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和朋友一起逛街,去超市购物,去公园散步,步行去上学,坐地铁去上班,这样的生活你觉得幸福吗?人类真的登上过月球吗?假如有人告诉你,恐龙从来没有出现在地球上,世界上并不存在科学或是文学,我们也不需要这些东西,你会相信他吗?你知道什么人被称为“被剥夺了洗澡和理发权利的人”吗?当有人从你身边经过,只是因为他穿了长外套,你会紧张吗?你会认为他将随时掏出自动武器向你射击吗?你对陌生异性微笑过吗?你愿意他们看到你的笑容吗?这些问题似乎不值一提,无论回答“是”还是“不是”,回答的人大概都会在前面加上“当然”两个字。就像我们当然热爱和平,每个人当然都有受教育的权利,男女当然平等,每个人当然拥有恋爱的自由和信仰的自由,就像我们拥有逛街和吃冰激凌的自由一样简单。  相似文献   

2.
传媒视点     
媒体该怎样报道年终“烂尾新闻”
  临近岁末,有舆论开始追问媒体,应该问责的责任事故问责了吗?应该受到处理的人都处理了吗?有些影响很大的事情会不会因为没有下文而成为“烂尾新闻”?由此,一家媒体对2014年安全事故问责进行了“再追踪”,他们很快得出结论说,有的当事部门“拒绝公开”,也有的表示“尚在处理”。  相似文献   

3.
尚杰 《网络传播》2006,(7):76-77
由于现在年轻人大多上网,如果他们已经习惯用如此网络语言说话,那么又鉴于年轻人在传统书面语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那么20年后,网络语言就会全面代替现在的书面语吗?想到这,我有点不寒而栗。[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手机电视能成为新媒体主角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妍  于燕枝 《传媒》2009,(3):59-60
2009年1月7日,3G正式发牌。有了能够提供高速上网的3G网络,加之运营商纷纷下调手机上网资费,再次激发了业内人士对“人人掌中看电视”的懂憬。但3G就是手机电视的灵丹妙药吗?手机电视第五媒体的主流地位是否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5.
钱淑芳 《新闻实践》2009,(11):58-59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网民在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上使用率较高;网民上网最爱干的3件事是娱乐、聊天、看新闻。于是,有人忧心忡忡,在网络的冲击下,“电视离开我们的日子”是不是已经迫在眉睫?假如网络真的“兵临城下”,电视会坐而待毙吗?  相似文献   

6.
《新闻世界》2008,(2):54-54
曾有人问一位老人:“如果生了病,你会去看医生吗?”老人说:“我会的,因为医生要吃饭。”又问:“如果医生给你开了许多药,你会买吗?”老人又说:“我会的,因为药店老板也要吃饭。”人们再问他:“你会把这些药都吃了吗?”老人则说:“我会尽量扔掉它们,因为我要活命。”  相似文献   

7.
现代的教育理念不在于问学生“你懂了吗?”,而是问学生“你学会了吗?”因此创设问题的情景,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积极地思考无疑是事半功倍的方法,一节课既是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学生的情感过程,当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地思考和发言时,你会发现他们一脸的灿烂和兴奋。  相似文献   

8.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我就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子吗?”一个男孩说:“知道,老子就是我爸!”另一个男孩说:“老子不就是玄妙观当中那个道士的雕像吗?”  相似文献   

9.
"50~69岁的法国人会使用计算机吗?""他们会上网吗?""如果上网,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呢?" 2007年夏季,法国学院CSA对50~69岁的法国人进行了使用计算机和上网的调查.调查结果于2007年12月17日公布在法国<充满活力>(Pleinevie)杂志上.正如预料,年过半百的法国人依然精力充沛.57%的50~69岁的法国人拥有计算机,46%的人与互联网链接,其中80%的人安装了宽带.  相似文献   

10.
“你平时读报吗?”出于对纸媒发展状况的关注,笔者从去年10月份开始,只要见到年轻人就找机会问这个问题。多数人的回答是“从不读报”。那么,问题来了,他们真的“从不读报”吗?  相似文献   

11.
新闻工作究竟是不是一种职业?回答应该是肯定的。但并非不存在争论。举例来说,时下百姓上网发布消息早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了,可他们发布的消息是新闻吗?回答这个问题有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2.
博客:新媒体浪潮的导火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彧 《传媒观察》2007,(3):44-45
刚刚过去的这一年,博客如日中天,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挠战着人们的传统传播观念:只要上网注册登录一个账号,立刻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体自己就可以成为一个“媒体”,中国互联网协会近日发布的《2007年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到2006年底,我国博客作者规模达到2080万,博客访问量1.01亿。在博客作者中,活跃的博客作者有315万。博客的魅力何在?它是如何改变着我们?它真的会成为传统媒体的“掘墓人”吗?  相似文献   

13.
微软拿出3.48亿美元的聘金,迎娶带着4000万美元嫁妆的Novell。这在软件世界里掀起了轩然大波。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微软牵手的是Novell.他们会幸福吗?实力比Novell更强大的Red Hat为什么不愿嫁入“豪门”?  相似文献   

14.
他们得了SARS,他们从生死鬼门关回来,他们能否被社会重新接纳?他们会成为一个SARS新族群吗?  相似文献   

15.
段磊 《出版参考》2011,(12):30-31
诺基亚亚为什么在中国会滑落,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我保证你会找到答案: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上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誓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仅仅把它们当做传统的手机。  相似文献   

16.
诺基亚亚为什么在中国会滑落,如果你走在高铁的车厢里,我保证你会找到答案:70%~80%的乘客都在玩自己的手上终端,有人在看电影,有人在玩游戏,有人在看书、看文件……他们拿的是什么,是手机吗?誓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绝大多数终端都有通话、上网功能,但消费者并不仅仅把它们当做传统的手机。  相似文献   

17.
很多人好奇,这组报道林书豪的“另类”版面为什么能见报?被开涮的总编辑事前知道吗?是什么样的理念在驱动这种表达样式?这种表达样式会成为《都市时报》的常态吗?  相似文献   

18.
童钟鸣 《青年记者》2009,(15):77-78
央视主持人柴静前些时间深情地回忆已故编导陈虻对她近乎严厉的“传帮带”:“你回家问你的父母,你每天做的新闻,他们感不感兴趣,他们想知道什么?他们的未知就是你的起点。”“你认识事物的方法太单一,没有逻辑。”“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去书店问一个小朋友你知道“接力出版社吗?”,小朋友都会告诉你“知道呀,我最喜欢他们出的马小跳了……”。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的笔记本电脑(NB)在经过安检时.被告之属于易燃易爆危险品.你会做何感想呢?,如果坐在你身边的旅客.正在使用笔记本电脑.你会不会有像见到恐怖分子一样的感觉呢?你也许会说.“别开玩笑了.不就是笔记本吗?有那么可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