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未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战略性任务。通过分析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今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道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工潮”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思路,尤其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视域下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过剩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集中,不仅带来了城市环境问题,而且不利于农业生态的恢复和改良。从马克思主义农业生态思想的视角解读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问题,有助于研究者以新的理论视角重新审视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合理安排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为我国农业生态化的实现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民工潮”实质上是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进入90年代,农业剩余劳动力开始了新一轮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任何一个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然性,进而探讨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控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对策和思路,尤其是提出了以大中城市为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主要载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会对我国农民收入的提高带来直接影响。因此,通过采取各项有效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来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从而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就成了我们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遇到了许多困难。必须从农业、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城镇化建设和宏观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动力机制与阶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昌潍师专学报》1999,18(1):29-33,94
在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巳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本文尝试用政策性原因来解释和分析中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作者认为,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在农村外推力和城镇非农产业内拉力的作用下完成的,并以此为基础,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了阶段性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加快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关键社会发展和改革进程的大问题。本着重分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并结合当今改革开放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就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最为重大的问题之一。就业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也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解决的不好的话,它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很有可能加大两极分化,造成不稳定因素,为社会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在客观分析国外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史基础上,从科技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引起劳动力的变迁入手进行探索。来关注就业、关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找出合理转移及利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对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台湾、韩国和印度分别是它们当中实现快速转移和转移极端迟缓的典型。对于上述两类典型的剖析,为加速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进程提供了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状况的调查,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土地处置方式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由于现在农村的土地产权制度,使得农村土地难以流转从而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流动和转移,资源的有效配置,也阻碍了现代农业制度的建立。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人口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实现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内容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市民化.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形成及转移机制出发,利用效用函数对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决策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措施,即增强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实现多渠道多层次转移;优化政策制度,保障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转变和稳定人力资本的流向;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提升转移劳动力素质与信息渠道建设.  相似文献   

13.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由于产业间收入的差异的刺激而造成劳动者对高收入的向往和行为取向,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没有直接关联;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挤出劳动岗位成为闲置的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对此理论和实践都足以证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澄清两者关系的目的在于引起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高度重视,而不能被自发形成的农工潮现象所迷惑,从而切实制定相应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农民大国。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是制约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瓶颈,那么,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科学地实现转移,也就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民富裕问题的核心。因此,在转移模式的选择上,应该对别国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有所借鉴,以便科学地研究与设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云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并且就业不充分。为了使云南省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加快农业发展速度,改变农村现状,必须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本文运用劳动—耕地比例法,利用云南统计年鉴数据对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估算,然后进一步研究其分布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劳动力转移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亿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而且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我国贫困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贫困,而农民贫困的根源就在于有限的土地承载的劳动力过多。如果众多的农民不能从极其有限的土地中转移出来,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因此,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农村剩余劳动改革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7.
运用刘-费-拉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反而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和农业发展缓慢,根据劳动力转移过程探讨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制约因素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存在着城乡制度不平等、小城镇布局分散规模小、农业剩余劳动力素质等制约性因素。化解这些制约性因素,要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结合小城镇实际组织好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新行业新工种的培训;加快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保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其成功转移不仅对四川农民就业和增收、四川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四川农业发展造成了一些消极影响。建议从加强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和管理、加速四川城镇化建设、重视乡镇企业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减少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来的消极影响,以此促进四川农业持续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