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唐代兴起的兴庆宫五龙神祭祀是五龙信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从此,祭祀五龙神被纳入国家正祀之中。祭祀五龙神的祭仪主要以《周礼》中祭群小祀的标准制定,其祭仪和祝文内容反映出了以青龙神为主、其余四神龙为辅的五龙信仰。祀龙活动的开展也推动了唐代与"龙"相关的乐舞及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2.
武当山五龙宫起源有三说:神异说、敕建说、兴建说,而分别以史志资料等为佐证,并对“三说”加以分析取舍,可以推测五龙宫的起源远超唐代.  相似文献   

3.
在石屏彝族花腰人地区,有着一种古老而悠久的英雄祖先崇拜——龙神崇拜,既继承了彝族花腰人原始宗教信仰,也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再现了彝族原始先民的生活场景,历经了千百年来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彝族花腰人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一种信仰和文化。文章主要从彝族花腰人龙神崇拜的由来、祭龙的含义和过程、龙神崇拜的特点和文化内涵,分析彝族花腰人的龙神崇拜,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彝族花腰人的文化特点,传承和保护彝族花腰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王立鼎 《柳州师专学报》2009,24(6):35-39,55
中国传统认为"龙"代表男性,"凤"代表女性,女性成为兴云司雨的龙神的现象并不多见。在洮岷这个汉、藏、回三族杂处的地区,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影响,出现了藏族崇拜龙王和对女性龙王的崇拜现象,汉族在不同程度上接受藏族的女性龙王崇拜,把龙王换成汉族女性,形成了由女性龙王来主管一方的女性龙王崇拜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龙宫水溶洞的形成机制,认为龙宫水溶洞是在地层地貌基础、水动力条件和断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地下伏流系统.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喀斯特作用的向深性不断增强,水溶洞的局部顶板崩塌,使完整的伏流系统分解为五段地下水溶洞,称为"五进龙宫".龙宫的龙门瀑布与黄果树瀑布在形成机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大理白族的历史是神话的历史,在这之中龙神话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拥有一套庞大且完整的形象体系,其中,白族龙神话主要采用白、黑、红或黄、绿、粉及其演变色来塑造各种龙形象。多色龙的形成和白族的历史、宗教有密切的联系,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结合来看多色龙的划分,反映了白族民众对善恶、人神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看法,折射出白族民众的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同时,大小传统的融合使多色龙神话得以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7.
龙是古代小说的重要题材。龙宫是龙的住所,自然也成为中国小说的书写对象。唐人小说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有大量对于龙宫的书写。唐人小说中的龙宫是富丽堂皇、气势恢宏的,体现出神秘性色彩、世俗化倾向。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唐人小说中的龙宫书写是佛教思想和文人意识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招龙是苗族崇龙习俗中的一种,盛行于贵州省雷公山区。苗族招龙之龙具有多态性,包括动物龙、植物龙、非生物龙和自然现象龙等,这突破了原有的动物崇拜论和灵物崇拜论,而将龙崇拜的实质指向了最神秘和最原始的自然,即龙崇拜源于自然崇拜。  相似文献   

9.
唐代四川道教摩崖造像别具特色,丹棱县龙鹄山造像以天尊、老君为其主要内容,折射出当时的社会风貌及四川地区的民间信仰,可以说元始天尊、老子的崇拜加上《道德经》、《本际经》四位一体构成了唐代的道教信仰。天宝九年的松柏铭碑更是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唐代道教提供了宝贵材料。  相似文献   

10.
《大连大学学报》2015,(4):12-18
伊势神宫的式年迁宫是日本神道教重要的祭祀仪式。本文考察了迁宫镇地祭中使用的两种器物──五色御币和白鸡。两者都是源自中国的仪式符号。五色御币蕴含了五行思想,为仪式空间赋予五行化的结构,体现了神道教祭祀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白鸡蕴含着以鸡为太阳神使者的观念,这一点与中国传统祭祀有共同之处。而白鸡的使用方式则与中国传统祭祀有所区别,包括强调用雌雄一对、颜色限定为白色、不杀生、不用鸡血等特点,这表明镇地祭中阴阳思想的因素较少,而禁忌死秽、血秽的意识和崇拜白色的色彩观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1.
明代武当山古建筑琉璃瓦件窑址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武当山古建筑需大量的琉璃瓦件,此琉璃瓦件烧造何处?文章以新发现窑址以及琉璃实物为依据,与明代五龙宫、玉虚宫琉璃构件以及瓦件文字进行实物并联考证。  相似文献   

12.
敕建于明永乐十年的玄天玉虚宫,不仅是武当山最大的道宫,而且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道宫遗址。通过玉虚宫名称的考证、风水选址的分析及建筑艺术鉴赏,对武当山玉虚宫建筑文化作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武当遇真宫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遇真宫以奉祀武当高道张三丰真人而著称。通过探寻遇真宫的文化背景、风水堪舆的绝佳妙处、规制布局的突出特点以及艺术鉴赏视角原则,以其对遇真宫的文化做梳理和阐释。  相似文献   

14.
图腾是民族的象征。几千年来,龙图腾一直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旗帜,具有极强的凝聚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龙图腾的内涵赋予了新解。本文试从图腾的定义和渊源入手,对中华民族的龙图腾进行阐述,对龙文化提出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淹没于水下的静乐宫,占据古均州城之半,它是古均州城的精神中心,也是明代武当山大修道宫的首宫。从文化学、建筑学的眼光,探涉明代静乐宫的文化背景、形制特色,复建后的静乐宫的建筑鉴赏等问题,可以了解静乐宫丰厚的文化蕴藏,更好地对静乐宫建筑做艺术审美和结构鉴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武当山小铜殿图像解读,认为小铜殿通过建筑本身对三清神符号、南斗六星、北斗九星符号的忠实表现,及其鸱尾的特别形象,充分标示出其作为玄武大帝供奉场所的道教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17.
重建的净乐宫自2006年3月3日开光营业以来,一度万人空巷、人潮汹涌,但好景不长,不到一个月就呈现了高开低走,由浓而淡的局面。净乐宫这种首次实施和探索的新型的开发模式,现在遇到了市场和营销方面的瓶颈。  相似文献   

18.
长沙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既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湖湘文化的图腾和象征。长沙发展文化产业,有诱人的前景;应以有湖湘文化特产、面向科学、世界、未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指导;以龙为主题的湘江龙城可作为长沙市标志性建筑;举办中华龙文化艺术节及国际学术研讨会;繁荣定王台、黄泥街书市,建立以潮绣、火宫殿、湘雅医药、古汉药材、猴王茶、辣椒文化、文物为特色的七个“一条街”及以开福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龙宫水溶洞的形成机制,认为龙宫水溶洞是在地层地貌基础、水动力条件和断裂构造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地下伏流系统。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喀斯特作用的向深性不断增强,水溶洞的局部顶板崩塌,使完整的伏流系统分解为五段地下水溶洞,称为"五进龙宫"。龙宫的龙门瀑布与黄果树瀑布在形成机理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