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大学时期是人生当中的关键期。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关键性因素之一的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以其时间持续之长、发生率之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试图研究当前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探讨出与我国大学生相适应的社交焦虑心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之一,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社会焦虑与性别角色以及自我和谐等因素关系密切,自我经验、不和谐与社交焦虑呈现出正向预测的关系,自我灵活性和男性分与社交焦虑呈现出负向预测的关系,自我和谐因素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自我与期望、环境和谐统一,才能对自己和现实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浅析大学生社交焦虑的成因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交焦虑是困扰大学生的一个重大心理问题.许多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结果都表明,社交焦虑在大学生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给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和社会化的顺利实现带来许多负面影响.文章在论述社交焦虑一般概念和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社交焦虑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社交焦虑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研究大学生社交焦虑对于大学生整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具有积极的价值.本研究采用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安徽省合肥市151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社交焦虑水平较高,均值为39.36±7.349.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在生源地变量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交往主动性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考察社交网络使用对大学生孤独感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采用社交网络使用强度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社交焦虑量表和孤独感量表,对964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络使用、线上积极反馈、社交焦虑和孤独感两两之间显著相关;(2)社交网络使用能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对孤独感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三条路径:线上积极反馈的单独中介作用、社交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线上积极反馈和社交焦虑在社交网络使用预测大学生孤独感中起多重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络使用与孤独感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深化了社交网络使用对个体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当前大学生焦虑情绪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激烈,工作、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焦虑已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大学生的焦虑主要有考试焦虑、社交焦虑、情感焦虑、就业焦虑和经济焦虑.针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产生原因,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调整认知、正确认识自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策略加以缓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社交回避与苦恼以及应付方式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大学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的班级中,按照入组条件选出5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自我概念问卷、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间隔16周的前后测评估。结果:在自我概念方面,学生后测时身体自我、能力自我、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现实自我、心理健康以及自我概念总分的得分较课程开设前显著提高;在社交方面学生后测的社交回避得分、社交焦虑得分及社交苦恼总分均显著低于前测,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及消极应对方式在前后测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结论:心理健康必修课程对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降低社交苦恼方面具有明显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的现状,探讨大学生社交焦虑与拒绝敏感性关系,对178名大学生施测了社交焦虑量表、拒绝敏感性量表。测试显示:大学生拒绝敏感性及社交焦虑在性别、年级和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拒绝敏感性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从而可知,拒绝敏感性是影响大学生社交焦虑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课程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成都市有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的两所同类型高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并对比,结果发现,经过系统、全面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明显提高、社交焦虑与苦恼程度明显降低;而未学习此课程的学生在自我概念及社交苦恼方面没有显著变化。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各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重点关注课程负责机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处在急速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观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由于考试焦虑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就业焦虑问题、社交恐惧问题、网络成瘾问题、个人情感问题等众多诱因导致大学生成为心理弱势群体,大学生的社会压力和心理负担不断加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和冲动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前,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性格、压力以及时代的冲击等多方面原因影响,社交焦虑问题愈来愈严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成就获得与人际和谐的重大心理问题之一。面对这种形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运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选取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经典理论,阐述其在解决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锻炼行为、自尊与社交焦虑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Rosenberg自尊问卷、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测量了134名大学生.结果:锻炼行为与自尊呈正相关,与社会焦虑呈负相关;自尊与社会焦虑呈负相关.男大学生的锻炼行为高于女大学生,体育专业学生的锻炼行为状态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学生.自尊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体育专业学生自尊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社交焦虑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女生的焦虑总分高于男生,在专业差异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体育与非体育专业没有明显差异.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Z=2.718,p<0.01,表明锻炼行为在自尊与社交焦虑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以锻炼行为为中介影响着社会焦虑.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社会交往焦虑的调查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年级平均分二7.25四5.28六6.20表2不同年级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比较学校平均分幸福路小学5.94伊芦小学6.55表3城市和农村小学生社交焦虑状况比较焦虑程度分值/分人数/人百分比/%基本无焦虑4以下9230.5轻度焦虑5~916253.6中度焦虑10~144615.2重度焦虑15~2020.7表1小学生社交焦虑基本状况社交是社会交往的简称,指人们为了传递思想、交流情感、协调人际关系而运用语言、行为实现的沟通活动。社会交往是社会生活的特点与属性,也是人适应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交焦虑是指对某一种…  相似文献   

15.
宋梦妮  毛悦梅 《知识文库》2023,(24):107-110
<正>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社交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为学生的学习与社交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大学生由于对社交媒体过度依赖而未能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产生了幸福感不足、现实社交能力不足、抗压能力差、就业焦虑等心理问题,为此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大学生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223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大学生反刍思维和线上社交焦虑的现状以及反刍思维与线上社交焦虑的关系。结果:大学生反刍思维和线上社交焦虑处于中下水平;线上社交焦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线上社交焦虑高于男生;反刍思维可以正向预测线上社交焦虑。结论:大学生整体反刍思维呈现较为健康的特点且线上社交焦虑整体水平较低;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线上社交焦虑;大学生反刍思维能直接影响线上社交焦虑。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法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三者间相关显著,性别在羞怯与社交焦虑、羞怯与社交回避的关系中均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男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均能被羞怯显著预测,但是男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小于女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与男生相比,不同羞怯水平的女生在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上的得分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18.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对广东省盲校55名小学生进行测试,探讨4-6年级视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交焦虑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视障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孤独倾向显著高于女生,视障小学生的过敏倾向和社交焦虑程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恐怖倾向因子对社交焦虑有显著的预测效应。  相似文献   

19.
采用社交回避与苦恼量表、缺陷感量表对201名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和250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进行测量,以研究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缺陷感现状及社交焦虑与缺陷感的关系。结果发现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其社交焦虑的检出率为31%,缺陷感均分为2.96,低于理论中值3;社交焦虑和缺陷感在性别、经济条件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内外向性格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内向性格学生社交焦虑和缺陷感比外向性格学生高;有无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社交回避、社交苦恼和缺陷感方面均有显著差异并达到统计学标准;社交焦虑与缺陷感呈显著负相关。总之,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其社交焦虑严重,且社交焦虑与缺陷感与个体的内外向性格有关。学校教育应加强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关注与帮扶。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外语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状况、社交焦虑状况不容乐观;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社会支持关系密切;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和降低社交焦虑。本文试图对外院校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交焦虑、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