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简介日常繁重的电气布线作业工作均由基层员工来完成,基层员工的业务技能和职业水平与工作效率直接相关,目前对员工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核以笔试为主,且要以闭卷纸质作答或相关软件作答完成,员工考试成绩大都良好,但较难与实际工作环境建立一定的联系。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逐步应用于知识考核领域。VR技术具有沉浸性、身临其境等优点,但同时也存在三维建模成本高、场景虚拟代入感不强、跟知识场景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增强现实技术能够真实再现物理生产环境,提高技术人员的真实体验感,从而提高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接受程度,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工业作业考核中能够实现考试知识与真实作业“无缝衔接”,但基于真实环境的增强现实技术依赖硬件发展,同时需要真实环境,导致考核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2.
人类要发展必须学会生存。正值PC时代至网络时代转换期的我们,不仅要从“物质”出发来说明“实践”,更应从实践出发来解释物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的解释功能当然可以体现在用其“人本性”合理阐释当代经济现象,直面飞速发展的网络、虚拟。作为一种数字化存在的网络、虚拟,只不过是事物现实性与可能性、宏观与微观的互动显现。网络未必具有现实性,却是一种真实存在形式。虚拟也不是虚幻和真“无”,而是借助现代科技的现实创造。只要我们把哲学理论寓于网络、虚拟的探讨之中,就会告别“贫困”,迎来当代哲学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虚拟”(virtual)是当前网络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等领域一个涉及面广且十分重要的概念,对其哲学渊源、历史发展及其内涵与外延的准确把握,尤其是对虚拟与其它相关哲学概念如模仿、可能、现实、真实等概念之间关系的恰当理解显得尤为重要与迫切。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必须面对实践的追问--兼与陈志良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不是现实的对立物,更非神话,它无需玄学的支持,也不等同于网络世界的虚拟生存.虚拟技术首先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大发明,然后才引伸出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哲学语境和生存意义;而探究虚拟条件下现实性向可能性的转换,只有引入"虚拟实践"范畴,才能以"在场"的姿态诠释主体基于现实性又能超越感知局限的多样化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剑平 《科学学研究》2012,30(2):213-224
 多元化、碎片化是当今科学哲学的趋势。多元化使科学哲学从“内部”走向“外部”,碎片化则使其从“建构”走向“解构”。科学哲学面临着“内”“外”两种困境:逻辑分析方法难以与科学家的具体实践活动达成一致是其内部困境;从知识论到社会学,科学沦落为利益的建构物,科学的本质被颠覆,是其外部困境。困境的哲学根源是“实体”与“关系”的本体论分野以及“主”“客”二元的分裂,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主体无法“表征”客体。多元化与碎片化为科学哲学的内在一致化准备了充分条件,回到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从“表征”走向“实践”,则是科学哲学重振昔日辉煌的必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相对主义者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是,如何保证相对主义与科学之有效性的共存。认识论的相对主义(如社会建构主义)主张将科学建立在社会基础之上,从而导致了相对主义与科学有效性的矛盾。“相对主义和科学的有效性”之争便是这一矛盾的直接体现。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用实践建构主义取代社会建构主义;(2)用本体论的相对主义取代认识论的相对主义;(3)用本体论化的科学取代作为认识论概念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人-动物嵌合体研究伦理争议日渐进入公众视野。为确保这一颠覆性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相关伦理问题亟需厘清、解析、评估和预判。以往大多数关于人-动物嵌合体的伦理治理分析都是基于与技术发展实际情况脱节的伦理考量,导致“空中楼阁”式的研究现状。对于前沿技术的伦理探讨,应依托于处于该领域领先地位的科研团队,基于现阶段的真实技术发展进行哲学思考。本文结合人-动物嵌合体研究领域技术瓶颈和风险,以胡塞尔本体论、康德哲学、错误知觉理论、海德格尔存在论为理论依据,对相关伦理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深度剖析。同时,我们根据技术突破与伦理问题之间的动态关系,对该领域的伦理风险进行预测,以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种人学的、生存论的或实践哲学的视野上看 ,技术的存在与非存在是一个与主体的认知与感受相关涉的问题 ,追求技术的非存在性或非存在感构成技术人性化和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 ,后现代技术日益呈现出这一特征。通过突显技术的非存在性来改善技术 ,是一种不同于简单的技术批判的否定性思路 ,是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虚拟现实是科技界新近涌现的技术,它借助计算机生成虚拟环境,通 过视、听、触觉等作用于主体,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交互式视景仿真。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 对人、社会、思维乃至哲学观念的冲击是巨大而深远的,可以说,科学哲学在这场席卷全球 的科技风暴中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科学哲学所面临的这一新挑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 述,内容涉及虚拟现实与科技进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物质与“虚拟物质”、实践与“ 虚拟实践”、现实经验与“虚拟经验”等科学哲学难以回避的问题,并试图加以诠释。虚拟 现实技术不是“洪水猛兽”,它所带来的是人类思维和技术手段的革命性变革,尽管它所引 发的争议仍将继续,但人类自身终将会受益其中。  相似文献   

10.
从认识论角度谈基于“学习过程”的数学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程德胜 《科教文汇》2009,(1):133-134
本文根据教育的哲学基础,结合案例,分别从哲学的认识论角度谈了数学教学设计应具有的指导思想,从方法论角度描述了教学设计模型及如何处理模型的一些量和因素,从本体论角度论述了如何进行“学习过程”中的教学及学习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
虚拟团队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是新型的虚拟协作组织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虚拟团队是知识密集型组织,知识资源成为虚拟团队运营的根本要素,对知识的有效管理成为管理虚拟团队的关键,而知识地图是虚拟团队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工具。本文分析了知识地图在虚拟团队中的作用,提出并构建了基于虚拟团队的知识地图框架模型,解决了虚拟团队在知识共享方面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的时空匹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才志  刘玉玉  张蕾 《资源科学》2010,32(3):512-519
虚拟水是当今水科学的研究热点,被认为是解决水资源与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本文在计算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总量的基础上,计算出1996年—2006年中国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与水资源、耕地、人口、化肥施用和水土流失治理以及GDP等要素的基尼系数,对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匹配的时间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水资源、化肥施用近10年来地域匹配差异呈振荡特征,虚拟水与水资源匹配程度最差;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耕地、水土流失治理地域差异性在缓慢减小,匹配程度在变好;中国农产品虚拟水与人口、GDP地域差异性在缓慢扩大,匹配程度在下降。之后对上述规律进行了分析。在空间上,将全国分为八大区域,以2006年为例,通过计算各区农产品虚拟水-资源环境经济要素不平衡指数,分析各地区农产品虚拟水与资源环境经济要素在空间上的匹配规律,找出各类影响外部不公平性的主要地区。同时,本文研究结论表明:虚拟水战略有其现实局限性,对其作用应该有客观的评价,对其适用性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This is a follow-up article toPhilip Brey's ``The ethics of representation andaction in Virtual Reality' (published in thisjournal in January 1999). Brey's call for moreanalysis of ethical issues of virtual reality(VR) is continued by further analyzing issuesin a specialized domain of VR – namelymulti-user environments. Several elements ofBrey's article are critiqued in order to givemore context and a framework for discussion.Issues surrounding representations ofcharacters in multi-user virtual realities aresurveyed in order to focus attention on theimportance of additional discussion andanalysis of specialized aspects of VR.  相似文献   

14.
虚拟水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主要进展   总被引:37,自引:8,他引:37  
虚拟水是在水资源商品化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背景下,Tony Allan于1993年提出的新概念。自问世以来,虚拟水以其形象的表达以及丰富的内涵,已成为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系统介绍了虚拟水研究的基本概念及量化方法,并从资源流动、资源替代、比较优势3个方面对虚拟水研究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目前关于虚拟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探讨虚拟水与水资源安全的关系;研究国家或地区间虚拟水贸易及其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通过水足迹计算来揭示人类对水资源的实际需求和占用。作者认为,“虚拟水”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水资源观,将成为相关水问题研究的重要的创新领域,并就水足迹概念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启示和我国开展虚拟水相关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虚拟企业不同于传统的企业,在应对复杂动态的市场环境中展现出其柔性和快速的应变能力,其质量管理在整个企业的发展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新的机遇出现的同时,也会存在一些潜在的风险。本文基于朱兰质量管理三部曲的内容,运用专家调查法,构建了虚拟企业质量管理风险指标体系,并对各风险因素进行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6.
区域间虚拟水贸易模型及其在山西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水贸易是实现水资源区域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可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区域间贸易模型和各地产业用水系数,构建虚拟水贸易模型,以模拟区域间的虚拟水贸易格局。选取山西省为案例区,利用中国环境统计年鉴、中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年鉴等相关数据,计算山西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直接用水系数和完全用水系数,结合山西省与全国其他省区的贸易关系,估算山西与其他省区的虚拟水贸易量,揭示山西虚拟水贸易的空间格局。主要结论有:①2007年,山西省用水总量为58.71亿m^3,通过工农业产品贸易共产生了1.53亿m^3的虚拟水净调入量,对本省水资源短缺局面有缓解作用;②通过农业贸易净调入虚拟水4.89亿m^3,主要来自于新疆、陕西、河北、安徽等省区;通过工业产品贸易净调出虚拟水3-36亿m^3,主要调往河北、江苏、山东、湖北、浙江和广东等省;③山西省虚拟水的来源地主要是我国西部和东北地区,输出地则主要是东部沿海省份,与传统的虚拟水战略相违背;④在工业部门,主要的调出部门是能源相关行业,主要净调入部门则是制造业。建议山西省积极推行虚拟水政策,发展节水产业,通过工农业产品贸易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调入虚拟水,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水资源利用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7.
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一种选择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虚拟水交易是解决中国水资源短缺与粮食安全的新选择.本文介绍了虚拟水和虚拟水交易的概念,分析了我国的水危机和粮食安全问题,提出虚拟水交易解决中国水资源和粮食问题的建议.作者认为未来30年,中国水资源短缺对粮食生产的制约作用将更加显著,中国要在30年左右的时间增加1.5×108t粮食生产能力难度比较大,采用传统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粮食缺口,虚拟水交易成为解决此缺口的一种选择.作者根据全国目前实际缺水量,结合其它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虚拟水交易需要解决300×108m3的水资源缺口,需要增加进口粮食3000×104t.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不会动摇世界粮食市场,我国外汇储备能满足粮食进口的需求.虚拟水交易对农民增收也是一种机遇.与南水北调工程相比,虚拟水交易成本比较低.因此,作者认为增加进口3 000×104t粮食解决中国目前和将来的水资源短缺和粮食安全问题的建议是可行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实体经济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虚拟经济的过程中趋利避害是相关政策制定者的必然选择。作者在对虚拟经济的概念及其特征明确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了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发展我国虚拟经济的政策建议:加强宏观调控,规范虚拟经济发展;加强政策导向,规范虚拟经济发展;完善信用机制,积极鼓励虚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虚拟存储技术在流媒体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存储是存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虚拟存储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很多产品化的解决方案已经出现。就虚拟存储技术在流媒体管理系统中不同应用来分析两种典型虚拟存储结构各自的优势与缺陷。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虚拟现实技术、虚拟设计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等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基于Web虚拟设计系统的实现方法。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整合多种网络技术,用软件实现虚拟现实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B/S为体系结构的虚拟设计系统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