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的新德里车站,一如往常,人头攒动。人群嘈杂忙乱,整个车站仿佛嗡嗡作响的大蜂巢。乡下来的农民,头上顶着行李,赤脚在站台上来来回回,试图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再找出一个立锥之地;  相似文献   

2.
和地铁赛跑     
夏天的一个傍晚,我像往常一样乘坐地铁回家,从维多利亚站转到斯托克韦尔站时,地铁站台上挤满了人,空盯气中 着我弥漫着闷热的气息.排在队伍最末端.等待中,我注意到站在我旁边的一名女子,穿着十分素净,手中空无一物,眼睛直直地前方,神色有些恍惚.列车即将进站时,站台对面的墙上开始闪烁灯光.突然,身旁的那名女子疾速冲进人群,没等...  相似文献   

3.
戏写海明威的被盗作品程在里1922年12月14日的傍晚,从停在巴黎里昂车站的一列火车的一个车厢里,有人偷走了一个绿色的小旅行皮箱。这旅行皮箱的主人是海明威第一个妻子哈德丽,这是在她赴瑞士即将与丈夫相会之前发生的事,后来成了美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失窃事件,...  相似文献   

4.
吸尘器发明于何时?追溯起来还不算太远:就在本世纪初。在吸尘器发明之前,除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人用抹布,有人用小笤帚,在英国的铁路上则使用大功率的压气机往车厢里灌气,直接把垃圾吹出窗外。这时,车厢附近的人可就遭罪了。1902年,桥梁建筑师舒伯特·布特从这种吹气机得到启发,他想:尘土最好不是向外吹,而是吸进带有过滤装置的封闭容器里。于是,吸尘器诞生了。最早的吸尘器是巨大的马拉的大篷车。这些吸  相似文献   

5.
徜徉莫斯科街头,一个又一个鲜红的“M”标记不时地映人人们的眼帘,这便是俄语中地铁一词(MeTpo)的首个字母。 春寒料峭的清晨,经常可见迟暮老人手捧刚从郊外采摘的鲜花在地铁站台出售,馥郁的花香使睡眼惺松的乘客为之一振;夜阑人静时分,总有长发的乐手驻足站口,怀抱吉他弹一曲如泣如诉的旋律;站台上,热恋中的情侣深情相拥,背着书包的孩童四处奔跑;车厢里,喜欢阅读的莫斯科人,打开当天的报纸或拿出包中的小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 光阴荏苒,莫斯科地铁走过数十载春秋,成为举世公认的最美丽最繁华的地铁,在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长达2436公里的线路,达150多个车站的地铁,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连接着莫斯科城的大街小巷。它有9条线,49个类似北京地铁复兴门站的换乘车站,年均客运量为31.8亿人次,是纽约地铁的3倍;伦敦地铁的4倍。高峰时期运行的最短间隔为85秒;设计时速为90公里;占城市客运总量的51.7%。 对于各国游客来说,莫斯科地铁不仅是便捷的交通工具,更是风格遇异的地下宫殿,是建筑史上的丰碑。它的设计者是前苏联杰出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巨锋,他们对自己作品近乎苛刻的要求,使得地铁具有了永恒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往事二题     
那年三月街 1959年,在一年一度的三月街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比平常生活中对节日的期盼更增添了几分莫名的喜悦,平淡的日子里仿佛飘来一道彩虹.因为电影《五朵金花》正在三月街上拍摄.小伙伴们奔走打探,争先恐后用一个个新鲜的细节把听说变得生动真实.那些平日里只存在于电影银幕上的人们,正从银幕上走下来,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他们走向三月街上,蝴蝶泉边,演绎白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故事.每天,看热闹的和被组织去赶街的白族乡民陆陆续续从四乡八寨涌来,乡村田埂小道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一个个行色匆匆朝着县城北门外的三月街街场直奔而去.  相似文献   

7.
正在英国,坐火车是一种特别的体验,跟在中国完全不同。对国人来说,火车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从哈尔滨到海口,从上海到拉萨,纵横交错在幅员辽阔的华夏大地上,坐火车是真正意义上的远行。在前高铁时代,每次出行都要去火车站抢票,还要忍受狭小空间里的拥挤,车厢里混合着各种"复杂"的气味,随火车的颠簸弥漫开来。当中国进入高铁时代后,坐火车出行变得舒服起来,买票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上车后往座位上一靠,小憩的工夫,就从北京到天津了。但由于速度太快了,点到点的目的性愈发突显,反而失却了几分享受沿途风  相似文献   

8.
在伦敦的维多利亚火车站,穿过标明“威尼斯—辛普朗东方快车”的入口,一辆锃光闪亮的加快列车停在轨道上,从这里我将开始我的第一段旅程。我曾不止一次在记忆中,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东方快车谋杀案》里,在伊恩·弗莱明的《从俄国来的爱》和格雷厄姆·格林的《斯坦布尔列车》里乘坐过这列车。“您的座席在凤凰车厢,先生。”列车副经理一边指引我登上一节装饰华丽、二十年代设计的车厢,一边说。他穿着一身二十年代式样的棕色制服,是位举止庄重的先生。我的座椅垫得又软又厚,前面是一张铺着亚麻布的桌子,上面摆着玻璃器皿、银餐具和免费赠送的香槟酒。其他乘客陆续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的土路上,牛们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来.路边的庄稼地是他们一生劳作不息的田园,地里的庄稼青了,黄了,在庄稼的青黄之间,牛们一天天老去,老成了瘦骨嶙峋,老成一座山的样子,老成了中国农村一个个永不枯朽的寓言.在乡间土路抑或田间小道上与你相遇的牛们静静地为你让开一条道来,站在路旁默默地注视着你,眼神里满是关切,当你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之后,他们又重新上路,尾巴在身后悠悠地摇摆,晃动出一种心情.牛们的形象从春秋战国沿着历史的长河一直晃动下来,中国历史的每一个皱褶里都印着他们的身影,晃动着肩负重轭的牛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0.
泥色     
吕翼 《大理文化》2013,(9):4-21
一我对妻子说,老婆,我要去趟乡下。我说话的时候,目光穿过妻子身后的窗户,俯视到楼下的院坝。院坝里有二、三十个老年人,或坐或站,姿态各异。有七、八个懒懒地活动着身子,作锻炼状,更多的则呆呆地不动。我在市里的福利院上班,我们家住房就在福利院的一角。沾单位的光,我这房子很宽大,向阳,远离闹市,无车马之喧,十年前购的房,单价又低,所以近些年里,妻子有了些钱,在其他楼盘买过两套房,但就从没有想到要搬走。我跟妻子说话的时候,她没有吭气。她一边往脸上贴膜,一边看谍战片。妻子是个忙人,惜时胜  相似文献   

11.
西雅图之旅     
早就听说美国西雅图是一座令人着迷的旅游胜地,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一饱眼福。恰巧去年暑假前有位朋友邀清我去他们在西雅图的家中作客,我便和同学张蔚于1993年5月21日从印第安那波利斯出发,踏上开往华盛顿州的西行列车。第一站到达芝加哥,我们在这里换乘直达西雅图的列车。车厢是双层的,我们在上层,坐在可以移动的转椅上,通过透明的顶篷和大窗玻璃能观看车外的立体景色。那整齐的农场田野,精致小巧的房舍,平静的小湖和长满树木青草的山坡,令人眼界开阔,心旷神治。两年来被英文图书压得喘不过气的我们,油生出一种如释重负般的愉快…  相似文献   

12.
语丁 《世界文化》2008,(11):42-43
玛格丽特·杜拉斯写过一篇散文,叫《小组尔多开出的列车》,很短,大约2000字不到。讲的是在1930年,她和母亲、两个哥哥回法国,回到法国,坐上波尔多开出的列车。那一年,杜拉斯16岁,和她的中国情人已经分手了。他们一家坐在三等车厢的一个包厢里,包厢里可以坐8个人,除了杜拉斯一家,还坐了两三个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大约30岁。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三月的最后几天,从法兰克福,从伊斯坦布尔,从罗马,从米兰……每一趟转往意大利小城博洛尼亚的航班上,一定都有几位和童书出版相关的旅行者。他们也许是出版人、版权经理、编辑;也许是作家、插画家、译者;也许是电子出版商、印刷商、童书评奖机构……所有你能想到的,甚至未曾留意过的和童书出版相关的从业者,都被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巨大的磁力吸引而来。  相似文献   

14.
正事情是早就说好了的。一直拖着没去。到了年底,实在是不能再拖了。从城市的东首到城市的西首,基本上就是横跨了整座城市。遥远的路途,拥挤不堪的车厢,想想还是令刘洋心生畏惧。其实地铁站并不算远,出门连着左拐两条马路,步行走上十来分钟的样子也就到了。交通也还方便,地铁一号线,从丰庄站到公园路站,一竿子到底,中途也不用换乘。这也是刘洋唯一感到值得安慰的地方。老规矩,每次乘坐地铁,刘洋最喜欢跑到最末一节车厢,然后选择  相似文献   

15.
王静 《世界文化》2011,(6):31-32
这是一本让人窒息的书,犹如黄梅时节的潮湿天气,欲望凝结在肌肤上,无法蒸发。安娜和列文都在各自的生活里寻求具有道德感的个人幸福,"道德感"要求他们正直、诚实、以正当的方式——这是托尔斯泰赋予他们的独特的“心灵”;  相似文献   

16.
冬天的风吹到哪儿都是刺骨的冷。正午时分,当我出差乘坐的列车缓缓到达这个名叫“紫霞”的小站时,尽管车厢里沉闷依旧,却仍然没有人打开车窗换换空气。我的目光透过厚厚的车窗倦怠地打量着外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很荒僻的小城。  相似文献   

17.
初到孟加拉首都达卡。在达卡国际机场显著的位置上,摆着一辆三轮车,车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花饰。初到的旅客步履匆匆,无暇在这辆三轮车前停留片刻。走进达卡,发现这样的三轮车几乎无所不在。三轮车的主人载着客人行驶在拥挤不堪的街道上,见缝插针,似倾泻于地的水流般寻找一切可能的出口。我凭空想象,这些三轮车或许该是达卡效率最高的交通工具了。车夫们汗流浃背的神色告诉人们,他们的生活也是每日在达卡的街道上见缝插针般地展开,为生计而拼搏。然而,即使这般见缝插针的生活,他们也不会忽略把自己的三轮车打扮得五颜六色,花枝招展,既装点自…  相似文献   

18.
变色蜻蜓     
铁栗 《大理文化》2014,(9):4-21
正一夏天来临不久,三境阁足浴城就换了装束,许多花草都蓬勃起来。这是胡亚琪站在二楼的窗前看到的。胡亚琪刚刚送走了一个来泡脚的客人,听听楼道里并没有脚步声,便站在窗前向外张望。季节的变化让人心思绵长,每次遇到这样的空闲,她都会站在窗前看看院子里的郑晓康。三境阁的院子坐北朝南,围着那座假山已经  相似文献   

19.
坐落在北京长安街南侧,复兴门立交桥畔的这座苏式建筑——中国广播大楼,已有30几年的历史了.这座当年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在如今现代化高楼大厦林立的京城里不免显得过于平常.然而对于一些与我们远隔万里的外国朋友与海外侨胞来说,这个地方使他们感到神圣,也感到亲切.因为正是从这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电波为他们揭开了东方土地上一个神秘国度的面纱,使他们了解到华夏古老的传统与璀璨的文化,了解到社会主义中国的新发展.为此,一些外国朋友不远万里来到北京,要亲眼看看工作在这里的  相似文献   

20.
飘泊     
接到她的电话时,已是分手三个多月后。 那是个秋夜,他正在出差的旅途上。夜半时分,火车停靠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上。车厢里静悄悄的,只有某个上铺偶尔传出几声鼾声。两辆售货小车在月台上慢条斯理地走着,车上的灯泡晃动着,无精打采地发着昏黄的光。[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