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红人是2016年重要的流行文化之一,门户网站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的制造者,通过连续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塑造了papi酱"第一网红"的媒介奇观。通过研究发现,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建构了"颜值高"、"有才华"、"励志"、"接地气"、"低俗爱炒作"以及"人气高"六大papi酱媒介形象,较文字传播时代和图文传播时代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在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生产过程中,门户网站采用不同的建构方式来塑造原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以及新产生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结合工作实践,指出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要做到"接地气""有人气",走基层群众路线,坚持群众立场,改作风,去官气,报纸新闻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地市党报承担着日益繁重的宣传任务,如何利用"群众路线教育"这个契机,推动"走转改"的进一步深入,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精耕"自留地",接地气,聚人气,增底气,这是关系地市党报能否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的大命题。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8月,中央五部门提出在全国新闻行业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以来,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接地气、有人气的新闻报道不断涌现。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以及新闻价值被强化,以新闻为本位的特性在回归。  相似文献   

5.
"接地气"的新闻报道,不仅受众喜欢,还能增强新闻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是任何时代媒体宣传的需要.采写出"接地气"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深入基层一线"抓活鱼",从平民视角出发、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讲述故事,这样读者才会喜欢和共鸣,新闻报道也更具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正>倡导理念,厘清思路。什么是主流新闻?凡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都是主流新闻。什么是都市报的眼光?都市报的眼光就是老百姓的眼光。强调的是接地气、接人气,注重的是真实、可信、亲切、生动、感人,更需追求的是传播力和影响力。"用都市报的眼光报道主流新闻",就是要认清主流、站位主流、融入主流、传播主流,成为主流媒体。思想决定行动,理念推动创新。新闻天天都有,就看你有没有"慧眼"发现并发掘出蕴藏在新闻中的"核心价值",然后用令  相似文献   

7.
基层,是新闻报道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群众,是新闻工作者毕生学习的最好老师。2011年8月,全国新闻战线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级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学校厂矿,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反映他们的所愿所求。"走、转、改"活动的开展,让广大新闻工作者懂得了肩负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领悟了"接地气"工作才能有"底气","接地气"稿件才会有灵气,"接地气"记者才能有"人气"的新闻真谛。笔者结合工作实际,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旗下子媒《盐城晚报》在每周两期的"画说新闻"版推出"笑靥如花——走近福地盐城百岁老人系列报道",引起众多读者的热议和好评。百岁老人系列报道的成功实践给人启迪:摄影记者在践行"四力"中同样大有作为,图片报道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赢人气"。  相似文献   

9.
"走转改"常态化,还应长效化。这个"效"就是要出精品,就是要产生"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精品力作。广西日报不断深化"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受众普遍反映:好稿增多了,差错减少了,版面更好看了,内容更耐读  相似文献   

10.
新闻宣传报道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关注基层,聚焦一线,接地气,强底气,聚人气,深入挖掘基层一线丰富鲜活的素材,采写出新闻精品,增强新闻宣传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本文就如何深入基层一线开展新闻采写进行了论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讲中国梦、解读中国梦、颂扬中国梦。深圳卫视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他们用清新活泼的"说唱新闻"形式,以通俗化的语言、节奏感强的饶舌令,积极探索电视资讯表达新方式,走出新路子,网民赞其"接地气、聚人气"。  相似文献   

12.
县(市)级融媒的产品如何才能引起用户关注?如何做到与用户"无缝对接"?作为扎根基层的主流媒体,应着力在创新创优上下功夫,放下身段"接地气",了解用户需求;放眼全局"接天线",对接最新传播手段、方法,以用户最乐意接受的方式,进行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13.
2020年各省级卫视春晚在策划创意、主题呈现、灯光舞美、制作水准方面,均立足自身特色,展现时代风貌,做到了雅俗共赏、喜庆祥和,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紧急加入的抗击疫情节目,产生了超越普通文艺节目的共情,体现了媒体责任。省级卫视春晚越来越成为一个展示实力的舞台、一个竞争强烈的市场,如何做到接天气、接地气、接人气,让党委政府满意、让广大观众满意、让合作对象满意,值得行业认真研究。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期待来年的省级卫视春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4.
李谦 《中国记者》2015,(2):91-93
新闻本身透露出的时代气质,可以让"高大上"的主题不抛弃"接地气","接地气"的选题不放弃"高大上"。二者的有机结合需要的正是新闻从业者不抛弃、不放弃的尝试和创业般的激情投入。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由保洁员吃大学生剩饭引发的思考》的成功正是将"高大上"和"接地气"很好结合起来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刘阳 《新闻前哨》2022,(3):12-13
新闻插图是当今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传播新闻信息、加强宣传效果、引导受众进行深入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读报"、"读屏"互联网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步伐的日益加快,利用较短的时间进行间断性或选择性阅读,或直接快速"读图",成为很大一部分读者的选择.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体,应当与时俱进,适应和引领当今新闻信息传播方式的新潮流,以...  相似文献   

16.
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布者"的全媒体时代,地市级广播电视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突破?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邢台广播电视台强化媒体责任意识,坚持用思想打造品牌,潜心研究栏目的定位、宗旨、风格,创造全新形态,让节目更具深度、厚度,使节目接了"地气",提升"底气",最终赢得"人气"。"常规"凸显特色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1年8月中旬以来,在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五部门的号召下,中央到地方的新闻媒体开展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走转改"活动要求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过走基层接地气,践行"三贴近"原则,以提升媒体正确引导舆论、回应社会关切、服务百姓生活的能力。在眼下如火如荼开展的"走转改"的大活动当中,基层新闻单位"如何走、转哪些、怎么改",已成为基层新闻单位学习讨论的热门话题。何为"接地气"在百度百科中,对"接地气"的基本解释是:民间用语,大地里的力量,大地的气息。顺乎人理,接其自然。它的引申含义是:要广泛接触老百  相似文献   

18.
东城区档案馆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档案工作重要批示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紧盯四个"好"、两个"服务"目标任务,抓实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融合,连日来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系列活动,持续掀起学重要讲话、践重要批示、做"兰台"新人热潮,高质量、高标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学习教育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鼓士气.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是信息网络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各行业、各领域都在向着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方向进军.图书馆也在向传统的模式进行挑战.传递科技信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图书馆在传递信息并将其直接转换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都市报而言,经济新闻成为继社会新闻、时政新闻、民生新闻、服务新闻之后新的竞争阵地,经济新闻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都市报纸在读者市场中的地位。山东临沂《沂蒙晚报》在做活做强经济新闻的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追求一种"顶天立地"之势。"顶天",就是要聚人气,影响主流人群;"立地",就是要接地气,扎根本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