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新闻界》2019,(8):95-10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综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武术节目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纵向的梳理,深层次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提出:央视春晚武术节目通过采用弘扬武术精神、厚植文化底蕴、传播武术传统、丰富内容形式、融合现代科技等方法,铸就了节目之魂、丰富了节目内涵、夯实了节目根基、创新了节目表达、提升了节目表演效果,使之成为展现武术绝技、传承武术传统文化、反映武术时代风貌、引领武术时代潮流的央视春晚武术节目。  相似文献   

2.
《演员的诞生》是一档原创表演类综艺节目,节目以演员演技为视角、正面引导观众欣赏表演艺术为宗旨,自开播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本节目的艺术表达策略、节目表演呈现的艺术效果、舞台艺术与影视艺术呈现效果的不同以及对节目未来呈现形式的展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3.
史鑫涛  田恩宇 《视听》2023,(1):107-111
网络综艺衍生节目是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类型延伸,正在成为正片综艺重要的内容消费之一。网络综艺衍生节目不仅满足了受众对综艺节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而且因其话题更新快、与正片同步时效性强、制作成本低、制播灵活等优势,为节目持续创作优质内容提供了有益启示。目前,网络综艺衍生节目面临节目质量不高、节目形式局限性强、过度依赖正片而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等困境。对此,可从接受美学理论出发,以召唤结构为突破,挖掘内容形式的个性化特征;以期待视野为驱动,推动节目创新;以媒体融合为依托,打造新型的受众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纵观央视三十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歌舞、武术、戏剧、相声等各种表演形式寓娱乐、教育与宣传功能于一体,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本文以本山大叔的二十一部小品为研究对象,对其传播主题、表演形式、塑造对象等方面进行剖析,结合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试图揭示出赵氏小品的特色以及意识形态的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5.
李晓娟 《今传媒》2016,(1):120-121
北京卫视《传承者》作为"国内首档传统文化展示真人秀",自播出后节目受到广大观众的热捧,给娱乐成风的综艺节目吹来一阵清风,而其中"混搭风"的巧妙运用无疑是重要因素.不管是高端文化内容与接地气的娱乐表演形式的混搭,还是拥有投票权的导师和青年团的人物混搭,亦或是节目呈现形式的事先排演与真实记录的混搭等,都为节目的收视率、好评率双高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翁波 《视听纵横》2000,(6):58-59
本文讨论的组合化节目,系指电视文艺晚会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目原型,通过二度创作后有机组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节目类型。两个或两个以上节目的组合,既可以是同类节目原型的组合,又可以是非同类节目原型的组合。前者如我们十分熟悉的歌组合、歌舞组合、戏曲组合、杂技组合、器乐组合等,后者包括近年来开始为观众了解的音舞诗画、歌舞诗剧、配乐诗剧、幽默小品与武术表演组合、歌曲与健美操组合、歌曲时装表演组合、歌曲与戏曲组合、小品与纪实采访组合等。  相似文献   

7.
电视播音、主持,是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节目规定的特定时空的“假定”情境下,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交流的传播方式。要做到电视节目的有效传播,电视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必须找到一种恰当的“表演”形式,而在诸多的“表演”形式中,注重播音、主持的自然美,无疑是提升节目整体美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关于节目主持人到底需不需要表演,在我国主持界一直都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有人否定,主持人不需要表演,有了表演就有了虚假成分;但也有人赞同,认为它是丰富节目形式,使其轻松鲜活的有效手段。我认为,广播节目主持人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调动恰当声调、节奏等手  相似文献   

9.
梁燕 《大观周刊》2012,(42):29-30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并在空间和时间中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表现手段,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舞蹈的结构、动作、时空、舞台呈现等,本文研究舞蹈表演艺术特有的规律和属性,加深对舞蹈偏重于表现与抒情特性的理解,为更深入的去欣赏舞蹈表演作品。  相似文献   

10.
时尚武术风     
由贵州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景伟健和煜瀚武术馆共同表演的《武术风》节目成为本次晚会的一个高潮。多年来一直从事节目主持工作的景伟建,总是一身或正装、或休闲的服饰,很少目睹到景伟健的别样装束。  相似文献   

11.
周芳  曾荣 《今传媒》2020,28(1):107-109
本文从历时性的角度对机器人格斗节目进行研究,重点讨论其形式、内容、功能、审美等方面的变化。机器人格斗节目的屏幕化“返场”既是智能时代的特色,又是在历时性视角中不断更迭变迁的实践产物。节目从擂台走向舞台、从比拼竞技到重视演技,受众也从窄众起于大众化,节目的美学呈现也从暴力美学延伸到人文情怀领域。机器人格斗节目在形式和内容上更娱乐化、戏剧化,使节目本身的竞技性被其他“看点”覆盖和消解,其所具有的功能也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从知识科普走向大众娱乐,其机器人“车库文化”也逐渐消融为一般意义上的“围观”。  相似文献   

12.
影视动画大体上属于影视门类的艺术形式,但又包含了大量美术视觉传达的特性.探讨影视动画美学视觉传达的研究范畴,不妨从方法论的角度入手.如果,美学的方法论也适用于影视动画美学的研究,便可选取文艺学、美学中最常用的方法论对影视动画作品的不同角度进行美学应用分析,如“象征研究法”、“精神分析法”等,从而找到打开影视动画作品美学意义存在途径的钥匙.  相似文献   

13.
播音主持艺术与舞台艺术之间既相同又相异,相同在于都是以文字和语言作为媒介来传达艺术,相异在于表现手段不同,带给观众的美感也不同,播音主持艺术是以传播者的身份,以有声语言为手段在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各类节目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传播信息的新闻实践活动。舞台艺术则是指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其中主要包括戏剧(含戏曲)、曲艺、音乐、舞蹈、杂技、魔术、武术等艺术形式。播音主持艺术与舞台艺术有很多相同的之处,可以融会贯通、相互借鉴,不断提高各自门类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曹漪 《视听界》2013,(5):116-117
电视节目形态正在发生裂变和渗透,形式、语体随之发生变化。一些新闻类节目主持人采取了边走边说的形式,或以脱口秀的方式来评说新闻。在一些社教类和生活服务类的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了主持人借用表演元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智力快车》、河北卫视的《家政女皇》等。主持人不再是单纯的信息传播者,而是展现出了各种主持风格和表现方式,有的主持人甚至在节目中临时化为某一角色,运用表演元素创造生动的传播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表演”不等于“表演元素”,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表演是全称概念,指一种艺术创作方式;表演元素是指形成表演的不同元素,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定作用,播音主持借鉴、使用的应当是表演元素,而不是表演。  相似文献   

15.
王彩平 《新闻实践》2007,(12):41-42
频道包装是一种媒体行为,在节目与节目之间、栏目与栏目之间、内容与形式之间,通过重组构图、色彩、音乐等的序列,达到更高层面的美学效果和品牌效果,是一个频道文化与智慧的载体,是有效树立频道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窦柏林 《传媒》2023,(20):101-102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戏剧表演作品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在多元文化的激流中提高作品的表现效果,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戏剧教学作为特殊的教育形式,可通过创造意境美来吸引学生将注意力凝聚到舞台上的生动表演中,去体察剧情以及故事所呈现出来的生活真意,并且在这个过程当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欣赏能力得以升华。因此,在高职院校开设戏剧课程教学时,应丰富意境美学教学形式,拓展意境美学课程的教学模块,将戏剧艺术与美育教育进行融合教学。  相似文献   

17.
陈晓明 《新闻世界》2011,(12):116-1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电视节目越来越呈现纪实性美学的特点,而人物访谈节目是受到所有媒体重视的节目形式之一,在多媒体融合、自媒体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腾讯视频将纪实性与人物访谈相结合,推出社会纪实类人物访谈节目《某某某》,获得社会的一致好评。本文从《某某某》的节目定位、手法运用、主人公与主题选择、节目运作等方面对其成功之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是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发展的大时代。2014年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出多元化"井喷"的格局,节目类型丰富、形态多样,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成为继电视剧、新闻等节目的重要类型。文章从节目样式、手段、形态和内容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分析总结出电视真人秀节目呈现出的美学特质,为今后国内真人秀节目的蓬勃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电视节目主持是否具有“表演性”,曾是上世纪90年代那场著名的“倪萍现象”讨论中的重要议题并引起过业界的关注,但当时未能深入讨论开去,竞成为一个“空悬”理论搁置至今.随着节目主持实践的不断发展,主持人在节目主持中不仅需要表演,从某种角度讲,电视节目主持就是一门表演的艺术,且这门艺术根据其节目类型、节目定位及主持人风格的不同,可以由两种表演形式构成,即“公共表演”和“戏剧表演”.公共表演式主持可以促使主持人严肃地限制自己的“前区”行为,更好地进行有效传播;戏剧表演式主持是当今戏剧审美思潮的结果,同时也为节目主持实践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操作形态.  相似文献   

20.
宋代武术组织是我国古代武术组织繁荣昌盛的起始,不管是军事性武术、城镇套子武术,还是武艺结社组织,都体现出了宋代武术灿烂辉煌的繁荣景象。而宋代民间武术组织更是种类繁多,涉及范围广泛,涉及了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并且其结构组织紧密,遍及社会各个阶层。同时,宋代民间武术组织的规模、活动使单调的军事技术朝着多样式方向发展,加强了武术表演的色彩,并且教养功能、娱乐功能以及健身功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武术的技击功能无形中被削弱,为明清武术的繁荣奠定了社会基础,也促进了武术的分家以及后世门派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