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是公认的语言大师。不说白话语言被他运用得娴熟自如,笔到之处,“嘻笑怒骂皆成文章”,即便标点符号在鲁迅的妙笔下也会熠熠生辉。他不仅取其“句逗”之功能,甚而赋于其丰富多彩的修辞内涵。我们读鲁迅语言文字的同时,用心去揣摩体味先生妙用的标点符号,则别  相似文献   

2.
别小看标点符号只是几个圈点,可到了鲁迅这位语言大师手里却是灵活机变,出神入化,不似语言,胜似语言,使他的杂文语言锦上添花,臻于很高成就,焕发出耀眼的艺术光彩。鲁迅杂文使用标点符号有些什么特色  相似文献   

3.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的一段为“读”(音逗)。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一九一九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规定了十二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一九五一年九月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十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  相似文献   

4.
标点摭谈     
文田 《语文知识》2006,(9):40-40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人们读书时使用圈点法断句。这种圈点法古人称为“句读”。所谓“读”是指一句话的意思没有完.需要稍作停顿的地方,“句”则是指全句意思已完。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语言艺术大师,也是我国引进、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的先驱之一。中国古籍里没有标点符号。最早只有《学记》记载着“离经辨志”的方法,所请“离经”,郑玄注释道:“离经,断句绝也。”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中对“·”解释为“有所绝止而识之也”,就是说在文章中如有需要断句停顿的地方,可以用“·”来作标记。宋人岳珂《九经三传沿革例》中说:“馆阁校书旁加圈点,开卷了然,于学者为便。”《增韵》也说:“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中间。”朱熹《四书集注》开始在每章之前  相似文献   

6.
<正> 标点符号的使用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其形成,却是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很早的时侯,我国就有人采用“离经”的方法,就是使句子之间断开.到了汉朝,文人学士重视章法,才发明了“句读”(逗)符号,即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拿“圆点”表示;句中语意未完而需停顿的一小段为“读”,用“点儿”标志。只有“圆点”和“点儿”两个符号,当然不够用。到了明代,刊本小说的出现,又增添了两个专名号——人名号和地名号,即在人名右边加上一条直线,在地名右边加上两条直线。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兴起,一些学者才系统主张和推行新标点符号的使用.1919年《国语统一筹备会》提出了《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由当时教育部公布实行。但解放前,标点符号的使用很不统一,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9月,国家公布了《标点符号使用法》,规定了十五  相似文献   

7.
小议标点     
标点符号现在已成了书面表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古籍中却没有标点。汉代以前产生了“断句”,但并不受人重视,直到汉代才开始重视,但在书上并不标出。所谓“断句”,也即“句读”.一句话中间需作停顿的地方叫“逗”,全句的意思完了叫“句”,跟现在的逗号、句号意思差不多。到了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才开始在每章前有一个大“○”,每句下有旁圈。到了元末又有了“圈点”,即用墨圈在句旁。这样,大大便利了阅读。到了清代晚期,外来文化逐渐输入,  相似文献   

8.
句逗作为一种标点符号在很多语言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们在不同语言的使用中存在着差异。汉语重意合而缺乏形态变化,所以与英语相比,汉语使用逗点较多。同时因为汉、英语言使用习惯与思维方式不同,导致中国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对句逗的误用。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国人使用标点符号只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我国古籍里原没有标点符号。一八九七年广东人王炳翼吸收了外国新式标点,草拟了十种标点符号:,(读之号)·(句之号)。(节之号)√(段之号):(句断意连之号)—(接上续下之号)!(慨叹之号)! (惊异之号)?(诘问之号)<>(释明之号)。一九○九年,鲁迅先生引用了省略号,破折号。  相似文献   

10.
标点说趣     
闲览网上博客留言,有的使用标点符号不准确,更有一逗到底和连标点也不用者,其实完美而准确的语句离不开标点的正确使用。从1919年当时的教育部首次正式颁布统一标点符号12种,至今将近百年;1951年9月,出版总署发布《标点符号用法》,规定了14种标点符号,也近60年。  相似文献   

11.
教者曾前后两次教学《标点符号歌》,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设计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标点符号歌》。(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朗读后,教师一边范读一边讲解:儿歌每一句都从用法和形状两方面来介绍标点符号。)师:请同桌对读,并说说各标点的不同用法。(师读一句儿歌,请一名学生说说是什么标点,让另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出来。然后举例说明四种标点的不同用法。)[简评]本次标点符号练习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以及它们的用法。歌中用四句话介绍了这四种符号,每一句都是从用法和形…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作为文章语句中用来表示停顿、语气的书写符号,往往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能丰富美化文章的表现形式,而且能更好地突出语句表达的内容、感情、语气等。学生在写作中应该重视标点符号的使用,尤其在对话描写中更要用心经营。下面,我就以鲁迅先生小说《故乡》为例,谈谈对话描写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一、句式多变务必准确请先看三个例句:1.我应声说:“这好极?——他,怎样?……”2.“哈!这个模样了!胡子长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3.“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请细心观…  相似文献   

13.
教者曾前后两次教学《标点符号歌》,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设计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是这样进行教学的:师: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读《标点符号歌》。(多种形式检查学生朗读后,教师一边范读一边讲解:儿歌每一句都从用法和形状两方面来介绍标点符号。)师:请同桌对读,并说说各标点的不同用法。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学习之友》2014,(9):47-47
鲁迅是我国第一批积极使用和推广标点符号的知识分子。要说起来,汉语中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最早是在1918年5月号的《新青年》杂志上出现的,在此之前,标点符号还没有从国外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5.
陈婷同学问:《标点符号用法(节选)》中,列举了7种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在这7种常用标点符号的具体运用中,特别要注意哪些问题?一、该用句号用逗号,甚至一“逗”到底。二、没有疑问语气的句子,只看有疑问词便当作疑问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不太重视标点符号的教学,忽视引领学生对文本中的标点符号进行研读揣摩,致使学生不理解标点符号的意义和作用。学生朗读时,我们难以区分出不同标点符号停顿的时长及语调、语气;在阅读理解中,学生很少关注标点符号的意义;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些作文通篇不使用一个标点符号,有些作文一“逗”到底,只在篇末画上一个句号,还有的作文随意乱点标点符号,使得文章句不成句、段不成段,令人啼笑皆非。  相似文献   

17.
果戈理是鲁迅很早接触、并对鲁迅影响最深刻的外国作家.在回忆自己早年的文学创作活动时,鲁迅曾经说过,他从外国作家那里汲取了不少艺术营养,其中果戈理便是他“最爱看的作者”之一.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受果戈理小说的启示而创作出来的.晚年,鲁迅耗费了不少心力,翻译了果戈理的长篇小说《死魂灵》、中篇小说《鼻子》,  相似文献   

18.
<正>我们讲解鲁迅作品时,常常碰到学生提出其中的标点符号问题,比如鲁迅写对话时使用标点符号不统一的情况就不是个别的,《祝福》里有这么三种不同的标点方法:  相似文献   

19.
鲁迅在上海时,有家书店的老板向他约稿。那个书店老板对作家一贯苛刻,计算稿酬时标点符号不计字数。鲁迅为了教训那个老板,写的文章从头到尾既不分章节,也不加标点。稿子寄出没过多久,那个老板就把原稿退了回来,并附言说:请先生分一下段落,加上标点符号再寄  相似文献   

20.
课内检测一、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藏书( )--西藏( ) 奥秘( )--秘鲁( ) 承载( )--一年半载( ) 调教( )--调查( ) 二、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错的一项是[ ] A.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C.那些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