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根据"希罗喷泉"原理制作了"绿色"喷泉。"绿色"喷泉这个教具,以巧妙的结构设计和漂亮的外观设计展示出设计的魅力。演示时没有液体溅洒,操作更加简便,使演示更加直观,可将古希腊的山顶奇观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展示出物理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应用实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去探讨和开发可利用的绿色环保资源。以下是"绿色"喷泉制作的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2.
一、在实验中的运用1.喷泉实验原理:利用某种气体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把液体压入烧瓶,在尖嘴处形成喷泉。例:在如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中,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f,a中形成喷泉,b液体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符合要求的是  相似文献   

3.
正喷泉实验是高中化学第二册中重要的实验,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点之一,它往往与其它问题组合成具有探究性、综合性较强的能力考查型题目,为命题者青睐.下面谈一谈有关喷泉实验问题.一、喷泉实验形成的原理喷泉实验是一种宏观的液体喷涌现象,既有天然的,也有人为的.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快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二、喷泉实验形成的条件分析  相似文献   

4.
倒吸是中学化学常见的一种实验现象,其原理是密闭系统内由于气压差引起液体的倒流,其装置主要有利用倒吸原理进行某些化学实验和防倒吸两大类型。下面笔者就中学化学涉及倒吸现象的实验进行剖析,使学生对倒吸现象有深入全面的理解。一、利用倒吸原理进行的化学实验1.喷泉实验。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快速完全溶解在液体里,使容器和外界形成一定的气压差(负压)产生的液体倒吸现象。  相似文献   

5.
喷泉形成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压强差。在一个针筒里吸满了水,用力推动活塞,这时针筒内水受到的压强大于针尖外面的大气压,水柱就从针尖喷出,如果针筒垂直向上,就是一个喷泉的雏形。要形成压强差通常有两个途径:一是减小容器内部的压强,二是增大容器外部的压强。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容器内部气体的量,或者降低容器内气体的温度来降低容器内部气体的压强。可以在液体表面加压来增加容器外部液体的压强。化学上的喷泉实验是融合了物理、化学知识,利用化学方法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例析(2004年兰州初中化学竞赛试题)现代化城市中有各类喷泉…  相似文献   

6.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7.
一.“喷泉”实验的原理喷泉实验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内外产生足够的压强差。如图1,圆底烧瓶中充满了易溶于液体b的气体a,根据物理学连通器的原理和帕斯卡定律可知:滴管挤出液体b之前,烧瓶内气体压强等于外界大气压。当向烧瓶内挤出滴管中的液体b后,因液体b吸收了气体a,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内外压强差较大,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使液体b从烧杯中倒吸入烧瓶而形成喷泉。  相似文献   

8.
公园里有一湖清水能让游客们心旷神怡。然而,水中漂浮着杂物则让人大失雅兴。我想发明一种形状如鲨鱼的智能垃圾箱,利用太阳能在水中游动,时而张开大嘴,垃圾和水就会被吞入口中,水则像喷泉一样从两腮流出,垃圾就留在腹中。没了阳光,它就会  相似文献   

9.
知识注射液     
我想发明一种奇特的液体,它具有特殊的功能,人只要注射了这种液体,他就会拥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从此以后,人们再也不用苦叹知识海洋的深奥。想具备某项知识,只要轻松地打上一针即可。例如你想成为一名作家,只要注射一种具有大量文学信息的液体就可以了。你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吗?那就请注射具有大量科学信息的注射液吧!马上让你梦想成真!点评:想象大胆,让人惊叹!你发明成功之前,还是刻苦学习吧。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看到一些少年读物中说,瓦特小时侯看见蒸汽顶起壶盖之后,便根据此原理发明了蒸汽机。一查事实,并非如此。火与热的物质动力是人们早已知道的。在古代亚历山大里亚的希罗就曾用热空气和蒸汽的动力来开他的机械玩具。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就遗留下一个用蒸汽开动的大  相似文献   

11.
1喷泉实验的说明a.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气体容器(烧瓶)内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强把液体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如HC1、HBr、HI、NH3、NO2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可用水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CO2、H2S等气体易被NaOH等强碱溶液吸收,故可用NaOH溶液作吸收液进行喷泉实验。b.操作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要干燥,且烧瓶内气体要充满。②胶头滴管要预先吸入水或某种溶液。③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液体进入烧瓶后,注意打开玻璃管的止水夹c.实验失…  相似文献   

12.
在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物理 ) (实验修订本·必修 )》的第八章《机械能》中新增加了《伯努利方程》作为选学内容。本节“伯努利方程”拓宽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从固体推广到理想流体中 ,从由可数的两三个质点组成的力学研究系统拓宽到大量的质点组成的力学研究系统。为使学生深入理解和进一步的灵活应用已有的物理知识开辟了一个有益的小天地。本文就相传古代的力学家希罗设计的喷泉为例 ,用“伯努利方程”来分析和估算喷泉的喷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液体压强是中学物理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海伦喷泉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将水喷出,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液体压强的存在。本文对海伦喷泉进行研究,搭建不同类型的海伦喷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尝试解释其基本工作原理,运用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分析得出液柱高度差、液体密度、喷管口径、温度等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究影响喷出水柱高度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的数据记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实验是物理课程的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教材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正在减弱,在STSE教育理念下开展拓展实验的设计,引导教学重拾实验的吸引力。以“希罗喷泉”的设计为例,为拓展实验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让我们做1个不需要电动水泵的喷泉吧!这种喷泉由公元1世纪的古希腊数学家和发明家希罗(Heron)设计。注意事项本次活动会使用电钻、锋利的刀和热胶枪,请成年人协助实验。实验条件及材料3个带盖的空塑料水瓶,最好挑选盖子比较宽大的瓶子。1.5米长的养鱼用的细软管,直径2.5毫米。电钻钻头组热胶枪和胶棒  相似文献   

16.
李莉 《化学教学》2003,(10):8-10
在物理与化学教学中常常遇到喷泉实验,喷泉的形成是根据物理学原理,要形成喷泉,压强差必须具备使液体上升h cm高度的条件,即:△p=P(环境a)-P(环境b)=ρ液 gh,因此,可以向一个盛有水的密闭容器(环境a)加压形成高压喷泉,也可以在一个密闭容器(环境b)内减压形成低压喷泉,如图一所示.  相似文献   

17.
喷泉     
在离喷泉不远的地方看喷泉,它犹如五彩的烟花腾空而起。走近喷泉,才仔细地领略了它美丽的景象。瞧,横着的一排喷泉一起一落,就像烟雾中弥漫的小山、转瞬间却消失了;然后,一圈喷泉  相似文献   

18.
海仑喷泉     
埃及亚历山大港的海仑大约在公元62年就描绘了喷泉。下图中显示的是三种不同形式的喷泉装置。许多十九世纪的教科书都描述了海仑喷泉并编入了一幅简图。今天,海仑喷泉仍是流体力学方面一个生动有趣的演示实经;同时,分析它的物理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家庭作业题。海仑喷泉是这样表演的:先在喷泉的蓄水池A和B(在右边的图)中灌入适当的水,再在顶上的盘子中灌水直到管子C中充满水为至,这时,喷泉就开始喷水,直到顶上盘子中的水全部流到B中后停止[注]。它看起来好象是一台永动机,但目光敏锐的学生可以观察  相似文献   

19.
汽水的历史     
《考试》2008,(Z1)
在炎炎的夏日,喝上一瓶汽水是非常惬意的。汽水是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明的,他也是氧气的发现者。古罗马人对于喷泉和池塘中饱含二氧化碳的地下水带着泡沫和水花涌出地面的现象都很熟悉。这种喷泉里通常  相似文献   

20.
孙永旭 《初中生》2012,(16):36-39
正许多重要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皆因偶发事件而致成功。当然,你得有一个有准备的大脑,才能抓住往往是转瞬即逝的机会。"不务正业"的发明——压力锅在瓦特高效率蒸汽机问世之前,事实上早有很多人在研究制造蒸汽机了。如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数学家希罗,1612年法国机械师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