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的,同时强调教师的引导策略,二者缺一不可。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过程中开阔视野、启发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因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情感态度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关键。教育家赞科夫说过:不应当把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的紧张状态。由此可见,针对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 相似文献
2.
<正>学生讨论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它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承担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任,讨论式教学正好给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带来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小组合作与学习是讨论教学法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使学生获得思想品德知识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过程本身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主要途径。我经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必须明确“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日益受到重视.正如布鲁纳所说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永远是主导者,教师只有通过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凸显.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可是,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是单单让学生接受知识就行的,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通过情感体验,最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这就是说“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是新课改倡导的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这种学习方式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自主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经过近两年对中学思品课开放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对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做学习的主人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6.
自主学习能力就是学生个体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必要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发展心智,形成品德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其关键在于自主学习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7.
<正>思品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崇高远大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发挥思品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思品课堂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成为学校的新课题。思品课教材具有明理、激情、导行的特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和学习积极性,指导自己的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带给学生,使思品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乐园。如何在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自主学习的方式源于“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一种在教育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如何在思品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是思品课教师面临的难题.也是增强思品教学学习效果的关键.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所以教师必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重教转向重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本文认为,首先要理解什么是自主学习.其次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条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新课标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下的初中思想品德,以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需要;多渠道培养学生各种技能,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但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上课时能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轻松愉快地学习是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计划都会化成灰烬,变成"木乃伊"。目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生学习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强调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问题中发展思维 相似文献
14.
能力作为一种个体素质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内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中学思品课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也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在诸种能力之中,思维能力又居于核心地位,思维能力是当前非常迫切需要培养学生具备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15.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强、理论观点缜密、有些抽象的学科,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接受一反思一辩证一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从低到高、从片面到全面的发展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打破古板说教、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还要看到学生的差异,有的放矢地因材施教,打造创新课堂,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的。一、创设课堂问题情境。强化质疑能力的培养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式。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传统提问在两个方面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一是提出的问题太难,使学生无法思考或者未能为学生提供思考时间或信息引导,忽视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条件:二是提出的问题没有考虑学生的需要,使学生不思考,或者形式单一,枯燥乏味,或者过于简单,学生难以产生思考的动力。学生不想思考,不开展思考活动,就无法提高思考的水平和能力。两个方面形成恶性循环,不仅使课堂提问的积极作用不能发挥。而且难以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难以有效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必须转变提问观念,改进提问方式,转换提问功能,使学生想思考、能思考、善思考、乐思考,从根本上转变学习方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因思。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究,能思考、善思考夯实基础。“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把提问作为教师“质疑”的工具,只注重问题的深度、难度,而忽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做法。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把提问由“质疑”工具变为“促进思考”的手段。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原理设“疑”,因为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重点难点之所在的。这些问题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思维的发散。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倡导师生互动,青少年思维活跃,富有求异思维,这必然使课堂经常遇到“意外”,要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这个复杂多变的动态系统,就必须具备教学机智。本文探讨了初中思品课堂的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8.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学习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有效教学的过程是激发需要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要学生主动发挥主体性的过程。而如今我们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某种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20.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应围绕四个基本学会加以安排:一是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二是学会做事,即学会在一定环境中工作的能力;三是学会共同生活,即能够与他人合作;四是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