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说Money     
李风  铁猊 《出版参考》2006,(11):17-17
前两年网上有个题为“当今中国十大流行恶习排行榜”的帖子,其中第八大恶习是所谓中英文夹杂的“新洋泾浜”.说了这样一一个例子:前不久,在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  相似文献   

2.
说说Money     
前两年网上有个题为"当今中国十大流行恶习排行榜"的帖子,其中第八大恶习是所谓中英文夹杂的"新洋泾浜",说了这样一个例子:前不久,在某"COM公司"举行的新闻酒会上,一位风度翩翩的CEO说: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注意力",而是Money……说到这里,他耸耸肩,然后抱歉地解释:"对不起,我不知道这个词该怎么用中文来表达……"  相似文献   

3.
如果要问中国职场中最损害工作业绩的恶习是什么,毫无疑问是“浮躁病”以及与此相关的“打折扣”现象。对此,众多优秀的企业家和管理者有着痛切而深刻的认识。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曾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6遍桌子,他一定会一丝不苟地每天擦6遍;而我们企业的员工第一天擦6遍,第二天擦5遍,第三天擦4遍,第四天……他分析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生产力与产品质量达不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幽默     
《云南档案》2010,(4):58-58
老婆饼 一个人在沙漠里快要饿死了,这时他捡到了神灯。神灯:“我只可以实现你一个愿望,快说吧,我赶时间。”人:“我要老婆……”神灯立刻变出一个美女,然后不屑的说:“都快饿死了还贪图美色!悲!”说完就消失了。人:“……饼”。  相似文献   

5.
点击天下     
《新闻前哨》2008,(1):4-5
太阳能产业:中国居世界第一;人类发展:冰岛第一 非洲垫底;国外评出:办公室恶习排行榜;中国怪姓:死、难、黑、老、毒;“靠车吃车”:奔驰车“修”出100万。  相似文献   

6.
养成好习惯戒除坏习惯●遇衍滨近读《叶圣陶研究论文集》,颇受教育和启发。叶老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认为,养成良习,终身得益,社会受益,养成恶习,终身受累,还要殃及他人,贻害社会。以大众为服务对象的编辑,养...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参考消息》刊发了《欧洲时报》的一篇文章,所加的标题是《游客恶习有损中国文明形象》。读罢全文,感慨良多。平心而论,文章所披露的中国游客的种种“恶习”,都算不得什么“大事”。比起我们的另外一些同胞的行径,比如充当“蛇头”,把自己的同胞像牲口一样贩卖出洋,使一些良家女子——我们的姐妹们在异乡天涯沦为娼妓;或结成黑帮,专对在异域赚了几个血汗钱的同胞进行敲诈、勒索,甚至杀人越货等等勾当,这些游客的“恶习”真的都是些“细枝末节”。从报道上来看,只不过是些“粗鲁无礼,漠视卫生,不守规矩”,或“随地吐痰,乱丢烟蒂”,“喝多了当众呕吐”之类。对这些“恶习”也大加挞伐,是不是大惊小怪,小题大做了?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前深圳并非“小渔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8月31日深圳特区报《深港东部“明日之城”腾飞在即》一文说:“……深圳从一个落后的边远小渔村发展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史……”在这里,同以往不时看到的报道那样,说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只是个“小渔村”。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9.
夜深人静,只听见蛐蛐的叫声.忽然,从文具盒里传出一阵说话声,听,它们在说些什么…… 橡皮妹妹说:“你们说,我们中谁最有用呀?” 铅笔大哥接着话题说下去:“当然是我了,你看,小主人一天之中都离不开我,没有我,计算、演算、画图、写字都无法进行,再说……” 直尺弟弟打断它的话,说:“不对,应该是我,没有你,小主人还可以用钢笔嘛,没有我,就不行了,就没法测量、画图,当然是……” “ 不对,”橡皮妹妹生气地说,“我看还是我吧,没有我,小主人的作业就又脏又乱,有了我,作业本才会如此整洁,我看应该是我!” 就这样,…  相似文献   

10.
李海燕 《大观周刊》2012,(15):204-204
“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说:“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它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数学是一门魅力与枯燥同时存在的学科.如何使我们的学生消除数学枯燥、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潘昌晟 《新闻天地》2004,(12):34-35
有人说:“婚姻是双鞋,脚比鞋贵重得多.当鞋伤害了脚,使你无法容忍时,不妨将鞋脱去。”有人说:“婚姻像一座围城,外面的想进来,里面的想出去。”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婚恋的真缔?  相似文献   

12.
对明人刻书,后人多有指责。清学者黄丕烈在《校元宋提刑(洗冤录)》中说:“明人喜刻书,而不肯守其旧,故所刻往往戾千古。”叶德辉在《书林清话》卷七中说:“明人刻书,有一种恶习。往往刻一书而改头换面,节删易名。如唐刘肃《大唐新语》,冯梦祯刻本为《唐世说新语》。”明监本《史记》,  相似文献   

13.
王元晓 《出版参考》2006,(8X):31-31
产品广告语,在整合营销的传播理论中,就是使企业能将有关的信息进行统一口径传播的主体广告语,即“用同一声音去说”中所说的话语。如:“摩托罗拉”——“飞越无限”;“脑白金”——“送礼就送脑白金”……  相似文献   

14.
章读懂了才有味道。近日偶读《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愈读愈觉其饱涵意蕴。老师很不满意爱因斯坦迟迟送来的一只很粗陋的小板凳:“我想,世界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从课桌下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一只说:“这是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另一只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是总比这两只要强一些。”  相似文献   

15.
我经常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看到“大家说……”,“同志们异口同声地说……”,“贫下中农都说……”一类的话。我怀疑这“大家说”之类的话,并非真是大家的话。过去,我看到有些人受“四人帮”的影响,给报纸写报道,常常是不问本地实际情况如何,一味“紧跟形势”,习惯于“在家画框  相似文献   

16.
“群众高兴地说..一”“干部战士深有体会地说……”“大家激动地说……”“工人们信,二百倍地说.”:.”“同志们满怀豪情地说·….“学生和老师们异口同声地说……”“男女老少不约而同地说“一” 每当看到报纸上这些描述群体的各式“说”的报道时,我心里总不觉生发出一种别扭感. “大家是不是就这样说的?”稍懂街闻写作常识的人看了这样的报道,都会产生如此疑问.稍加分析,就不难看出其中的破绽:每个人的思想认识、思维方法、观察生活的感受以及年龄、身份、职业、文化素养等各不相同,说出来的话怎么能够“众口一词”、‘异口同声”?这些只…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中学同学系中国政府高级官员,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进修时,习惯于用中国的方式写论文,下笔就说,“我认为……”教授对他说:“我不想知道你怎样看,而是想知道你知道多少别人怎样看。”  相似文献   

18.
向贤彪 《军事记者》2002,(11):59-60
读《刘墉文集》,看到“三个筛子”的故事,原文照录———一个人急急忙忙地跑到一位哲人那儿,说:“我有个消息要告诉你……”“等一等”,哲人打断了他的话,“你要告诉我的消息,用三个筛子筛过了吗?”“三个筛子?哪三个筛子?”那个人不解地问。“第一叫真实,你要告诉我的消息,是真的吗?”“不知道,我是从街上听来的……”“现在你再用第二个筛子去审查。你要告诉我的消息,还应该是善意的”。那人踌躇地说:“不,刚好相反……”哲人又打断了他的话:“那么我们再用第三个筛子。我再问你,使你如此激动的消息是重要的吗?”“并…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里黛玉在宝玉大婚的时候啼血焚稿,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宝玉,你好……”这句话就像《红楼梦》的结局一样,成了任人续写的开放式。经典版的是:“你好狠心!”宽大版的是:“你好好地和宝姐姐过吧!”  相似文献   

20.
“我”不说“我”,而是“偶”;“尴尬”一定要说成“监介”:“很s”是形容说话拐弯抹角;输入两个“=”号,就表示让对方“等等”……时下,一种新兴的风味语言在互联网的虚拟世界里,已成为网民交流的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