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屏世界》2009,(2):66-66
一、媒体是公共政策系统的重要主体。媒体不是直接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但通过其信息和舆论的平台作用在外围施加影响。二、媒体是政策信息、监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体凭借其信息搜集、信息加工和信息传输的能力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倪坤 《大观周刊》2011,(28):66-66
媒体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具体表现为在公共政策的规划和决策过程,促使决策程序因公众参和监督而趋于规范,使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因全程公开而最终获得公众的信任,增强其合法性和权威性.本文论述,了在媒体参与下社会问题如何形成,公共政策问题如何形成.公共政策制定等三个过程,表明媒体积极推动了公共政策的制定,加速了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论政府信息网络化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信息网络化 ,是指政府利用纵横交叉的信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 ,把电脑的互联网络普遍化。它对包括解释、组织实施、监督等在内的公共政策执行的全过程产生了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但由于网络技术自身缺陷等多方面的原因 ,它给政策执行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本文试对这种两面性进行全面分析 ,以期促进政府信息网络化在政策执行、乃至整个政策体系中功能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4.
5.
章洁 《当代传播》2005,(6):55,58-59
媒体对司法机关的监督,有利于实现阳光下的审判,推动司法进步;如果媒体监督不当又会对司法独立造成负面影响,造成两者之间的冲突。在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要以促进司法公正为契合点,建立新闻媒体对司法监督的相应制度,从而使得媒体对司法权的监督有章可循,媒体监督与司法独立才可能达成一致,从而使媒体的监督更加深入,维护人民的利益和司法的权威。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作为城市的建设劳动力,功不可没。但却常常陷入权益受到侵害的尴尬境地。特别是在农民工因种种原因维权无门,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时候,媒体工作者应该积极地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对于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做出及时且公正的报道,行使媒体监督的责任。本文对农民工用传统方式维权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及其原因分析,并进一步强调了在农民工维权过程中媒体监督的重要性,从而倡导媒体监督的积极作用应得到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陈永怡 《新闻世界》2013,(8):166-16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网络、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新媒体作为一把双刃剑,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不仅有正面的导向作用,也有着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积极、合理地利用新媒体,从而真正实现新媒体的价值并推动公共政策朝着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民主法制化的深入发展,民众的参与意识逐渐加深,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介的不断革新,使得媒体监督颇受大众的欢迎,媒体监督能够便捷、高效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司法公正、行政的廉洁和高效,在媒体监督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司法公正的推动作用,媒体监督虽具备网络信息技术的快捷优势,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化特点,使得媒体监督缺乏相应的制约机制,将司法公正引入到媒体监督中,充分发挥司法公正的制约作用,进而有效地提高民众的政治参与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舆情及公共政策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的阐述,从信息源、监督与实施、局限性三方面对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网络舆情能够在公共政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声音是传统广播唯一的传播符号。利用音响进行报道是广播的特色。而电话采访是把电话中记与采访谈话的实况录下来向听众广播的一种录音报道形式,也是最具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这种形式,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远在万里之遥或用其他采访方式难以进行采访的特殊环境下,都可以进行采访。它可以及时、迅速、真实生动地把社会公众关注的新闻传播出去。  相似文献   

11.
孙晓蕾 《记者摇篮》2007,(5):70-71,67
如今,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新闻传媒之后的第四大众传媒,由于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传播方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不断转型及媒介生态的变迁,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也随之不断调适.文章基于对2003年至2013年214起舆情事件的研究,考察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网络舆论传播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结论显示网络舆情推进的公共政策的形式以政策修改为主,主要涉及反腐倡廉、食药安全、环境污染和弱势群体保护等问题,颁布主体以中央政府居多,议题主要来源于媒体、个人和事件本身,期限以长期政策为主,辐射范围以全国性政策居多,效力整体较高.另外,受害者、连环事件、谣言、意见领袖参与都与公共政策推进有紧密关系,集群行为与公共政策推进并不显著相关,但集群行为促进了政府政策回应的时效;舆论传播强度对公共政策推进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网民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在于情绪表达强度,媒体对公共政策议程的干预力量主要来源于新闻关注热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表达作用于公共政策的方式,如推动社会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直接创立公共政策议程以及进行政策反馈与促使政策调整等,并试构建作为公共政策主要制定者的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三种理想互动模型,以期实现网络时代政府与网民在公共政策领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陈华明 《新闻界》2004,(3):58-59,57
2003年8/9月号的美国《哥伦比亚新闻评论》(CJR)跨第2-3页的大照片题为《结束了》(THE END),仍然是关于布莱尔案。照片上,雷恩斯在《纽约时报》编辑部里神色凝重而悲哀地宣布辞去执行主编的职务,他的身后是舒兹贝格,右边是交叉双手的博伊德。编辑部里其他人员都站着,脸上的表情非常复杂,或悲哀,或茫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月1日,火车票实名制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从实名制方案的提出到被正式确定为公共政策,再到实名制政策的全面实施经历了近10年的时间。为何被认为是打击黄牛并有效解决"一票难求"问题的实名制政策会推迟至今呢?本文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分析了实名制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被长期搁置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黎 《大观周刊》2011,(5):99-100
网络舆情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热点,人们通过网络平台,借助其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表达民众情绪,发表民众观点,将大众声音集中体现,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网络舆论力量。地方公共政策更加体现民意,伴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网络舆情对地方公共政策产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尤其在其制定时,网络舆情推动着政策制定的合法、民主、公平。同时,网络舆情的影响也是双方面的,因此,地方公共政策对待网络舆情的影响,合理利用,表达公民的利益,促进地方公共政策制定的顺利进行,保证公共政策执行的顺畅。  相似文献   

17.
新的公共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是源于社会状况的改变、特殊事件的突发,比如“非典”和“孙志刚事件”。那么是什么化解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矛盾,稳定了社会,促进和影响了公共政策的调整?无疑这一切的功劳之中不可或缺的是媒体报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社会的进一步转型,媒体的参与必将更加积极主动,涉及的问题也会更复杂敏感,我们的思考也应继续深入,充分发挥媒体在体制性重大公共政策构建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玉玺 《传媒》2008,(8):69-70
新闻舆论监督,经过新闻界多年来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应该说解决了不少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但是近几年来,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比如,在对媒体性质的认定问题上,因受西方新闻观影响,仍有不少人坚持“第四权力说”、“公器说”;一部分编辑记者受“纯新闻理念”影响,大局意识淡薄;少数记者以“无冕之王”自居,干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的事情等。  相似文献   

20.
《声屏世界》2010,(6):66-67
大众传媒突破了传统的政策行为模式,实现了政治体系与公众的双向互动,尤其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决策者的有限理性,保证公共政策的公共性。现实中,一项政策的“公共性”程度取决于政策方案被公开与充分辩论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