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界定网络谣言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从网络谣言自身、网民群体和大众传播媒介三个方面具体探讨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包括网络谣言价值的易逝性、建构话语权的渴望、安全的需要、群体认同的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的介入。同时,并指出要通过瓦解网络谣言的价值性功能、培养网民群体的理性精神和社会知识以及避免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注意力的附庸来消解网络谣言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张晅 《新闻世界》2012,(1):100-101
随着网络社会的发展,新媒介(互联网、手机)赋予了公众在信息传递上的开放性传播特点,无从证实的新闻、诽谤流言、假情报、天花乱坠的广告承诺,使得因特网的用户有能力在几分钟内传播上万条的错误信息,并在同一过程中不断增加一些虚构的情节。。2010年初的山西“地震门”事件使我们对有关网络谣言传播的现象进行反思。本文将从媒介环境、传播方式、传播者、受众等方面梳理阐述研究者们针对网络谣言盛行现象的揭示与反思。  相似文献   

3.
2010年初始,由一条手机短信引起的"等地震"事件备受瞩目。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勾勒出短信谣言的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以及兴消周期。  相似文献   

4.
李丽  王勇 《新闻世界》2010,(7):202-203
今年初发生的山西"等地震"事件,说明在网络和手机构建的新媒介环境下,谣言传播具有易发性、速度快和范围广等特征,应对新媒介环境下谣言的传播,必须加强网络舆情的监控,提高公众传播的守法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和政府快速应对谣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歌谣传播是汉代舆论传播的重要形式,"举谣言"是歌谣传播的重要渠道。对于"举谣言"含义的理解,历来存在较大的矛盾和分歧。本文通过对"举谣言"各个因素的辨析认为,"举谣言"的基本含义是:每年下半年,州郡派员到所辖区域去考核官员,了解民情、民意。在这个过程中,这些派出人员要收集民间歌谣作为工作依据。岁末,州郡将所收集整理的包含大量歌谣的材料,汇报给中央政府。这些材料将作为评价奖惩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谣言,因其具有的模糊性、攻击性等特点很容易给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冲击,也因其经常针对社会热点而发,所以极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而成为舆论焦点。本文以搜狐网的"谣言终结者"为例,对该栏目所涉及到的谣言及其证伪方式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治理网络谣言应该以了解谣言滋生的社会环境为前提,以构建良好的社会信任为基础,将辟谣与公众举报相结合,提升大众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7.
李书娜 《青年记者》2013,(26):18-19
法国学者让-诺埃尔·卡普费雷说:"谣言是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①谣言几乎与人类历史同龄。大众传播媒介的出现远未能消灭谣言,有时它只是使谣言更加专业化而已。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现在,传播渠道越来越多,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谣言非但没有杜绝,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谣言是集体无意识的反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谣言产生的原因。本文以芦山地震中的谣言为例,试分析谣言产生的原因以及提出相应的可行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8.
牛媛媛 《新闻世界》2010,(12):148-149
谣言有诸多种类,本文以网络地震谣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网络地震谣言传播特点及形成舆论危机原因的分析,着重提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应对与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景景  申曙 《新闻世界》2012,(7):167-168
伴随着微博信息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微博中谣言的大量传播也引起了很多人对微博信息真实性的质疑。那么微博真的会成为谣言的寄身之所吗?本文从微博谣言的成因和微博自净功能的角度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詹勇 《中国广播》2012,(5):79-79
日前,网上一度盛传的“江苏地震”“河北保定出现非典变异病毒”等消息,相继被证实为谣言。发人深思的是,这些谣言尽管事后看起来“假得不能再假”,依然有着可观的网上转发量,甚至在个别媒体添油加醋地报道下导致恐慌。一些谣言之所以逃过了人们的常理辨别系统,  相似文献   

12.
谣言的传播过程,离不开谣言传播者,谣言传播的渠道,谣言的内容,谣言接受,谣言传播的效果,谣言反馈等要素,更离不开诱因、媒介和政府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层出不穷的谣言,给社会心理和社会系统带来了诸多破坏性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丹晖 《新闻爱好者》2008,(12):129-130
20世纪末出现的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时至今日,互联网正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我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自从互联网诞生以来,其发展势头非常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08年6月底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2.53亿。互联网在信息沟通、娱乐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互联网也不能例外。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良冲击,这些影响包括网瘾、黑客、病毒以及网络谣言。  相似文献   

14.
王丹 《新闻世界》2011,(6):234-235
日本核泄漏危机后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抢盐风潮,本文简要分析了谣"盐"何以能惑众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制止类似谣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举世公认,中国媒体关于汶川大地震后的新闻报道实现了重大突破.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地震发生之后,谣言的传播也一刻没有停止过.  相似文献   

16.
聂淑芳 《今传媒》2013,(1):63-65
在日本9.0级大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核泄漏成为全球的关注的热点问题时,中国却因其陷入一场疯狂的抢盐风潮。本文侧重从勒庞的著作《乌合之众》中阐释的"群体是受无意识的支配"等角度对谣言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的反思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孙燕 《新闻界》2012,(2):47-52
突发事件之后常伴随着以谣言频发为特征的网络舆论危机,在本文案例中,网络谣言“萌生—高潮—衰落—拖尾”的传播进程呈现一致.网络媒介为参与者提供各种互动工具,同时也成为谣言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媒介在谣言传播中扮演着“幕后推手”与“正面引导”的双重角色.网络谣言的散布折射出突发事件之后社会的集体情绪和参与者的群体行为.为此政府需建立舆论预警机制,网民和新闻从业者要加强自律,提升自身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18.
微信朋友圈既具备了中国社会传统圈子文化以血缘和差序格局为主的社会关系特质,同时又将新兴的网络虚拟关系引入其中,形成了特有的“圈子”文化.谣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潜舆论,其在微信中的传播呈现出易盲从、效果强、广度小、开放性差的新特征.谣言在微信中的传播可以归纳为圈内传播、圈子间传播和线上、线下交叉传播三种传播模式,其表现出来的传播新特性亟须得到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9.
彭路杰 《东南传播》2014,(2):124-126
1768年,发生在乾隆年间的"叫魂"案经过孔飞力教授的系统研究之后,成为学界众多学科研究的重要议题。本文从谣言传播机制的角度重新解读孔飞力的《叫魂》一书,梳理叫魂谣言生成、扩展与消解的路径,并以此分析谣言生成与传播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结构、群体心理等因素,进而分析对现代社会谣言控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把关人”理论认为,媒体在传送信息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功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及自身利益价值等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与编码,从而决定最终面向受众的新闻信息内容,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因此,在传统媒体运作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极其重要,体现出权威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