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何读?     
初中课本中选有一篇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其中有一句话:“此时便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其中的“和”,到底何读?很值得我们去研究,这不仅仅是这个字的读音问题,更重要的是关涉到对于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分析,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如何锤词炼句,甄别真伪。“和”有几读,不同的音就有不同的义,这是常识。我们姑且不论其他的音读,只讨论在该句是读阳平调或降调,即是应和的“和hè”还是连词的“和hé”。后者是连词或介词,没有实在意义;前者是动词,有应和、随声附和等义。在这里到底何读?似乎两种读法都可以,但哪一…  相似文献   

2.
新教材跟旧教材比较,根本的不同,是编纂思想的转变。过去我们总认为,编教材只要注意体系严谨、结构合理、叙述生动、论证充分、条理清楚和难易适当,让教师满意就行了,至于采用什么教学方式,获得怎样的教学效果,那完全取决于教师。由此出发,旧教材只考虑了“便教”,却忽视了“利学”,忽视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但是对于培养人才来说,教材的编写“利学”比“便教”更重要。因此既要“便教”,更要“利学”,是我们编写和修订新教材集中考虑的问题。这是新教材在编纂思想上的重大转变。这一转变,在新教材中突出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第…  相似文献   

3.
听、说、读、写,是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要内容,是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的基本环节。其中的“说”是重中之重,抓好“说”,不仅有利于学生“说”的素质本身的形成和提高,对于以“说”促的。现在的小学生大多谈“文”色变,遇到老师布置写作文便如临深渊。究其原因,他们往往说是无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仔细分析,在肯定大多数语文教师讲的要善于思考,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之外,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不应该忽略“说”的重要作用,以“说”为突破口,抓好作文教学。一、摆正“说”的位置。“思想是语言的灵魂,语言是思想的外壳”这句话,我们…  相似文献   

4.
蔡楚文 《职教论坛》2002,(16):36-36
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的过程,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但长期以来,对教法研究较多,而对学法研究得很少,这与素质教育是不相适应的。一、为什么要加强数学教学中学法的研究和指导1.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数学知识应用非常广泛,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和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更重要的是要“会学”数学和“应用”数学。如果把知识比作“金子”,方法就是“金子”的“开采机”。金子是可贵的,金子的开采机更可贵。因为有了开采机,便可以从…  相似文献   

5.
任涛 《教育艺术》2006,(8):75-75
英语不仅仅是人们交流和沟通的工具,更重要的它还是国际竞争的武器。当前,教育界大力提倡创新性学习,而翻译正好可以作为优化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因为翻译的答案是开放性的,“right”后面有“good”,“good”之后有“better”,学习的挑战和乐趣尽在其中。  相似文献   

6.
一、学琴计划的重要性 “努力”不过是一种行动的呈现,而详细的计划、清楚的段落、坚强的意志力才是实际行动的明证。乐圣贝多芬说:“一日停止练习.便损失一周的工夫;一个月停止练习,便损失一年的工夫;最后便坠於不可救药的地步。”这句话不仅是在说明练习乐器要付出努力,而更多更重要的是,这种持续不断的练习,需要有周密的计划。  相似文献   

7.
一家电视台举办了一次竞赛,其中有一道所谓的最高分值题。主持人大声宣读:“一条蜈蚣有多少条腿,10对?12对?14对?还是,16对?”你能说,这种考题考了哪类“知识”?这种考题又有多少“学问”?曾经有人想考爱因斯坦,便问:“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告诉他:“我永远不会去记我在任何一本手册中都可能读到的东西。”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应该用头脑来想象和思考更重要的东西。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推动世界进步,并且还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他认为,一个聪明的人,应该学会如何把…  相似文献   

8.
“育才人”勿做“教书匠”■商水县固墙实验中学赵秀章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是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既要有渊博的知识传授于人,更要以高尚的师德塑造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高尚的道德比他们渊博的学问更重要。缺乏这种美德,教师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想像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动力。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然而,教育的现实却是,这种源泉性的想像力在一些教师机械死板的教学工作中给扼杀了。某教师让低年级小学生用“难过”一词造句,学生有说:“我心里很难过”、“我身上很难过”、“我日子很难过”的等等,老师听了颇为满意。但是当一位学生说:“我家旁边的小河很难过”时,老师大不以为然,一口便作了否定。听到此事,笔…  相似文献   

10.
鉴别学生“会学”的七性河南刘孝书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已认识到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教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教学生“会学”。于是,在教学中如何鉴别学生“会学”,便成了当务之急.各学科的学习自有其特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宋朝假钞案     
最早的纸币产生在中国!最早的伪钞也是出现在中国!有史记载。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便有人用假币进行商品交换和买卖。网上看见一个调查,“如果收到假币你怎么办”。将近一半的人选了“看看能不能用出去”。流言止于智者,假币止于“善茬儿”。其实,“往上追”远比“往下转”更重要、更正确。  相似文献   

12.
拆字戏解     
骗:一旦被人看穿,“马”上就会被人看“扁”。真:正“直”是它的立足“点”。便:予“人”方便,“更”是于已方使。便:“奉”承他人的一“手”。迟:落伍,有时仅仅是你比别人晚“走”了一“尺”。超:“召”示你,不停地“走”,你才能超越别人。  相似文献   

13.
张俊平  王伟 《江苏教育》2004,(3A):4-4,8
一谈起李婧娟,特级教师、张家港市高级中学校长高万祥便感慨万千。他说因为都在张家港,又都是校长、教语文的,所以和她接触比较多。在他看来,李婧娟不仅有高度——与个子相比,更重要的是高在教学和管理水平上,深度——有内涵,思想深刻,而且还有宽度——胸怀宽广,有爱心,是一个“令男子汉自卑”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网络教育资源的共建机制及其运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高等教育能增加一个人所拥有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符号资本。现实也证明,高等教育可以培养出更有修养的公民、更有生产能力的工人、更有欣赏力的闲暇利用者。但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当它不能满足普及高等教育的需要时,教育公平问题便出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无疑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正如潘懋元教授所说:“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大众化高等教育必须包含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两者朝不同的方向发展,都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在大众化前提下,发展适量的精英教育,使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教育真正公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论叙事绝句     
在即将翻过的将近一百年里,认为绝句是抒情诗体的独家领地,“绝句难于叙事”几成定论。而跳出了叙事的“事”等于“故事”、“长篇故事”、“完整故事”的框子,那么便可以发现,叙事绝句也是多姿多采、美不胜收的,其中更存在着大量的“叙事——抒情绝句”的中间结构,即半抒情绝句或半叙事绝句。这种精萃的叙事绝句在世界文学里也是独树一帜的。  相似文献   

16.
作教师的,恐怕没有几个不知道这样一个“经典性的”教坛故事。一次,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教的是毛泽东的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其中有两句是:“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或许是为了创设“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该教师便提问学生:“春风杨柳多少条?”学生异口同心地答:“万千条!”教师非常满意。紧接着,教师问的就更精彩了:“六亿神州怎么尧?”学生答:“尽舜尧!”这位教师和他的学生真是太幽默了。或许,就有人认为这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出来了:课堂热闹,学生的回答符合教师的意图,且“答案正确”。  这应该是…  相似文献   

17.
尚红艳 《教师》2012,(19):73-73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化学”。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会学化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化学”只能是量的积累,老师讲多少,学生便知多少.  相似文献   

18.
单位情结     
中国人有很多历史形成的心理,是很难抹去的,比如说单位情结。 有哪个国家的国民比我们中国人更关注单位呢?城市里,遇到新相识,问毕了“尊姓?”紧接着便是一句:“在哪个单位工作?”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有了“单位”才算有了“工作”,没有“单位”便还算没有“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读师范大学时,学校里有两块“触目惊心”的大牌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从楼顶挂至楼底,那气魄,很有“震慑”力。后来看到有的版本却改为“德高为师”,我想,可能是哪里“缺德”了,单方面想突出“德”吧,所以来个“德”高为师。其实.身正便体现着德高,德不高,必不身正,更不能为范。范也是“馊范”。  相似文献   

20.
孙悟空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石猴子成长为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从顽劣不堪的美猴王修成了功德无量的斗战胜佛。这不就是一个“差生”实现艰难而又华丽的转身过程吗?其中有孙悟空的个人悟性和努力,更重要的是在每个阶段他都碰上了对其成长产生至关重要的“班主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