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在对郑州市426名初中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后总结,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发生变化,有些地区已经开始对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聘用采取了新的方式,比如不论是否师范院校毕业,只要自己认为可以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就能申报做教师;一名教师是否称职,不再单纯由学校说了算,而由社会、学生、家长来评判:学校每学期要从师德、教育教学两方面,请家长品评教师的好、中、差;学校通过考察申报者的品德、专业能力等,决定是否聘任其从事教师这个职业。各种机制使教师打破原先的“铁饭碗”,不得不参与到充满竞争的就业与生存压力中。在这一特殊背景下,教师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3.
4.
苏菲 《当代职校生》2006,(10):16-17
放暑假之前,我曾信誓旦旦地对周围朋友说,暑假期间我一定要去打工,挣了钱请大家吃火锅。于是,为了实现这个不大不小的承诺,我四处搜集招聘信息,一个接一个的面试,终于找到了一份兼职:到新开业的苏宁电器做春兰空调的促销员,40元/天。虽然丁资不高,但一想到自己马上就要挣到钱了,那一晚,我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眠。  相似文献   

5.
王思湖 《教育》2007,(6S):36-37
当前,写作业成为学生最大的苦恼。就这个问题,《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及周边县城几所中学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相似文献   

6.
把语文改造成一门真正的艺术,是韩军的梦想,是苗春艳的梦想,是千千万万语文教师的梦想!为实现这个目标,他们正不懈努力着、实践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憔悴”的背后是真情,满天下的桃李都在用艺术语言盛赞您——可亲可敬的人类语言艺术的工程师——教师。主持人:火龙果  相似文献   

7.
4月的最后一个周六,按照父母和姨妈的要求,初一女孩郭珉带着小表弟,早上8点半坐上公交车,赶到少年宫参加武术班的培训。因为没有武术底子,13岁的郭珉和5岁的小表弟在同一个班学习,每个周六培训,他们都要从扎弓步、马步,抓拳,走交叉步学起,再开始学简单的拳法。“很枯燥,但老爸非得让学。”  相似文献   

8.
高中课文(淋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一句,相信我们都不陌生。周先慎先生的文艺随笔《简笔与繁笔》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最出色的要数徘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一个“紧”字,境界全出。鲁迅先生评价说:  相似文献   

9.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人作诗讲究句锻字炼,百炼为字,千炼成句,诗有名句,全篇增色,句有字眼,全句皆活。诗人们在用字上作推敲功夫,以达到辞约而内容丰富,语少而余味无穷的境界。好的用字或自然贴切,或言简意丰,或生动传神,或含蓄蕴藉,或新颖别致。找准这样的字,细心切磋琢磨,常会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有心旷神怡之乐。自李唐以来,炼字更成为诗人不懈的追求,造精语,造新词,层出不穷。其中,空字深得诗人的青睐,在诗词中频频出现。它值得我们去探索,以体会古典诗词炼字的妙处。  相似文献   

10.
动词用得好,往往不只收到生动、凝练、传神的效果,而且常会使语言变得很有情味。为什么会如此呢?不妨看一例:(1)水面有两三丈宽,离地不高,发出一泻千里的龙虎声威,打着桥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水沫喷得老远。从这时候起,山涧又从左侧转到右侧,水声淙淙,跟我们一直跟到南天门。(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上例画线部分是拟人辞格,很生动活泼,又极富人情味。但是,如果仅停留在这样的分析上,显然还是不够的。试想,如果当时作者的心境不是十分欢愉,而是相当的烦恼、伤感,又会怎样去描写这淙淙的流水呢?可见,这个拟人辞格运用的…  相似文献   

11.
正"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当花儿枯萎的时候,当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编织的梦啊,就这样匆匆你走了,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而它却曾经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隐藏在其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  相似文献   

12.
在家庭教育领域,眼下有两个字使用频率比较高,即:“塑造”。有些家长逼着孩子学这学那,如果有谁劝其不要这样做,便回答说:“人才是塑造出来的。”进而提出所谓理论依据:“每个孩子都有可塑性。”如此塑造,如此诠释“可塑性”,对吗?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选来看一组数字:  相似文献   

13.
愁,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一种复杂的感情。它无影无踪,无形无迹,但在诗人笔下却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把无形之愁写得具体可感,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14.
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因受“元祐党人”的牵连,先贬为杭州通判,继而又因“影附苏轼,增损《实录》”再贬监处州酒税,最后又被迁徙郴州。政治上连续的挫折与打击,生活上一一再的变动和颠簸,使一个曾经怀有远大理想的词人感到理想破灭,前途渺茫,情绪也极度低沉。  相似文献   

15.
今年江苏卷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为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如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相似文献   

16.
有一个男孩想把裤腿剪短一点 ,求助的时候祖孙三代连举“剪”之劳的工夫都不愿下 ,而后来又纷纷插上一“剪子”。不难想象 ,这男孩穿着挨了三剪的“超短裤”会成什么模样。当然 ,如果只是一条裤子的遭遇也便罢了 ,问题是此类要么不管 ,要么乱管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谓比比皆是。赡养老人本是每个子女应尽的义务 ,但生活中就不乏一些不孝子孙 ,在老人亟需照料时视而不见 ,冷若冰霜 ,致使无助的老人晚景凄凉 ;而老人一旦停止了呼吸 ,却竟相鼻涕一把泪一把“管”上一阵 :你演这种戏给谁看 ?长期以来 ,我们一直呐喊着“尊师重教” ,但拖欠教师…  相似文献   

17.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花儿枯萎的时候,画面定格的时候,多么娇嫩的花,却躲不过风吹雨打。飘啊摇啊的一生,多少美丽变成的梦啊,就这样匆匆地走来,留给我一生牵挂”。2004年,歌手唐磊的一曲《丁香花》红遍大江南北。歌词并非多么优美,旋律并非多么激昂,但却走进了无数人的心,原因在于歌词背后动人心魄的真情故事打动着人们的心。时隔数年,偶然间又听起这首曾经走进灵魂深处的歌,想一想自己上过的每一节课,倏然一惊,我的课是否也曾经打动过学生的心,是否也曾经走进学生的灵魂深处?一首歌,因为饱含了真情而唱响云际;一节课也应该因为用“心”而人情人理,走进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幼儿教育中,“骗”是一种十分普遍而且短时性收效较高的手段。这种手段本身不带有任何邪恶的思想,而且顺理成章,没带道德谴责,似乎还很高明。在超市里看到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从柜架上拿了包白色巧克力,孩子的母亲自认为白色巧克力不及黑的好吃,就趁孩子不备将它换了。孩子转眼看见自己心仪的白巧克力变成黑的,吵吵嚷攘要换回来,任凭她母亲怎么解释黑巧克力的美味也不能打动她的决心。最后,母亲只得使出杀手锏:“咱不吃白的,白的里面有小虫,黑的里面没有。”孩子半信半疑地看着她母亲,然后紧紧地拿着黑巧克力走了,而母亲,以一个胜利…  相似文献   

19.
一头拉磨的驴子,围着磨道转悠了一辈子。忽然有一天,主人说,"你老了,该休息了。"就把套绳和捂眼都摘下来,拍拍屁股说,"恭喜你,你自由了!"老驴朝  相似文献   

20.
张海香 《学语文》2008,(2):39-40
好些学生平时极喜欢给人写信。有时甚至在正课上写,屡禁不止,而且每每洋洋洒洒,大有下笔千言的架势。但这些同学一到写作文。却又往往叫苦连天,提不起劲。为什么同属于写作,写信与作文却有如此迥然的际遇呢?这与我们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有密切关系。只有调整当前的作文教学,才可能使作文受到学生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