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抽样调查9种期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的标注情况,对项目标注存在的各种疑似不端问题进行实例解析.结果表明:9种期刊有178篇论文共标注209个国家基金项目,至少51篇论文发表内容与项目研究内容严重不符;22篇论文收稿日期与项目研究期限不符;3个项目疑为凭空捏造;同一项目在多篇论文中随意挂靠的现象较为普遍.从编辑、科研工作者、管理部门等角度提出论文中标注基金项目不端行为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雪萍 《编辑学报》2014,26(6):541-544
通过同方知网数字资源库,调查我国优先数字出版的科技期刊标注DOI的现状。结果显示,标注DOI的期刊比例低,DOI标注混乱,引用格式不规范。认为:优先数字出版的科技论文标注DOI,有利于快速检索、资源共享,有利于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我国科技期刊应积极推广、普及DOI,规范DOI标注,推荐DOI的引用格式,使优先数字出版的科技论文快速融入全球链接系统。  相似文献   

3.
2016年启动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布局架构改革的重大战略举措,肩负着为其他四类计划优化整合“架桥铺路”的重要使命。经过约5年项目执行期,近年来部分项目已完成结题验收。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中2022年结题验收的43个项目为调查对象,以各项目综合绩效自评价报告为调查素材,综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组织管理创新以及自评价报告的内容结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结题项目实施成效统计方案,从中归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实施成效特征与作用机制,为专业机构进一步提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服务水平提出建议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国家规定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的知识产权由项目承担单位所有,同时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中,又没有明确对于项目档案的管理要求,导致项目档案认识上的误区及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保护国家科技档案资源,必须首先在认识上明确政府对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档案所拥有的权益.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2013年11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正式面向社会上线运行。“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以推进科技报告资源的开放共享为目的,目前提供在线浏览的1000份科技报告,是依据“十一五”期间已验收的部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验收报告加工而成。科技计划投入所产生的科技报告将通过“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面向社会开放。公众只要登录网址www.nstrs.cn,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相关信息。“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征求意见版的开通,标志着我国科技报告工作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6.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09,(39):18-18
123项 2009年的国家973计划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共有123个项目计划投入科研经费32亿元。其中包括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等8个领域的84个项目和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4个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39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相似文献   

7.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获得国家6部委"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B类项目资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编辑部积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紧跟科学前沿并组约高水平论文,向同行期刊取经,创新出版形式和文献类型,利用新媒体手段扩大宣传,等等,旨在切实提升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国际影响力.诸多举措使得该刊2014年影响因子比2013年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2004-2006年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对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各项计量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分别用期刊论文的篇均引用文献数、期刊基金论文占有比例、期刊作者地区分布以及期刊标注有作者机构的论文比例这四个指标,对新闻学与传播学期刊的编辑状况、学术规范程度和学术水平进行综合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国家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资源是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开展国 家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技资源的汇交与开放共享,是支撑科技创新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本 文以我国已开展的科技计划资源汇交的实践经验和主要成效为出发点,结合我国科技资源和科技管理现状,探索提出 建立科技计划资源汇交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路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档案》2010,(1):5-5
各有关单位:为推进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加强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全面提高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保证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健康发展,中国科技成果档案专业委员会定于2010年4月19日至4月23日在北京银龙苑宾馆举办全国科技计划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承办.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从主编的素质、期刊的来稿审定和办刊宗旨,以及期刊发行等方面对具有百余年连续出版史的美国《国家地理》进行研究分析,指出了让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们大可师法之处.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谭华  崔洁 《编辑学报》2010,22(2):153-155
为充分发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的作用,有效提高期刊编辑辨别学术不端文献的能力,建议在使用AMLC初审稿件时,将AMLC的检测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从学术的角度审视全文,具体分析判断来稿是否存在学术不端及其程度,在使用AMLC时遵守保密原则,防止产生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学术期刊正交试验类稿件的审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红  李莉 《编辑学报》2012,24(5):450-452
以农林类A+和A类期刊题名或关键词含有"正交试验"或"正交实验"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依据正交试验原理,对各论文进行审读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正交表记号错误的占调查论文总数的20.29%,k值错误的占28.77%,R值错误的占27.97%,因素主次排列错误的占17.01%,最佳组合错误的占26.80%;经验证,有31.86%的论文方差分析各因素水平间均不显著。由于各种错误最终导致63.13%的论文得出了错误结论或试验设计失败。可见,正交试验类论文的编辑工作应予高度重视。作者从编辑的视角给出了识别、修正这些错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文 《编辑学报》2010,22(3):214-215
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医学期刊的生命线,组稿是编辑工作的重要环节,期刊编辑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组织稿件,拓宽稿源,提高稿件质量,扩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是办好医学期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考察儿科类期刊栏目设置与论文被引频次、下载频次之间的关系,对6种有较大影响的儿科类杂志,采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下载与引证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刊2001年和2005年发表被引/下载Top10的论文的栏目不尽相同,各刊均有自己的特色。提示为了提高期刊的综合影响力,应考虑各刊的实际情况,发表能体现各刊特色、理论性和实用性均较强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医学科学院所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在科研课题中实验动 物的利用情况及其相关问题。收集2005—2007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获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申请书及任务书 内容进行检索,应用文献计量统计方法分析实验动物的种类、动物品系、使用方式及资助学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 表明,实验动物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广大科研工作者及管理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实验动物科学 的工作,保证实验动物科学对生命科学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陆军军医大学学报》近期发现的4起同一稿件不同单位不同作者多次投稿行为(一稿多卖)进行分析,并追踪其2017年10―12月来稿中代投论文退稿后的发表情况。结果显示,截至2022年8月,93篇代投论文退稿后在CNKI数据库中能检索到有41篇正式发表,其中有6篇发表论文署名作者及单位与退稿稿件署名不同,提示存在一稿多卖。医学期刊编辑应重视对此类稿件的甄别和审查,注意辨别稿件的真实性;建立医学期刊学术诚信平台,鼓励论文数据共享;加强对作者的教育和警示;建议国家制定对第三方中介的惩处政策,严格防范第三方买卖论文的学术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18.
栾嘉  刘洪娥  王红 《编辑学报》2008,20(1):52-53
利用现有全文数据库对<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300余篇经撊髷定稿后待发表的稿件进行查重,发现43篇稿件的内容与已发表的论文重复或主要结果和结论重复.通过分析43篇重复发表的文章题名、作者及所属单位的相同情况、拟刊用稿件投稿时间与已刊登论文发表时间的间隔分布后发现:1)大部分重复稿件的题名相同或基本相同;2)重复稿件多属同一作者或同一课题组不同作者所投;3)重复稿件刊登的时间间隔多在1年以内.认为编辑应在查重中发挥主动作用,以期在今后办刊工作中杜绝稿件重复发表.  相似文献   

19.
论英文科技学术期刊编委会的组织和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炜 《编辑学报》2011,23(6):521-523
英文科技学术期刊具有较强的国际性,其编委会的运作应符合国际规范。该文重点讨论英文科技学术期刊中国际化编委会的组建,编委会策划内容、组织同行评议等工作职责及其所需的支持。认为明确编委会的组织和职责,使其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是刊物得以提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