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物学是一门探索生命奥秘的自然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其中的每一个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都是通过反复实验推导和论证而得出的结论.而这些结论在教材中以多种形式呈现,如文字、图表、图解等,其中以文字表达为主。  相似文献   

2.
小文艺     
《中学生百科》2010,(9):58-59
我是一个低到浮尘之中,却又因文字而活得快活的女孩子。一直以来,文字在我的生命中都占有着举足轻重的部分。它深刻地改变着我,就如同每日每日的呼吸.每日每日的欢喜。  相似文献   

3.
偶然读到金子美玲的诗,惊喜地发现了那些分离、那些寂寞原来也可以是快乐的,是美丽的。从我到你再到他,天地万物,从这里到那里,从流泪到释然,其实只需要一个微笑足已。金子美玲的生命很短暂,但这短暂的生命却因为这些美丽的文字而丰富、而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4.
丁文 《高中生》2012,(10):55-55
亲爱的奶奶:当看到这张写满字的纸时.您一定会笑:“我又不识字,你写这些东西干什么呢?”是啊,您没有念过书,大字不识一个,您却吃尽苦头,将我的几个父辈送出“农门”,之后又一个接一个地将孙辈带大。虽然您并不认识这些文字,但这些文字里寄托了晚辈真诚的思念。  相似文献   

5.
我想用这个故事回答你,这些年我所写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真的。 我文字里的每一个女主角,程落薰,周宝音.程磬舟……都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6.
这是一个自由之国,到处部充满了自由、和平的味道。 自由的味道到底是怎样的?唔.这个可以感觉.但不可以用文字来描述,因为在自由之国,文字也是自由的.它门来无影去无踪.让人无法捕捉。今天.作为自由国首席导游的我.就给大家讲两个发生在我们国家的故事吧!也许在你们看来.这些事稀奇古怪.而在我们自由国,就再正常不过啦!  相似文献   

7.
从生本角度看中学文言文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真正读懂文言文 ,首要的是还这些古老的文字以鲜活的生命 ,没有生命就无法打动读者。请允许我用一个比喻来表达我对文言文的认识 :好比经冬的草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枯黄与衰败 ,可并不曾死亡 ,相反 ,却有着极顽强的生命 ;只要春天一来临 ,在接受了滋润的春雨、和煦的春风和温暖的春阳之后 ,它便马上蓬蓬勃勃起来 ,郁郁葱葱成一片片醉人的翠绿。文言文也是如此。那么 ,什么才是滋润文言文教学的那一夜春雨、一缕春风、一片春阳呢 ?时代背景、作家经历 :滋润古老文字的一湾春水、沐浴古老文字的一缕春风教材…  相似文献   

8.
张丽钧 《小读者》2011,(9):17-17
这是我给学生出的一个作文题。面对这个题目.许多同学茫然地瞪大了眼睛:“怎么会呢?”我说当然,这一天的到来可能还十分遥远。现在让你们这些不识愁滋味的少年来思索这样一个沉重的问题.的确有点残酷.但我想你们不应该回避它.而应该认真地思索它。你们就会更加热爱生活.理解生命……  相似文献   

9.
正我憎恶战争,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我手无寸铁。我愈加憎恶战争,当我已经拥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因为我想要保护这个孩子的手无寸铁。战争,是对生命的蹂躏和践踏,而我,不希望我的学生们,也不希望其他什么人,在欣赏战争题材的文艺作品时,以轻松愉悦的姿态,把它们当作谈资和话柄——这同样是对生命的漠视和残忍。作为一个老师,我总是很谨慎地对待战争题材的课文,从来不在课堂上,把战争渲染成谁的丰功伟绩。我引导孩子们关注战争中普通人的命运,而小心地避开那些描写杀戮的场面,从不把这些文字当作重点来赏  相似文献   

10.
这是20多年前我写下的一个题目,在我的采访本中。题目之下,记下过一些文字。10多年后重读这些文字,曾有过唏嘘。又10多年过去,白云苍狗,这些文字中的人,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仍然健在,人是物非,又让人扼腕而叹。遂改写这些文字,以保存下无尽的唏嘘。这个题目写下的当时,自有一些想法的。能否还原,要不要还原,实在说不清楚了。  相似文献   

11.
读完这些文字,我的眼眶盈满了泪水,为张洁母女俩那份双重的深爱而感动……在春天的阳光里,在三月的一个属于女性和母亲的节日里,我不禁想着:生命的根究竟在哪里?也许能从母亲慈爱柔和的目光里寻觅,也许我应该这样问自己,你懂得和理解母亲么?  相似文献   

12.
温故三毛     
正一直很喜欢三毛的文字,前不久温故她的散文集,再次被她的文字所感动,尤其是她的《不死鸟》,写出她对生命的看法。可是三毛违背了这些从她心底掏出来的文字,她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谜。生,经历了母亲的十月怀胎,是世间最奇妙的事。我现在所拥有的,真是到了失去的时刻,才知道我该如何面对?当人们面对失去亲人的事实时,又会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3.
《天亮说晚安》是我最喜爱也最心疼的文字,我写摇滚写旅行,写这些早就从我的生命中消失掉的东西。当我重新看着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难过一如深深的湖水,那个湖中沉没了我的那些CD,我的风景,也沉没了我的那辆十七岁的单车。没有人经过。它们一直安静地沉睡。  相似文献   

14.
博华 《山东教育》2011,(35):52-53
从事了教师职业,让自己有机会终日与文字打起了交道。时间久了,文字这些在常人眼里显得也许有些呆板、枯燥的符号竟变成了一个个富有灵性和生命气息的思想音符,每天律动在我的精神世界里,让我平凡的生命世界里平添了许多生命的感动和心灵的震撼,引导我在这个充满世俗诱惑的现实世界里,用一种达观的心态和一颗波澜不惊的心,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做着实至名归的事情。生活虽然清贫了点,但精神世界却充盈着教师职业带来的那份特别的幸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本为他的青春无数次开平方。我说。这些都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幸福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在十来年的教育之河中.我像一个酷爱戏水的孩子.尽情地扑腾着、享受着。  相似文献   

16.
潘涛 《学语文》2010,(4):22-22
传统语文教育在遵循汉语言文字自身规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如诵读、涵咏、体味、积累等诸多行之有效的感悟方式.这些方式以学生主体的生命体验为主。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青文字的同时,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开拓学生的精神文化空间。在探索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肓应用能力上,我做了一系列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奉献     
致全国所有文学社和文学少年——本刊推荐文学社作品选文字能让人感知生话的冷暖,文学能让人感受对生命的敬畏。人是需要文学慰藉的,所以,有了这样一群热爱文学的少年们和他们的文学社。当一个个文字,带着少年的心意,按照想要的方式排列起来,它们不再是字典里被声母韵母困在原地的方块字,而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论笔法是否稚嫩,其中浸透了心血。从这些清新的文字中,会发觉他们令人惊讶的思想与感受,他们是快乐的灵感精灵,他们正学着用文字与世界倾诉、交流。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什么?教学是教师和一个个鲜活学生个体生命间的互助活动,蕴含着无穷的精神力量。”确实,学习是很多人生命的主要历程,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给予学生的仅是一堆僵死的文字符号,我想学生不仅学得不快乐,而且对于生活、对于自然万物也许都会失掉热情。课堂因为文字符号的传承而精彩,更因为精神的碰撞而厚重。读罢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感悟新课程——新课程实验教师的心灵对话》,对比着书中老师们的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我的课堂缺少了一种思想——一切为了学生成长的思想。教学是一项直面生命并以提高生命价值为目的的活动。生…  相似文献   

19.
教学构想:经典是生命的凝缩与沉淀.但并不是每一个经典都能普适于历史与大众.鲍德里亚说.“文字是历史谎言的制造者”:而文字.同时恰又是个体心灵真实的反映者.“看风景.就是看灵魂”(林贤治),在同一风景里,埋藏着不同的精神富矿,这是中国传统作品的优美处.  相似文献   

20.
这些天,我一直沉湎于麦卡勒斯的文字里。窗外下着雨。是早春那种细密、绵长而阴冷的雨。这和麦卡勒斯笔下常常描述到的春天有点相似。那是一个充满温情而略带着忧伤的文字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