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导语,是新闻特有的一个概念,是“消息”这种新闻体裁区别于其它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消息的开头,导语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  相似文献   

2.
导语是指新闻消息的开头部分,用几句话或第一段,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最重要、新鲜和精彩的事实,反映事实主要的思想和意义。导语是新闻消息特有的,它是新闻消息的开头部分,有些导语是由两段落构成的,将新闻最重要、读者最想知道的信息表达岀来。导语在新闻消息中起着重要作用,历来受到高度重视。新闻消息是以告知人们新近发生的事实为目的,写新闻消  相似文献   

3.
言简与意简     
消费者购物,追求"一分钱一分货"。读者在阅读消息时,则追求的是在一定的时间里,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这就要求消息简短精炼,干净利落。而作为消息之"重中之重"的新闻导语,更应该要求"含金量高",这样方能给人以鲜明而突出的印象,倘若记者在消息导语写作时做到了在三言二语之中吸引,感染读者,把新闻的主要内容传递给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写作就成功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有繁杂冗长、含金量低的新闻导语见诸报端。这些导语不是臃肿,就是枯燥,大大削弱了新闻表现力,甚至将好的新闻主题埋没。那么,怎样才能写出精炼的导语呢?  相似文献   

4.
俞杏莲 《新闻窗》2011,(2):43-43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人首先必须先画人的眼睛,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头发画得很逼真,那么这幅画是不成功的。导语就是新闻作品的眼睛。新闻由头是使“旧闻”成为新闻的桥梁,有时,新闻的由头就是消息的导语;有时,新闻的由头只是消息导语的部分内容。借用“顺藤摸瓜”的俗语来说明新闻由头与新闻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导语的后面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的。写好一则消息,导语是否出新出彩,能否吸引读者的眼球,让它从众多新闻中脱颖而出,体现一个记者的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方圆 《新闻知识》2002,(4):38-39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一个记者来说,写好一条消息的导语则是难中之难。一是导语置于开篇之首,要以最简洁的文字,反映新闻最主要、最新鲜的内容。二是导语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已形成一定的框框。梁衡同志曾指出:对大多数记者来说,“为了适应新闻这个框子,一些本来好的,对读者有益的东西也只好割爱了”。新闻毕竟是写给读者看的。写好导语与发现新闻同等重要。有鉴于此,梁衡在新闻的实践中,对消息导语写作进行积极的、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试对他的导语写作特点作一个粗略的分析,以供同行借鉴。聚焦局部,…  相似文献   

7.
导语是新闻体裁所特有的部分,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内容或亮点。作为记者,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可见,导语在消息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9.
马光 《记者摇篮》2001,(10):27-27,39
问:我是一名初学新闻写作者。在写消息时。总是写不好导语。请问老师。怎样努力才能把导语写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把新闻的第一段称为导语,即"紧接在消息头的后面,一般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①。但在西方,最新导语的概念,有时又包括除新闻第一段落之外的第二段落、第三段落,甚至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西方人认为它们都是导语,而我们把这些段落合起来称为"复合导语"。也就是  相似文献   

11.
一、为什么导语的分量如此之重 1865年4月14日晚,美国总统林肯遇刺后几分钟,美联社记者拍发一条电讯:“总统今晚在剧场遇刺重伤”。如果把这条短消息作为新闻导语写作的开端的话,消息导语也走过了135年历程。 导语,作为展示记者才华、素养的位于消息篇首的方寸之地,可以说寸土寸金。有的几句话便抓住人心,磁石般吸引读者的目光;有的仅是标题的翻  相似文献   

12.
消息的主体部分又称“新闻躯干”,是导语之后的主体部分。它是对导语中已被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步解释、补充与叙述,也是发掘与表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  相似文献   

13.
对于消息,导语是消息的精华,也是消息的灵魂;对于记者而言,导语是一块战略要地,用寸土寸金来形容都不为过。新闻从业人员有这样的共识:如果你用两个小时写稿子,得花一个半小时写导语;好的导语,标志着好的稿件完成了一大半。事实上,即使是一名有多年实践经验的熟练记者,仍然要面对导语苦思冥想,因为导语写作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刘保全 《新闻实践》2006,(10):24-26
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敲门砖,也有人把消息导语比作“凤头”,还有人把消息导语比做吸铁石或钓饵,它能够把读者紧紧地吸引住或钩住,使读者愿意看下去。我国著名记者范长江说过:“新闻写作对导语的要求很高,要写得有魅力,令老百姓看了非读不可。”据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研究所的调查,一般读者每天用来看报的时间是30分钟左右。他们看报的目的是要了解当天和新近  相似文献   

15.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导刊》2007,(3):44-45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  相似文献   

16.
“三度反复”是消息特有的一种叙述方式。指的是,从标题至导语,再到主体,三次重复叙述同一新闻事件。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道新闻事实,起索引作用;导语第二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主体第三次叙述同一新闻事实,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相似文献   

17.
写新闻首先要写好导语,因为导语是消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记者、编辑和通讯员需要格外下苦功才能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众所周知,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写作时往往不是按照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来写,而是把事情的高潮、最有吸引力之点放在最前面(这就是导语),使新闻的主题通过导语最先突出地表达出来。这就如同演员出场一样,穿戴打扮、表情身段、一个亮相,能否把观众吸引住,并引来一片喝彩声,这可是相当不易的,写好新闻导语也如是。什么是新闻导语?古人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这是晋朝学问家陆机在《文赋》中说的话…  相似文献   

18.
评奖中发现,一些台在新闻消息写作中不重视导语。有的消息无导语,—上来就像老奶奶讲故事一样:“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从头道来,让听众听不出来要领;有的消息播之前,由主持人或播音员加个引语,这个引语类似导语,但严格讲,它的写法既不符合导语要求,也不能完全起到导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消息的导语,即开头第一段。它能否吸引读者,非常重要。可在读我们的新闻时,觉得有太多的雷同之处:“受到XX称赞”,“得到某某肯定”,“标志着我军什么什么实现跨越”等结果性导语已经让我们不感兴趣。还有类似的“出现新气象”,“形成新格局”,“带来新变化”等空洞的导语,同样为大家诟病。读者早已厌倦了这些老套、落俗的新闻导语。怎样把导语写精彩呢?  相似文献   

20.
陈则周 《新闻三昧》2006,(11):41-42
写文章需要谋篇布局,这正如盖房子讲究结构一样。新闻中的消息这一体裁也讲究结构。我从事新闻工作时间较长,特别当了多年的党报要闻部记者从事时政报道,约刊登过近2000篇的新闻报道。通过长期的实践、探索,我对如何写消息报道,特别是对如何“架构”成篇有了一定的体验,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此谈出来,就教于同行。消息的基本构成是由新闻标题、消息头、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新闻背景、新闻结尾部分组成的。如何把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使它组成一个适当的新闻结构形式呢?建筑师盖房子要因材施用,因地制宜,才能盖出较理想的房屋。作为记者要因材(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