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节期间,《中国青年报》头版醒目地发表一封读者来信,题为:《节日莫成跑官买官“遮羞布”》,文章针对“逢年过节、政府换届”的“跑官买官现象的多发期”,对跑官买官者和“卖官敛财者”发出警告。多年来,对于跑官买官歪风,文件没有少禁,舆论没有少批,百姓没有少骂,法纪没有少查,怎奈仍处于“官本位”的今天,这“官”字的诱惑力实在太大,跑官又能有所收获甚至产生奇效,而客观上又没有多少切实有效的制约办法,这样,跑官买官自然会禁而难止的。只要“官选官”机制还在起重要的乃至主导的作用,那么“跑官热”恐怕还得热下去。“坚持用好的作风…  相似文献   

2.
十一月热帖     
《网络传播》2005,(12):74-75
央视论坛:色情的引诱,网络永远要面对的话题;网易论坛:致:朝鲜兄弟;发展论坛:治“跑官要官”病从哪开刀?发展论坛:“百万人争当公务员”我心如刀割;发展论坛:为温总理“优先发展公交”叫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在新形势下,少数干部为了个人的私利,编造假学历、假职务、假年龄等现象时有发生,为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以可乘之机,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以小商品市场名闻四方的浙江省义乌市,大力推进干部使用制度改革,透明任用干部,堵住跑官要官之门,为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制度,用准人、用好人,克服干部工作中的不正之风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探索。 浙江省义乌市委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程序的前提下,对人事权的公开进行有效的探索,变“黑箱”操作为“透明”产生。改革措施在最近全市局  相似文献   

5.
岁月匆匆,春秋三度。经历了陈希同、王宝森案件,北京市的政坛尤为引人注目。三年来,北京市委认真汲取党的民主集中制被肆意践踏的教训,从制度建设、公开选拔、干部交流等方面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有效地医治了“跑官”“要官”等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不正之风;干部能上能下取得了新的突破,一批群众不拥护的区县局级领导干部被调整下来,一大批年富力强的青年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组织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纪实文学不纪实!”—广大读者早已忍无可忍,由尖锐地批评而愤怒地谴责了。 但,某些出版社对于读者的呼声,闻若未闻,而某些不负责任的作者犹我行我素。这是不能不令人担忧而予以关注的。 “一个愚弄世人的弥天大谎”一文,对《女兵进藏纪实》的严肃批评,深望能使故弄玄虚以愚弄世人者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7.
深圳法制报社记者在中秋之夜去香蜜湖度假村采访时,被度假村保安人员及工作人员殴打致伤。此事披露报端后,激起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愤慨。无辜殴打、谩骂记者,阻挠记者进行正当采访活动一类的事件,这几年来时有所闻。有些事件的性质极为严重。这不能不使人强烈呼吁:必须确保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歌颂善美、鞭挞邪恶,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新闻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触犯了某些人,某些部门。你要揭我的短吗?我就向你提供种种假情况,叫你真假难辨。你要批评我吗?我就告你“不符合事实”,甚至拿出假证据来。  相似文献   

8.
提出这个问题,丝毫不意味可以为跑官、买官、卖官行为作辩解。众所周知,跑官、买官、卖官历来为人所不齿,可为什么这一积弊,在目前仍有蔓延的势头,而不能很好地铲除呢? 是社会谴责不力吗?不是。领导人在会议上、报告里严厉地批评过这种腐败行为;新闻媒介经常猛烈抨击跑官、买官包括卖官的人和事,口诛笔伐,典型教育,不可谓不深刻。  相似文献   

9.
古代帝王膳食的管理,还有宫廷内的各种饮宴活动的组织,职掌者为宫廷食官。在历代王朝的文武百官中,食官虽然文不足以治国,武不足以安邦,不过常常被看作是最重要一类的官职,《周礼》将食官统归“天官”之列便是证明。汉以后的“大官”或“太官”,名称应当是源于天官的,都是宫廷食官。周官中的天宫主要分宰官、食官、衣官和内侍几种,其中宰官为主政之官,食官在天官中的位置仅次于宰官。 古代宫廷食官的出现,当可上溯至夏商时代,但见于明确记载的食官,最早是属于周代的。根据《周礼》的叙述,周代的食官包括膳夫、庖人、亨人、酒正、浆人、醢人等二十余种。各种食官中又有属下多人,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总人数多达二千多。  相似文献   

10.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谁都不愿被人批评,更何况是被人不够正确的批评,难怪被批者又难受又不服。其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的领导、战友们虽不是圣人,但他们关爱友善的心是圣洁的,批评的目的是帮助而不是为难,因此当面临正确的批评意见时,应谦虚接受,切实改正;当受到不够正确客观的批评指责时,更应坦然面对,作为对自己的勉励和鞭策,没有必要出言不逊,发生争执,这只会让人对你“避而远之”。如果批评意见的确与客观事实出入较大,可以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将事情阐述清楚,这样的处理既说明了问题又让批评者反思自己的工作方法,更显现出被批评…  相似文献   

11.
曾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主席的成克杰,因受贿罪被判处死刑。已退休的广西日报原社长、总编辑李明德闻讯精神为之一振,并揭露了成克杰当年压制舆论监督的丑行。 李明德在担任广西日报领导期间,曾深入广西贫困地区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浮夸风相当严重,干部在迎来送往中铺张浪费、送红包等现象普遍。广西很穷,而一些干部却把精力放在对上级领导的“感情投资”上,为自己升官铺路。于是他针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骗官等现象,组织撰写了一系列评论文章,可是当第一篇《谨防数字出官》刊出后,便遭到成克杰的压制、责难,说什么“报纸出…  相似文献   

12.
邸报作为中国古代官报,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末,对它是否存在"媒介批评",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有的研究者提出":笔者认为早期的官报是不太可能引起批评的……从采编者来看,宋代官报是由进奏官(具有邸报记者性质)、内夫人、起居郎、起居舍人采写的,编者包括皇帝、进奏官、中书省与门下省的检正、检详官,后又增加了门下省的给事中,也不可能引发批评。实际上官报基本上不涉及新闻的真假、记者的渎职以及商业的腐蚀等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因此它很难遭受批评。"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14.
李强 《视听界》2010,(2):119-119
我是“哈韩族”——哈的是韩寒。那么多人在评论春晚,他的这一段最得我心:“很多人要抵制春晚,我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批评春晚并不被禁止,这年头要找一个全国性的项目可以随意批评既不屏蔽又不请喝咖啡真的很难。”(引自韩寒博客《春天的故事》)可是,再怎么批评赵本山堕落王菲老土宋祖英难听整台春晚成了商家广告的植入性节目,但至少有六个人当场发短信给我哭诉小虎队老则老矣但让他泪眼滂沱,就够了。  相似文献   

15.
在目前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有很多法制方面的内容。某些报道由于披露了过多的作案手段等细节,成了居心叵测之徒学习犯罪方法的“教科书”,因此,笔者认为,在案例报道当中,对于某些容易引发社会负面效应的细节“实话”未必“实说”,要依法进行报道,该回避的必须回避,需要保密的不得泄露半点,不能披露的必须三缄其口。2006年4月,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了一起抢劫案件。犯罪嫌疑人李某等3人经预谋在方庄麦当劳餐厅门前,趁被害人打开汽车车门毫无防备时,将其强行挟持在后座上,抢得人民币2100元及手机一部,并将被害人价值人民币17万元的轿车藏…  相似文献   

16.
贾杰 《新闻传播》2009,(8):34-34
既当报喜的“喜鹊”,又当啼血的“杜鹃”,这是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使命。运用好批评报道这一武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正确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让人“无懈可击”,又常常会变难为不难,稳妥地达到批评的目的,也不会惹上新司官司。  相似文献   

17.
都说“批评难”。也实在是难。一个小小的批评稿件,从采访到发表,已经是九九八十一难。即便见了报,也还是其难未已,被批评者胡说蛮缠,提供材料者无奈改口,如果再遇上某些上级不分青红皂白一直到对簿公堂,几经质证,没有一点“排除万难”的精神,真是遑论“争取胜利”。然而批评之难,真正地说来,也还不仅仅在于外力之难.在批评的这一方面,报纸的老总,版面的编辑,一线的记者,也还有一个观念的问题。所谓义正辞严,“辞严”囚不容易,“义正”则更难。比如报紙的批评“皮包”。说某公司实在“大兴”(上海市语,“正  相似文献   

18.
沈德威 《新闻传播》2006,(10):46-46
提高维权报道认识 履行维权神圣职责 要搞好维权报道,首先要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新闻报道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但这并不排斥必要的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事业开始重视新闻的舆论监督,工人报刊必然把新闻舆论监督的重点放在维权报道上。披露和批评某些严重侵害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以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这成为工人报刊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9.
运用好批评报道这一武器,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的,只要正确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让人“无懈可击”,又常常会变难为不难,稳妥地达到批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记者到了下面,经常是当地要派人陪同采访。“陪访”,似乎已成为一种“规矩”。常见一些记者到了一个县,县委宣传部要派人陪同;再下到乡、村、队、又少不了那一级的陪同者。有时象滚雪球似的,“兴师动众”起来。“陪访”者一多,明显有几个不利:一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