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媒监督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及整个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它在市场经济中本身也是利益主体,如果只有监督而没有自律,那么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也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传媒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应加强传媒自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媒体中名人广告的盛行为市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由于种种因为名人虚假广告也频频出现.造成了消费者损失等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因此,名人虚假广告必须被关注并从法律、道德等角度寻求多方位的、有效的规制.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依德治国.档案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档案道德建设对促进新时期档案事业发展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和新闻自由度的逐渐放开,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不断加强,但是,随之而来的新闻职业道德滑坡现象也日趋严重,新闻侵权、媒体审判和新闻腐败等败坏新闻道德的事件时有发生,不难发现,加强新闻道德自律在当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闻道德自律信条的遵守除了依靠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自觉外,离不开法律和社会监督的“他律”大环境。  相似文献   

5.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信用关系是企业正常经营与国民经济健康运行的基本保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6.
近段时间以来,媒体集中报道了社会中的许多道德失范现象,其中涉及企业道德、职业道德、公民道德等诸方面.以“小悦悦事件”为焦点,媒体就社会道德失范问题的报道似乎达到了一个顶峰,也由此引发了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在媒体铺天盖地进行道德追问的时候,我们也隐约发现了报道的情绪性、片面性乃至游离于既有法律之外的“道德审判”等问题.笔者认为,在此时刻,再次审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发掘媒体新闻报道中将二者混同的问题,并提出实践中可以采取的具体解决方法,对在道德与法律之间纠结的媒体报道来说,定会有益无害.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处在伟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启动因素是建立市场经济。由于我们选择市场经济并非源自本民族化从政道德发展的自然结果,而是在西方明挑战下开始推行市场经济。这样,市场经济从政道德的旗帜——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就出现了令人忧虑的情况,面临着新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与人的一定交往形式相适应的经济形态,它一经确立,就必然产生与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双向互动。这正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市场经济即法治经济.对于一般企业来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竞争生存,法律风险往往是无处不在的.所谓企业法律风险,多指企业因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外部法律事件导致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对当前大多仍处于转企改制阶段的报业集团而言,法律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结合我国报业集团的实际状况,进行简要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辛娜 《今传媒》2016,(1):59-61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中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任何时代的思想家在研究法的问题,如果想要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无一例外涉及到法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所以,人性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古今中外的法学家法学研究的逻辑起点,而众所周知,人之异于其他物种的根本特性在于道德性,法律就是为了维护和增强人的行为的道德性所创制的一种社会机制.法律与道德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法律的道德性与道德法律化在中西方法律思想演变中多有体现,研究二者的补充关系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是关系到重大国计民生的基本法律,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制度,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物权法颁布实施,是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之后,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大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H.L.A.Hart,Law Laberty and Morality,(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April 1972)哈特著,《法律、自由与道德》,斯坦福大学出版社,1972.4法律人大多喜欢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法律人喜欢把“公平”、“正义”这些道德意味浓重的词语挂在嘴边,法律条文当中也时不时出现“诚实”、“信赖”、“善意”、“恶意”等字眼,而当法律制定得不好时,我们也会说这是一部“恶”法;但另一方面,法律人又不总是这样做,法官审判案件时  相似文献   

12.
一旦所有道德基础都崩塌,人们为什么要相信法律?如果法律被信仰正是因为它是建立于道德的内核之上,一部没有道德内核的法律又怎么可能得到真正运行面对道德,当代中国人难免给人一种态度暧昧的印象。一方面他们极力贬低道德作用,一方面又明白无误地宣称中国正在面临一场道德危机。一个自称有着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着无数道德君子的国家,为什么面临道德危机?中国人失去道德能力了吗?不得不承认的是,道德一词在这个国家已经变得声名狼藉。就国家而言,政府一讲道德,民众就会发笑——"请先治理好贪腐问题再说吧!"社会上也有人谈道德,但情况通常不妙,他们常常会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与读者权利义务关系的调整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图书馆与读者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图书馆存在发展的基础,它的调整方式既有道德方式,也有法律方式.图书馆法在调整图书馆与读者权利义务方面有重要作用,道德调整方式和法律调整方式应共同服务于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在于思想道德建设,新闻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历史时期,大力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是提高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重要环节.大力加强新闻道德建设是由新闻工作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特点所决定的,也是由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队伍道德发展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新闻工作者历来受社会所尊敬,新闻道德也深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担当着思想道德建设的宣传者与倡导者的重要角色,新闻机关是党的耳目喉舌,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舆论阵地.这一切决定了新闻道德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新闻工作者理应成为实践社会主义道德的楷模,走在各行业的前列,向社会垂范.正人者只有先正已,才能真正成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灵魂工程师,自觉而有效地发挥出新闻媒介的道德导向功能,潜移默化地营造格调高雅的思想文化氛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坚定  相似文献   

15.
冯洁 《传媒观察》2003,(2):49-50
当代媒体从社会责任感出发,所开展的批评报道的实践,对于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道德体系的重构、法律社会的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都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在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中,批评性报道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部分记者没有完全理解批评性报道的规律,批评性报道本身也存在不足。笔者在工作中感到,一些批评性报道在情绪表达上,存在这  相似文献   

16.
隐性采访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暗访手段获得正常采访和拍摄中无法得到的新闻素材,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采访模式,它能够让一些社会黑暗面得以曝光。但隐性采访在法律和道德伦理方面一直备受争议,因为隐性采访所引发的法律诉讼案件也时有发生。因此,隐性采访虽然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采访效果,但也要注重隐性采访的人文关怀,尤其注意保护镜头中涉及的无关人员的利益或安全。本文浅谈隐性采访中应注意的道德与法律风险,以及相应的规避之策。  相似文献   

17.
张德宽 《传媒》2000,(10):31-32
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公众对政党、政府在实施公务或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活动过程中,依据法律与道德标准,通过一定传播渠道实行的监督。舆论监督,实质上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工具对社会进行监督。当前,如何树立科学的舆论监督观,正确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确立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我们处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8.
"暗访"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手段,是采访者对被采访者隐藏采访事实、采访目的而进行的采访,由于记者在采访中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新闻的参与者,因此这种采访方式存在着很大的法律风险以及安全隐患,采访者也极有可能因为道德的约束而被质疑,有资料显示,早在1979年,普利策新闻奖就因为《芝加哥太阳报》的一篇报道中采用了暗访报道而带来的法律以及道德的风波而拒绝向其颁奖.  相似文献   

19.
道德理想与道德现实的脱节,是当今道德建设中的一大难题,也是目前“道德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重建“道德接口”已成为道德建设中的当务之急.新闻媒介作为宣传社会主义道德的主要途径,是重建“道德接口”、构筑社会主义道德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之一,应当加强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实践的新变化,及时调整新闻报道中的道德取向,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大局.  相似文献   

20.
魏婷 《大观周刊》2013,(3):13-14
邓小平继承发展马克恩主义关于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理论,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提出和解决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关系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理论体系,在丰富和发展予马克思主义道德建设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