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及运行特点,构建资源配置结构模型,基于ERP思想和集群运作过程链的分析,提出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资源计划的概念及体系结构,分析其对集群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并建立集群任务分解和资源匹配模型。  相似文献   

2.
信任是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主体间合作的基础,信任的建立和维护对集群内主体间的长期合作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进化博弈等相关理论,在对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主体间信任的建立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个人实施"和"社会实施"的概念,说明了当集群主体采取不信任策略、并利用合作方的信任而牟利时,集群是如何对其进行惩罚和约束的。  相似文献   

3.
从复杂网络视角,分析了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网络及网络演化的内涵,建立了揭示网络演化机理的HTVIC网络演化框架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包含增长、择优连接、自增长、反择优衰退的HTVIC网络演化规则,同时以BA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为基础,构建了HTVIC双向择优网络演化模型,并运用平均场理论对该网络演化模型度分布与幂指数进行了详细求解。最后运用Matlab对HTVIC网络演化过程进行了模拟仿真,得出HTVIC双向择优网络演化模型是一种无标度网络演化模型、具有无标度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高技术产业集群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新企业衍生基础和方向的不同,将高技术产业集群分为卫星平台式、中卫式、大企业式、链务式以及空间虚拟式五种模式.根据模式的定义着重解释每种模式的组织结构,从集群运行方式、集群内产业价值链特征、企业类型、企业衍生方式、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以及区域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各种模式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所有的集群模式都包含创新层、核心层和辐射区三个层次,而我国在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应大力发展主导企业、注重企业家的培养、发展现代服务业、官产学研相结合.  相似文献   

5.
张树臣  高长元 《软科学》2013,27(9):13-18
从高技术虚拟产业集群价值创造环节出发,分析其合作与竞争产生的动因,建立HTVIC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价值网运作模型。在考虑HTVIC价值单元间合作、竞争及自组织协同效应基础上,构建HTVIC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动力学模型,并对其演化的稳定性与过程进行仿真模拟。仿真结果表明HTVIC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平衡状态受价值创造最大规模、合作与竞争强度及自组织协同效应的共同影响。最后,为引导HTVIC平稳有序发展与价值创造能力提升制定合作与竞争协同演化的平衡策略。  相似文献   

6.
论技术标准合作与高技术企业集群虚拟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耀吾  贺石中 《软科学》2005,19(5):78-81
技术标准合作已成为企业集聚的重要目的和纽带,并促进高技术企业集群的虚拟化发展。基于技术标准合作的高技术企业虚拟集群是全球化与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一种重要产业组织形式,具有自己的性质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机制与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体系的经济、资源、生态和人口四大予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产业集群机制对高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复杂适应性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复杂适应性行为个体,并认为高技术企业、大学或科研机构、专业供应商、政府、金融投资机构等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主要存在个体;然后分析了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复杂适应性假设条件,主要包括集群个体的区域主动适应能力、区域多样性变异功能、区域核心优势能力和区域遗传性保存能力;最后分析了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复杂适应性实现机理与过程。  相似文献   

9.
设计高技术产业集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从管理的组织职能来看,有一个分散分布与集群分布的问题。从高技术园区的实践效果来看,高技术园区就是一种集群,它对于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从高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配套机构出发,引证美国硅谷的集群经验,说明高技术产业的集群是可以设计的。最后用北京首信诺基亚公司的案例给予实证。  相似文献   

10.
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是高技术产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并表现出强大竞争力的经济学内在机制,也是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采用效用值法,结合高技术产业集群表现出的技术、人才、投资集聚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从技术创新与扩散能力、经济推动能力和社会促进能力三个方面对陕西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做出分析并提出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梳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信息缺失与信息不对称、云信用评价模式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发现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模式存在信息分散、数据来源单一、服务对象单一的不足。构建基于开放、共享、平等、效率的云创新理念,整合多样化海量信息,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支撑下,通过信息共享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各类信用模块资源整合的云信用评价模式,能够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缺失问题,缓解资金供求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提高行业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2.
张正勇  邓博夫 《科研管理》2018,39(5):94-102
摘要:本文以我国2004-2013年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Tobit回归方法,从货币政策环境视角实证考察了企业社会责任对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社会责任表现较差的企业而言,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能取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当货币政策由宽松期转向紧缩期时,尽管企业获得的商业信用融资显著降低,但社会责任表现较好的企业仍能取得更多的商业信用融资,在进一步控制相关内生性问题后,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文从企业面临宏观货币政策波动时而采取的主动行为视角,拓展和深化了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互动关系的研究,同时也丰富了商业信用的替代性融资假说。  相似文献   

13.
管晓永 《科研管理》2011,32(5):156-162
受西方"能力决定信用"理论假设的影响,国内企业信用评价相关研究一直围绕企业偿债能力评价指标设置及其指标体系的建构而展开。然而尤努斯"穷人银行"的实践、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大样本调查的结果和浙江商业信用担保的大量实例却证实"能力决定信用"的假设在东方文化国家并不成立,并提示企业家人格品质是决定企业信用水平的主要因素。鉴此,本文基于人品特性与中国价值文化的内在关系,对个人品质与企业信用品质、信用水平的关系及其品质评价表征量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不仅证实了企业家人格品质与企业信用水平的高度相关性,而且初步揭示了企业信用品质评价表征量的结构及权重。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中小企业的信贷资金需求及其特点入手,系统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难以获得信贷融资的两方面原因为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和商业银行的两难选择;提出通过加大中小企业内部改革,同时鼓励商业银行进行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可以改善和提高中小企业的信贷融资环境。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金融监管方式,是银行监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从经营环境、银行素质、盈利能力、风险状况等四个方面建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银行信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选择一家银行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无风险收益合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少布  刘洪  孔锦 《科研管理》2011,32(3):137-144
摘要:供应链融资服务是一种新型的银行金融产品服务,是实现中小企业资金市场化的有效切入点。本文根据供应链融资运作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不同主体无风险合约模型。基于此模型,研究了银行和企业对贷款额度与利率的承受范围,分析了供应链融资参与主体间的无风险合约达成条件,提出了企业努力水平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之间的激励关系。研究表明,供应链项目未来收益作为银行还款来源不仅与项目自然状态有关,还有与成员企业努力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只有成员企业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供应链整体效益最大化,从而才能实现企业自身收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金融机构信用评价是现代金融管理的基础,有助于监管机构依据监管目标对银行类金融机构进行风险高低排序,进而实施差别化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构建包含资本充足率、杠杆率、不良贷款率、不良资产率、逾期贷款比例、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授信集中度等指标的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heil系数对主观权重和客观权重组合确定指标最优权重,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方法的评价模型,对银行类金融机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集群信贷融资的信用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趋势日见明显,中小企业以集群的方式运作在整体上提高了其信用度,增强了群内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得集群内中小企业较一般中小企业在获得信贷资金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处于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整个融资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立足于单个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障碍的分析,探寻产业集群信贷融资的信用优势及其来源,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对策以促进中小企业集群融资优势的持续发挥.  相似文献   

19.
企业信用能力表征量双重相关性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管晓永 《科研管理》2010,31(2):114-120
摘要:通观国内当前实务操作和理论研究中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之间的差异、矛盾不难发现,指标及其权重的设置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依据而且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从而不仅让人对企业信用评价之客观性、科学性产生质疑,而且提示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性理论--评价指标与企业信用的相关性和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研究的缺失。鉴此,本文遵循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原则,探讨了企业信用能力评价指标的上述双重相关性问题,得出目前企业信用评价模型或指标体系中信用能力评价常用指标中有一半基于指标间的高度相关性而完全可相互替代,仅有不足一半的指标与企业信用存在显著相关性的结论;并基于信用能力评价指标与企业信用的相关性初步得出各指标的评价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