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所提倡的理念需要在不同层面上贯彻落实,为了在教材层面落实课改理念,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注意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以及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的观点,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整体设计具有多方面的考虑。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对基本概念和规律设计的安排,有对实验技能和实践活动的设计考虑;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突出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物理科学探究的设计与安排;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倡科学精神,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系,强调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另外还对如何体现弹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体现时代精神等问题作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几方面问题:教材目标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指导;重技术轻人文,忽视信息社会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的培养;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忽视对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版面的呈现方式成人味太浓;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因此,新教材应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多学科综合、关注个性及地区差异的内容与活动,设计为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与协作平台的立体化资源,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4.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浙教版《科学》教材与美国主流科学教材《科学探索者》中的“地球与宇宙”主题为例,尝试从STS教育的内容、体现STS教育理念的组织形式与方法两个维度来比较与阐释。在STS教育内容层面,两套教材都关注了科学(s)与社会(s)的关系,也呈现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在科学(S)与技术(T)关系层面的缺失。对于STS教育理念的呈现方式,一方面表现了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共同关注,也彰显了浙教版《科学》教材对探究问题的明确性、有效性的不足;另一方面突显了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冯安全 《教师》2010,(11):105-105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改革以书本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物理等新的科学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课程目标,重视科学探究在教学中的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义务教育物理教材,在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内容顺序、科学探究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正>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年级4年级设计理念新课程提倡“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收获者的发展进行教学。小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美国对于高中生物学“进化”内容的课程理念与教材编写有很大区别。在课程宗旨与目标方面,美国强调三维目标,而中国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在教材编写策略方面,“进化”在美国教材中篇幅最大,而在中国教材中篇幅较小;美国教材在“进化”的编写上突出科学理论发展过程,中国教材突出科学思维培养。在概念体系方面,美国“进化”概念体系体现三维目标,中国“进化”概念体系突出学科本质。  相似文献   

10.
一、新的教材及其新的特点要求运用新的教法新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根据这些新的教学理念编写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具有新的特点:强调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科学内容的学习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科学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的过程,了解科学的方法,受到科学价值观的熏陶;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的逻辑体系和知识的严密性,知识要求有所降低,以适合初中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使教材结构的安排有了相当大的灵活性;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以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充分体现了STS的思想,注意人文精神的渗透;设立了生动活泼的“科学世界”栏目,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2004年我国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实施国家课程标准.这次课程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如在课程目标方面,提倡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方面,提出了课程实行多样性、选择性的原则;在课程内容方面,强调知识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多样化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在评价理念方面,关注过程性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12.
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等。在理念上,新课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要不断创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溶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等方法的引入并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是人依靠自己的智力和知识(包括技能)能动地认识、改造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新一轮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 ,在提倡新课程理念的今天 ,如何编制和使用符合教学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化学习题 ,笔者谈几点构想和做法。一、新课程理念的主旨、目标及编制习题的构想教育部颁布的化学课程标准具体地从六个方面阐明了新的课程理念 ,其核心是 :努力凸显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结合学科特点 ,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素质教育 ,目标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 ,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 ;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 ,明确强调从三个方面即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高中物理的新课程标准,分别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科技活动的热情,实事求是、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及振兴中华民族的责任感等.在理念上,新课标注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上要不断创新,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溶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和学生亲身经历等方法的引入并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6.
吴忠民 《考试周刊》2012,(25):15-16
按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九年级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规定,中学化学教材正式进入"一标多纲,一纲多版"的群雄逐鹿时代。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目标,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新<物理课程标准>强调义务教育中的物理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作用,改革以书本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强调以物理知识和技能为载体,使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要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不仅要改革课堂教学,也应充分发挥物理作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二期课改教材的全面使用,二期课改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众人面前,并得到社会、教师与学生的认同。在二期课改倡导的诸多理念中,对教学目标的要求从传统的知识与能力的二维目标改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使得现行的科学教育,在突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对科学发现过程的体验和对科学价值观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学探究是我校初等教育专业(科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这是一门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小学科学课堂的应用课程,目前仍没有相关的教材,我们结合初等教育专业(科学方向)的特点,从小学科学探究课程设计的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组织安排、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居住科学角度探讨居住环境设计 ,强调住文化对环境设计的影响 ,提倡“人本原则”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