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川幕府时期日本与越南的朱印船贸易,对贸易地的市场、价格、贸易活动、货币流通等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当地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化,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西势东渐背景之下,朱印船贸易反映了当时越南多方力量的贸易博弈,也说明了世界经济正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2.
在明代军事史和文学史上,胡宗宪幕府均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如徐渭、茅坤、沈明臣、王寅等先后入幕,可谓集一时人才之胜,但学界对该幕府的基本情况仍缺乏必要的了解。除徐渭外,据《明史》、史料笔记及明清方志等记载,胡宗宪幕府中人物有姓名、事迹可考者尚有一十六位。  相似文献   

3.
在明代军事史和文学史上,胡宗宪幕府均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当时许多著名的文人如徐渭、茅坤、沈明臣、王寅等先后入幕,可谓集一时人才之胜,但学界对该幕府的基本情况仍缺乏必要的了解。除徐渭外.据《明史》、史料笔记及明清方志等记载,胡宗宪幕府中人物有姓名、事迹可考者尚有一十六位。  相似文献   

4.
王建幕府生涯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是中唐时期著名的乐府诗人。在其入仕之前有一段为期十余年的幕府从军生涯。本文主要以文史互见的方法 ,考证了贞元末至元和初王建漂泊不定的幕府从军生活。正因为有这么一段经历 ,使王建能更多地接触下层士兵和人民。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现实主义诗歌。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与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梁袁关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重大事件相联系,在戊戌变法时期、民国初年、护国运动时期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时而言和,时而结怨,变化异常,对中国政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梁袁关系的变化反映了梁启超宪政思想和袁世凯帝制思想的冲突和斗争,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的曲折与复杂。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幕府制度的起源时期。家臣制是幕府制度的发韧,具有幕僚制和幕友制的双重特点;养士之风具有幕友制的基本特征,所养之士由主人自己出资聘用,双方是主宾关系,“合则留,不合则去”;战国时还出现了“幕府”这一名称,实际上指的是军府,这种幕府或军府具有用人自主权、财政自主权、赏罚自主权,是幕僚制的萌芽。  相似文献   

7.
幕府制度自春秋战国萌芽后,历经曲折发展,至晚清而达到极盛。晚清幕府不仅规模大,人数多,而且职能多,影响深。幕僚为幕主出谋划策,处理军务,筹集军饷,办理粮台,成为镇压革命的帮凶;经办企业,筹建海军,致力翻译,投身教育,是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臣;代拟奏稿,办理外交,全面佐助,是地方官员的得力助手;幕府吸纳、锤炼、输送人才,成为晚清人才的渊薮。  相似文献   

8.
幕府制度在中国政治史中占有特殊地位,特别是晚清,由于中国近代社会的巨变,幕府制度具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影响了晚清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演进。  相似文献   

9.
朱筠是清中期一位著名学者,倡导识字通经,毕生重视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一生培养了大量人才。他在出任安徽学政时,一方面以识字通经教育安徽士子,有力改变了安徽学风;另一方面对幕中宾客学风产生影响,使许多幕宾实现了学术的转向。朱筠的教育活动推动了乾嘉朴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阮元督粤幕府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元督粤幕府云集40余学者型幕宾,创办学海堂书院,重修《广东通志》,汇刻《皇清经解》,蔚然形成讲学著述之风,为繁荣岭南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1.
南宋时期由于对金作战的需要,都督府、宣抚使司、制置使司、安抚使司等机构都设有幕府。南宋初年张浚出任多为关乎南宋军事指挥的要职如宣抚使、都督诸路军马等,因此张浚幕府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和特殊性,充任其幕僚者地位优崇、多为兼职或可兼他职,长久跟随幕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幕府不仅职能广泛,且能够行使便宜处置之权,对抗金全局及地方政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13.
陈晓东 《历史教学》2005,(12):23-27
袁世凯组阁是清末新政史、辛亥革命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史家多从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走投无路,袁乘势出山,攫取清廷大权,实现自己政治野心分析,本文则从袁世凯组阁,使清末政坛出现真正责任内阁的法制层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王敦幕俯佐吏今尚可辑得50余名,从其区域构成状况,可以见出荆、江督帅王敦与扬州士族豪强之间存在很大的亲和性,扬州吴姓士人是王敦功业活动的重要社会基础;对王敦晚年的“不臣之心”“专擅之迹”,江南籍幕佐比北方籍幕佐表现出更大的容忍和顺从。如此,所谓王敦之乱,就不单是反映了方镇与中枢的矛盾,门阀与帝室的矛盾,也反映了扬州士族与北来侨姓的矛盾;它不单是东晋“荆扬之争”的序幕,同时在相当程度上,也是西晋末东土豪强“三定江南”的余波。  相似文献   

15.
熙宁二年二月——熙宁六年二月,韩琦任职大名,四年间在大名任上共创作诗歌一百三十首。主要是与僚属间宴饮游从、诗酒唱和之作,此外,还与退居颖州的欧阳修诗笺往来,互相期许。韩琦大名诗歌,体裁以七律为主;内容上强调人格的凝练;艺术风格上趋向平易浅近。  相似文献   

16.
袁世凯认识到人才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首重培养军事和吏治人才,以体用兼备作为人才标准。他主张废科举,兴学堂,育新式人才,重视师资培养和官吏培训。广泛搜罗,兼收并蓄;用人唯才,用其所长;选贤任能,破格提拔是袁世凯用人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齐梁时期,诸王幕府群体创作活动频繁,这些群体创作活动促进了咏物诗这一诗歌题材的兴盛。齐梁诸王幕府咏物诗的开拓与新变主要体现在咏物题材的广泛化和日常化以及单纯咏物诗作的大量增加。这些诸王幕府中的咏物诗实践了永明体的诗歌理论,是宫体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梁陈赋得诗的产生提供了一种诗歌题材。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在唐代政治体制的变动这一背景之下,考察唐代幕府辟署制度之性质、地位与作用。重点论述唐后期藩镇幕府。  相似文献   

20.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继曾国藩、李鸿章之后的又一位风云历史人物。可以说,他对晚清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从驻使朝鲜到编练新军,最后到首倡新政、颠覆满清和提倡实业、发展经济。他的这一系列作为既维护了封建统治,又使自己的权力达到顶峰,培植了自己的"北洋势力"。然而,1911年辛亥革命后,关于袁世凯上台这一段历史事实众说纷纭。本文从唐德刚的《袁氏当国》和李宗一的《袁世凯传》出发,着重评析和再认识袁世凯上台以及简要评价辛亥后的袁世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