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爱无音     
上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个家住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不错,家里怎不按电话呢?一次署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出声音。我们很呐闷儿,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心都放…  相似文献   

2.
大学时,同寝室里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哈尔滨是大城市,看他的样子家境也不会差,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一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音,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一天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可放进录音机里好久也没听到有人说话。我们很纳闷: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磁带干什么呢?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不知吃了多少苦。为…  相似文献   

3.
最美的声音     
同寝室有一位家住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不错,家里怎不安电话呢?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们提出借他的磁带听一听,他说什么也不肯。有次趁他不在,我们从他枕头下翻出了那盘磁带,放在录音机里听,好久也没听出声音。我们很纳闷:他每天晚上听这盘空白带干什么呢?快毕业时,他才告诉我们原因。原来他父母都是聋哑人,为了生活,他们吃尽了苦,受尽了别人的白眼冷遇。为了他能好好上学读书,父母的…  相似文献   

4.
大学时,同寝室里有一个家住哈尔滨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我们问他为什么,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哈尔滨是大城市,看他的样子家境也不会差,家里怎么不安电话呢?一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音,我  相似文献   

5.
最美的声音     
冰戈 《高中生之友》2008,(20):13-13
大学时同寝室有一位家住齐齐哈尔的同学,他从不给家里打电话。问他,他说家里没有电话,写信就可以了。我们有些奇怪——他家住大城市,生活条件不错,家里怎不安电话呢?那次暑假回来后,他每天晚上都躲在被窝里听一盘从家里带来的磁带,有几次还哭出了声。我  相似文献   

6.
张婕 《幼儿教育》2008,(1):36-37
<正>问:我儿子今年5岁了,但对钱还没有概念。有时候我们会对他说,家里没钱,要他省一点,他就听进去了。为了帮助我们,有一次他到小朋友家去玩,从别人家里拿了5角钱来,他还不认得那几张钞票到底是多少。我不知道今后该怎样教育他。遇到了难题的妈妈  相似文献   

7.
于智优 《班主任》2008,(6):31-31
按照学校的作息表,每天中午有20分钟的学生阅读时间。可是一年级的孩子好玩、爱动,再加上刚刚入学,认识的字少,拼音尚未完全掌握,这20分钟怎么打发呢?左思右想,我猛然想起家里有一些故事磁带,何不让他们从听故事人手,培养阅读兴趣呢?于是,每天中午我便放磁带给学生听,他们很喜欢听这些故事。有的孩子回去后还把听到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相似文献   

8.
今天我们家也传递了一次"火炬",呵呵呵……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吧?听我慢慢说给你听。家里就剩一支雪糕了,一进门妈妈就从冰箱里拿出那支火炬雪糕,她刚想往嘴里送,却见我紧紧地盯着她,并张开了大嘴啊啊  相似文献   

9.
孩子上一年级了,每天晚上,他都要兴奋地跟我们聊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一次,他讲起班里的光荣榜里班主任老师手绘的大树,如果哪个小组纪律好就在属于自己组的“大树”上贴一个梨,学习好就贴一个苹果等等。我听后拍一下丈夫的肩膀说:“咱可以搭学校的车,在家里也‘种’一棵,不,是三棵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每个学科都面临着极大挑战,尤其是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领域急需大量的英语人才。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深刻地思考。我们既要完成好必要的英语教学任务,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那么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并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呢? 一、在听的基础上练习说我们在学生学习外语都是先从听入手的,先听磁带、听广播、听老师说,听多了,学生们才知道怎么说,在什么场合下说什么,也有了想说的欲望。尤其是第一次张口说,对每个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他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在一个小村庄里。家里穷,只有一台小小的收音机,我常拿它来听广播剧,听小喇叭广播,还听"星星火炬"。偶尔有一次,"星星火炬"里出了个题目,大概是怎么样才能让冰棍融化得慢一点。那时我还不太会写字,在父亲的帮助下,歪歪扭扭地连拼音带汉字写了几种方法,装在信封里寄了出去。半个月后,我等到了穿绿色衣服的邮递员,他给了我一封信,  相似文献   

12.
爸爸走在长长的大道上,斜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不抽烟,落寞时低着头的样子像个孩子……这是爷爷去世以后,我重复了无数遍的梦境。从梦中醒来,我的心会突然被揪紧。由于在杭州工作,爸爸一年中只能回故乡看望爷爷奶奶两三次。不过,平时他总记挂着爷爷奶奶,他清楚地知道哪些食物爷爷喜欢吃,哪些消息奶奶乐意听。家里无论有什么难事,他都绝不会告诉爷爷奶奶,怕他们在千里之外还为我们担心。于是,  相似文献   

13.
宝宝两岁多了,上托班,他最近开始喜欢将家里的东西归位,比如一块肥皂被放在脸盆架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把椅子被拖到其他地方,他会马上放回原处。听老师说这是宝宝产生了秩序感的表现,请问这对孩子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相似文献   

14.
告别崔健     
崔健老了,就像田震对他的昵称“老崔”。听着他一首接一首的新歌,我端坐于看台,心下忐忑:难道自己老了,这么抵触新生事物,这么不易感动? 想1987年在学校第一次听崔健,被人引诱般不能自持,睡醒了还想再醉,为一盒磁带颠了半个广州。那时崔健与我们相似:穷、年轻、狂热、叛逆、锋芒毕  相似文献   

15.
经常有家长打电话或来信,咨询孩子趁家长不注意拿家里的钱,或买零食,或玩游戏机。孩子的这种行为会不会发展为偷窃?该怎样制止这种现象的进一步发展?例如一位山东家长来信说:“……我的儿子正上初一,特别爱玩游戏机,家里不给他钱,他就偷家里的钱。现在,他已拿过3次了,第一次我们批评了他,没打他。第二次我们打了他。可没多久,他又第三次偷拿家里的钱。最可恨的是一次偷拿同学的40元,我们痛打了他一顿。我们为这事儿特别着急,每次批评他、打他,他却说知道自己错了,可就是管不住自己,请问孩子偷拿家中的钱去玩,我们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6.
我儿子3岁半了,小嘴巴甜甜的,在幼儿园很讨老师喜欢,在家里更是被爷爷奶奶当作掌上明珠。他有个特点,特别喜欢听好话。谁要说他一句不好的话,他就和谁翻脸。有一次在幼儿园,和小朋友玩游戏,别人做得比他又快又好,他就把别人推倒在地。老师表扬了别的小朋友,让他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了。没想到第二天他就哭着不肯去幼儿园了。还有一次,他在家里乱扔玩具,我说了一句:“你真不像话,快整理好!”他就一天不理我,还不吃饭。这个孩子怎么一点都说不得!我该怎么教育?江苏无锡许帆答:喜欢听好话,不乐意听批评是人之常情,无论婴幼儿还是成人都一样…  相似文献   

17.
爸爸做饭了     
刚走出校门,爸爸给妈妈打来电话,说他在家里做好了饭,等我们回去吃。听到这个消息,妈妈愣了一下,继而转身对我说:雯雯,快来听,快来听,你爸今天在家里做饭了!我一听,将信将疑地问  相似文献   

18.
意外的收获     
在一篇回忆少年作文的文章里,我曾写到小学四年级前最怕作文,以后因为一次《秋日记事》的作文写了亲身感受而得到赞扬后,作文成绩便变好了,还在全县小学生作文比赛中取得第五名。哪知待到读高小,写文章已在全校小有名气时,却又遇上了日记这个“拦路虎”。那时,家里对我们堂兄弟三个的学习抓得特别紧,寒暑假也要关在屋里读家学。我二叔是小学教员,性格温和,有耐心,就由他负责看管我们。他的书房里添了张方桌,那便是我们三兄弟的家庭课堂。每天上午由二叔督促我们做作业,下午到武冈山小学去听黄定中先生讲辅导课。黄定中先生是云…  相似文献   

19.
宗本请客     
从前有位宗本(藏语,意为县官),家里堆满了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他又吝啬又狠毒。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他常常想着要怎样从主人手里挤出点油水来接济百姓。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我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请你们竖着耳朵等他下请帖吧!”百姓们听了哈哈大笑,说:“要想爱财如命的宗本给我们设宴,除非太阳从西山顶上冒出头来!”土登笑眯眯地回答说:“你们不信?等几天瞧吧!”县城里只有一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奇怪的是,这股泉水一到冬天就冒热气,到夏天又变得清澈凉爽。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一天,…  相似文献   

20.
星期三的晨会课上,班主任谢老师向大家提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同学家境贫寒,你们打算怎么帮助他呢?”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要给他捐款,有的说自己会去辅导他学习,有的说要赠送他一些学习用品……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谢老师点点头,说:“我们班陈丹莉同学的父亲在大学读书,母亲一直没有工作,而且前段时间家里又有人住院,花了不少钱,现在家里比较困难,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好吗?”说着,谢老师从口袋里拿出100元钱,放进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袋子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望向陈丹莉,目光里饱含同情。大家小声议论起来:“我以前一直以为她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