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学校分类发展的管理学阐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辉 《高教探索》2005,(1):40-42
高等教育系统具有一切系统的本质特征。高等学校分类发展,遵循的是整体(结构)管理理论,旨在保持高等教育系统外在的整体性、内在的层次性、目标的一致性、环境的适应性。高等学校分类发展实质是要求高校科学分析学校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状态,以系统的观点,对自身进行科学定位。科学定位是高等教育系统及其高校发挥最佳效能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2.
高校、高等教育与创新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北京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在这一过程中,高校大有用武之地。当然,高校要更好地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服务,还需要我们从宏观上、战略上把握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以及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需要不断研究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的对策、方针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普通高等学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的继续教育应定位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适应学习型社会的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其未来发展,有赖于高等学校发展规划导向,高素质的继续教育团队建设,产学研结合,远程网络平台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胡蓉 《考试周刊》2012,(42):160-160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高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和新的机遇。本文从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内涵、背景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高等学校发展战略的具体定位及定位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学校办学定位准确与否事关办学的成败。对高校自主定位的内涵进行界定,分析学校定位的影响因素。提出高校自主定位的八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池州师专发展战略定位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江苏省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在高等教育布局和高等学校定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管理结构不健全、地区差别过大、民办高校发展滞后等方面。高等学校定位方面的问题主要是“重规模轻效益”,“重升格轻现实”,培养目标模糊。政府应该在管理体制、资源配置、政策导向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把握全省高等教育的科学布局和高等学校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在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研究基地坚持高标准建设,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坚持为社会服务职能,成果突出,正不断提高其社会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辽宁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一要全面发挥基地的功能,二要构筑研究的立体平台,突出特色,三要制定发展规划,四要打造科研精品,五要加强科研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8.
"211工程"建设的启动实施为高等学校明确自身发展定位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并直接推动了高等学校办学目标的转型。经过15年的建设,高等学校的发展定位有了较大的提升,也相应地对"211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和更新的要求:一要注重推动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要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提供支撑,三要为高等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供条件等。就当前而言,迫切需要提高"211工程"建设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为高等学校的机制体制创新提供空间,推动高等学校发展目标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9.
优化编制管理,促进高等学校的准确定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江苏高教》2006,(2):43-45
本文探讨了我国高校编制管理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借鉴国外高等学校分类及人员管理的经验,思考编制管理与高等学校准确定位与发展的关系。明确提出:更新编制管理观念,提高国家拨款效率;制定有效的编制标准,增强编制管理科学性;建立新的编制管理机制,尽快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分层管理,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投资效益,促进高等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需求的多元化,高校办学模式也在不断地走向多元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高等教育市场环境中,各级各类高校只有找准定位,努力形成特色,才能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赢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首都高等教育的发展是关乎首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北京高校定位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高等教育这个整体而孤立地进行。关于北京高校的定位与北京高等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我们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9,(3):38-38
关键词读解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各大高校都在想方设法地提升各自的办学层次,很多以专业性见长的学校花费大量力气来扩大学科覆盖面,试图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一些以教学为主的本科院校则把研究型大学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而更多的专科学校也在热衷于升格为本科。在不断提升自己层次的同时,各大高校还不顾自身的师资力量盲目开设热门专业,造成当前高校发展定位不准确、发展无特色的问题极为严重。高校如何找准定位、办出特色成为当前高校发展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是全国第一个迈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区域。但对什么是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从理论上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把握。这对今后首都高等教育在取得共识基础上的顺利发展是很不利的。上海在这方面有一些可以借鉴的好的做法。“十五”期间,上海高等教育发展或布局的总体思路是“2+2+X”。从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到高等教育研究机构都非常清楚这一共同的发展理念。现在回过头来看,上海这5年来的发展脉络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战略思路走的,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是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效的。当然,事实上如何把握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和主要问题,也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理论的一个难题,并没有像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那样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共性权威”模式,高等教育专家们一般把高等教育普及化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意义上的学习化社会、学习型城市建设紧密相连。迈入普及化的首都高等教育,需要北京下大气力认真研究探索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北京模式”。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美国的院校研究经历了萌芽阶段、雏形阶段、成型阶段和完善普及化阶段。院校研究因其具有参谋咨询、信息中枢和知识管理的功能而受到各国的重视。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国际化的进程中,加强院校研究对我国各高等学校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借鉴国际院校研究的新方法、新成果,我国必须成立全国性的院校研究机构,制定院校研究的基本原则,建立院校研究的平台,确立院校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以院校研究推进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院校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院校研究是基于本校运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分析、专题性决策参谋研究和战略发展与规划研究的校本管理研究。院校研究机构是辅佐高校管理者实施科学决策的信息中枢和智囊团,院校研究人员是高等学校决策者的“参谋”和“外脑”。要通过提高认识;健全组织;加强研究队伍建设;建立分析性数据系统;加强与国内外的研究与合作;强化舆论宣传等措施推进我国院校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人事代理制度已经在高等学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本文就人事代理制度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法律方面的困惑、雇主方面的困惑、员工方面的困惑等许多难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困惑提出了人事代理制度的远期、中期、近期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伟  朴雪涛 《教育科学》2013,29(2):56-60
人事代理制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的产物。当前,人事代理制度在高校的实际运行中出现了法律困惑、雇主困惑、员工困惑等许多理论和现实难题。构建并全面推行市场导向的全员聘任制是人事代理制度改革的远期发展思路。制定规范性的政策文件,建立合理的人事代理人员准入、退出和入编机制是人事代理制度改革的中期发展思路。提高社会公众对人事代理的认知,并出台相关配套制度,满足人事代理人员的正当利益诉求是人事代理制度改革的近期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远程高等教育应定位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办学方向,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应根据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多样化要求,创新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观和质量保证体系观,建立高校、政府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4):84-91,76
该课题运用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文献资料法,并借助定量和实证研究方法探索民办高校定位、特色发展的现状、评价指标、资源配置等,对中国民办高校的科学定位与特色建设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要制定和完善积极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政策,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校发展的政策支持,在政府与民办高校间建立良好的发展合作关系,加速促进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建设鲜明特色;实施民办高校三元分类管理,推进民办高校在办学目标、性质等方面的准确定位与办学特色的形成;推进民办高校自主办学,加快内涵发展,深化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增强办学的公益性色彩,拓宽民办高校工作职能,全面提高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实现民办高校定位科学、优势特色鲜明的办学目标;适度均衡,重视效率,优化民办高校资源配置,以特色求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为本省和全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学校及各校拥有的专业数量较多,但单个规模小,综合效益指标低;学校间专业设置重复;专业比例与教育层次比例失调;河南省高校在全国的知名度低,缺乏名校、强校.因此,急需进行合并和调整,使河南高校的规模和人才的供给能力与社会经济的支持能力和对人才的需求适度平衡,使各高校的效益良好.对高校的合并和调整,应坚持现实原则、长远原则和整体原则.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扩招,至今高等学校扩招的势头并未停止下来。规模迅速扩大成为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据官方公布,2003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机构在学人数达到19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7%;2004年在学人数为2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9%。这些数据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