随之而来.而每一名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都希望自己深受受众喜爱,在受众中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但这"光鲜"仅仅是一种表面,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真正肩负的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