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兰霞 《上海教育》2003,(7A):32-33
从历史评价的尺度看,承认“个人利益”的市场经济伦理,相对于不承认“个人利益”的计划经济伦理,应该是一种进步。根据道德哲学,我们可以把道德行为分为“正当、不当、应当”三个层次。道德原则,既包括对违反基本道德准则“不当”行为的否定,也包括对合于基本道德准则的“正当”行为的肯定,又包括对指向理想道德标准“应当”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大学生道德观念和伦理行为的影响  1计划经济体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同样,市场经济体制也必然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伦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市场经济在本质上与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自由、平等、公正、守信、关爱他人这些道德伦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讲到道德,无疑具有肯定利他主义的潜涵义,利他主义提倡“出于自愿”把自己的所得让给别人,其前提是要求承认正当的个人利益和个人所得。如果一个厂长,慷国家之慨,用公款请客,无论他多么豪爽,都无法认…  相似文献   

3.
任山章 《生物学教学》2004,29(12):39-40
“伦”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是道德和规则。“伦理”就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相似文献   

4.
教师不同于其他从业人员,教师管理有其特殊性,探讨教师管理的伦理准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伦理的管理本质伦理,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或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规则及合理正当的行为。自从有了人,便有了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制约。理解伦理的管理本质,从理解伦理价值指向的内在含义开始。什么是价值呢?当我们说“人是世界的最高价值”时,包含着终极价值和派生价值的区别;当我们说“这个锄头有价值”或“那个花瓶无价值”时,则隐含着“目的”与“工具”的界限。无论是终极还是派生,目的还是工具,都蕴含着事物存在的意义。因此…  相似文献   

5.
教师不同于其他从业人员,教师管理有其特.殊性,探讨教师管理的伦理准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伦理的管理本质伦理,指人类社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理和规则,或人类社会生活的秩序、规则及合理正当的行为。自从有了人,便有了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制约。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愈益突显。有人面对作为实存的个人利益追求,开始对传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提出新的宜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现实而论,应当提倡“利己不损人”的个人主义道德原则。道德建设者在使人们的“利己行为”普遍化,确立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因为,在他们看来,西方市场发展之促动在于自亚当·斯密列丁·S·密尔一直坚持市场经济可以自动调节,每个人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达到自调节,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另一些人则仍坚持认为道德建设旨在使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之实现来作出牺牲,道德关注的是集体…  相似文献   

7.
传统伦理的失灵,归根结底是因为它不是以公正为本位的伦理。以公正伦理为本位,审视现存的校长职业道德要求,存在着公利、他利和校长个人利益分配不尽公正和合理的问题。公利、他利的实现是以校长个人利益的牺牲和摒弃为代价的,有悖公正的原则,亟待转型。从道德取向角度,校长私利与公利的关系应从“公而忘私”向“公私兼顾”转化,校长私利与他利的关系应从“绝对利他”向“己他两利”转化;从道德层次角度,校长职业道德应从“圣贤道德”向“先进性道德”转化;从道德范畴角度,校长职业道德应从“私德”向“公德”转化。  相似文献   

8.
价值多元的伦理生活中道德教育面临着道德正当性难题。价值多元但规范普遍,多元普遍主义的道德立场尊重多元谋求普遍.道德教育需要通过交往活动发展儿童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能力,广泛联合的民主的生活方式是学校应当谋求的共同生活。相互承认的道德关系是道德自律和自我认同得以发展的条件,儿童只有在得到承认的条件下才能正常成长.道德教育应该为此提供情感的、认知的和价值的支持,承认的教育同时蕴涵了“每个人”和“所有人”的教育立场。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国家篇》把正义视为个人生活和国家活动的根本原则。许多西方学者认为,道德和政治是有原则区别的,《国家篇》的主题应是“正当”而不是“正义”,因为“正义”具有更多的政治意义,“正当”则主要是伦理意义。西方学者非常重视对“正当”的研究,而这一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却几乎是空白。针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连一些起码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都不遵守的道德现状,我们的理论研究必须有所贡献,这种贡献就是从最基本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范研究起,而“正当”就是其中最基本的一个范畴。当前伦理学教育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对全体公民进行关于“正当”的教育,也正是雪中送炭。  相似文献   

10.
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90年代“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状况展开述评,认为:就如何看待社会道德现象而言,“代价论”没能辩证地看待经济与道德的二律背反问题,“滑坡论”与“爬坡论”的分歧在于对市场经济本身伦理向度的认识不同,“道德失范说”则在逻辑上隐含着对道德规范建设与道德制度建设的探讨的可能;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活动中人的特性而言,“滑坡论”将“经济人”与“道德人”分离开来,“爬坡论”则强调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个体公民概念是现代伦理的支柱之一;就市场经济需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而言,“外灌”和“内引”两种观点都包含着片面的真理,现代社会应详细审视公正原则和功利原则,在实际运用中给经济伦理原则与其他社会伦理原则以合理定位;就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道德原则而言,应当使个体性的利益追求与社会普遍利益追求相一致,倡导一种市场集体主义;就目前所面临的伦理新课题而言,应重视对道义原则即人道主义原则和公正原则,经济、政治、伦理三种制度制衡原则,以及多元主体和多元价值原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伦理感、道德感与“实践道德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精神有“理论道德精神”与“实践道德精神”两个结构和两种形态。前者是道德教育的意识和思维,即“知”的结构;后者是意志和冲动,即“行”的结构。在广义上,作为“行为一般”的意志有客观意志(狭义的意志)和主观意志(情感)之分。中华民族精神及其传统以“理性 情感”为精神结构,以情感为“实践道德精神”的精神哲学基础。据此,伦理感与道德感就是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及其发展传统的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问题。“伦理感”以“单一物”与“普遍物”的统一感、实体感、精神感为基本规定,道德感以得道感、敬重情感、义务感为基本规定。现代道德教育哲学应当由对“理论道德精神”的偏执,转向对“实践道德精神”的深切关注,实现道德教育的精神哲学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各尽所能,按劳分配”这一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遭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歪曲,他们将“按劳分配”污蔑为资本主义的东西,把承认个人利益污蔑为修正主义。邓小平同志在回答外国记者“共产主义是否也承认个人利益?”的提问时说:“承认,按照马克思说的,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第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依次阐述:道德责任感的特点;道德责任感与个人利益追求的关系;如何提高人们的道德责任感。一在伦理学的意义上,人的行为可分为三类:正当的行为、失当的行为和应当的行为。正当行为是那些为社会公正标准所许可的、一般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既不崇高也不卑鄙的行为。失当行为是那些该做而未做、不该做而做了的行为,或者说是那些该履行的义务而不履行、不该享有的权利而享有的行为。应当的行为是那些为了社会和他人利益而放弃了自己应有的权利、做了本不属于自己义务的事情的崇高的行为。比如:一个人自己出力挣钱以供自己享用,这是正当的行为。一个人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是失当的行为。一个人把自己的劳动果实救济了贫困者,这是应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刘林元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撰文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在本质上同革命年代是一样的,但具体内容具体要求又带有时代的特征。首先,只有把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宗旨与坚决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结合起来,才是坚持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确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为人民服务的道德宗旨才有正确的前提和可靠的基础。第二,坚持为人民服务,应当明确肯定个人物质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人民群众的正当个人利益,鼓励人们“勤劳致富”。“多劳多得”,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第…  相似文献   

15.
论道德与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群 《教学与研究》2008,1(3):27-32
道德与利益之间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但从根本上看,道德与利益是一致的.对于道德与利益关系理解的理论误区在于对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的理解.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个人利益在道德中的地位,同时也应看到超越个人利益的道德追求的合理性.即使是对于那些行为高尚者的超责任的道德行为,社会也应当给予某种应有的利益奖赏,从而使得高尚的道德行为得到应有的社会尊重和回报.  相似文献   

16.
作者认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内在规定性和本质特征是:坚持一切从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和谐统一的观点出发,这是贯彻社会主义、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出发点和“利益基准点”;自觉维护和发展国家、集体利益,同时重视和不断提高个人正当利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完美,这是其根本目的,是其“利益伸张点”;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这是其“利益调节点”。  相似文献   

17.
旅游伦理论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伦理是人类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对人类如何完善自身、创建新型文明思考的产物,是人类对旅游道德现象进行的哲学反思.旅游伦理不仅要对人们在旅游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进行考量,向人们宣示旅游的道德规范准则以及怎么用这些道德准则去指导、规范旅游者个体和群体的旅游行为,还应当以伦理学的视野来理解复杂的旅游活动,并对其进行伦理的诠释,通过对旅游内在规律研究而提升出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实现旅游和伦理的精华的融合,使旅游从伦理理论中获得支持,进而也使伦理理论在旅游领域得以延伸和发展,实现伦理的旅游功能和旅游的伦理价值的和谐整合.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道德伦理思想是中华民族道德、伦理文化的主流,其主要内容包括德性原则、伦理原则和修养原则三大方面,其基本特色是以人为中心、以道德之“仁”为本位。科学合理地继承儒家道德伦理中的积极因素,对培养高尚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管理中,引导教职工特别是青年教职工正确对待个人利益,这对教书育人和事业发展的大局,具有重要意义.谈到个人利益,当然应反对前些年特别是“文革”中脱离实际,违背正当个人利益要求的道德空谈等“左”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最高级的“社会动物”,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这个角度讲,“只有利己主义的个人才是现实的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443页)。人们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个人需要,离不开个人利益,这是不应否认  相似文献   

20.
韦伯在讲道德与政治的关系时,提出在政治语境中的道德分级学说,把道德伦理分为“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主张伦理准则的专业化。韦伯两种伦理理论对我们正确解读马基雅维里的政治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