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术界对《诗经·伐木》四个句末“我”字,迄今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向熹先生的《诗经词典》甚至没有这四个“我”的注解。高亨先生的《诗经今注》认为“我”当为“哉”,形似而误,其说因为缺乏论证没有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该文作者认为高说可从,为其说作了补正。  相似文献   

2.
<正>有个朋友写了一本有关《诗经》的书,赠书扉页上的题词不落俗套:“常读《诗经》,可以瘦身,此乃秘诀。”他是个作家,写得真好。我问学生读《诗经》为什么可以瘦身时,他们常常一头雾水,我免不了解释几句——《诗经》里多爱情诗歌,柳永词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人瘦下来,是因为爱情。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兴”是由“物我之间”、“无我之境”方面突显出了《诗经》中的艺术因素,那么“赋”则是通过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我”以营造“有我之境”,突显出了《诗经》艺术的美感基础。艺术之和谐与生活之淡泊犹如“下学”与“上达”,两相互补。  相似文献   

4.
刘墉 《师道》2005,(9):52-53
我们常形容男生追女生的“君子好逑”,出自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还有一首《氓》,描述一对男女的自由恋爱,也写得传神极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臭男生笑嘻嘻,抱着布来换我的丝,其实不是真来换丝,是想来接近我。”你说《诗经》是不是很好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最早的爱情抒情诗歌见于公元前千年左右产生的《诗经》中。《诗经》的第一篇是千秋万代人熟悉的《关雎》,其中生动地描述了热恋、思念的情景:“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诗经》中这类的爱情抒情诗很多,如《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纵我不往,子宁不来”,《隰桑》“中心藏之,何日  相似文献   

6.
正清 《良师》2010,(12):46-47
自助餐是海盗“庆功宴” 自助餐是西方的一种就餐形式,因为食物品种丰富,自主选择性强和交流空间广泛而深受现代人的欢迎。但您也许想不到,自助餐的发明者竟是8至11世纪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海盗。1000多年前,  相似文献   

7.
不知你有没有读过中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许多人听到“诗经”这两个字,都会吓倒,其实《诗经》因为多半来自民歌,内容很平民化,多样化,甚至有些还很浪漫、很香艳。譬如形容女孩子“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些精彩的句子就出自《诗经》中的《硕人》篇。又像是我们常形容男生追女生的“君子好逑”,也出自《诗经》里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里还有一首《氓》,描述一对男女的自由恋爱,也写得传神极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意思是:  相似文献   

8.
积累是提高文学水平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以前我往往停留在对好词好句的摘抄上,而没有对所学的东西作深一层的系统的积累。 S版上海高中语文新教材“阅读”部分的“扩展阅读”,使我的课外知识积累上了一个新台阶。初学的第一单元便是《诗经》与《国殇》,“扩展阅读”则是《<诗经>的内容及其影响》及《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照着惯例,我积累的依然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并未在意“扩展阅读”的内容,仅是凭着自己手边的参考资料读文章。直到学至“扩展阅读”部分,我才大大地懊悔自己的轻视作风,原来这里竟全都归纳好了。我费尽心力要查索的资料:“《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认为“风、雅、颂是诗  相似文献   

9.
<正> 一、《<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质疑 曾钢城同志《<诗经>已说到“日”的颜色》(载《中国语文》1987年第1期)认为:陈白夜同志《“白日”与“红日”》(载《中国语文》1981年第4期)一文所说的“在《诗经》中描写到太阳的地方,……都没有提到‘日’是什么颜色”是不正确的,因为“‘说有易,说无难。’(赵元任先生语)《诗经·王风·大车》篇中有‘谓予不信,有如皦日’一句。毛传:‘皦,白也。’孔颖达疏云:‘我言之信,有如皦然之白日,言其明而可信也。’《说文》云:‘皦,玉石之白也。’”我觉得,“说有”似乎也难。  相似文献   

10.
王震亚 《家庭教育》2010,(12):45-45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孔子教孩子学诗学礼的事。有一天,孔子正站在自家院子里思考问题,他的儿子孔鲤(伯鱼)从他面前走过。孔子喊住孔鲤,问:“你学过《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我还没有学过。”因为那时候诸侯国之间主宾的应答,以及上层社会交际场合的交谈都要引上《诗经》中的几句诗。于是孔子说:“不学习《诗经》,是无法同人交谈的。”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许多中学课本中对《诗经》的注解都说《诗经》也称(或古称)“诗三百”。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中也说“先秦称为《诗》,或举其整数称‘诗三百”’。这都是把“诗三百”作为《诗》的代称。我觉得这么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诗经》研究向来有所谓“汉学”和“宋学”的研究方式之分庭。“汉学”强调“章句训诂”,“宋学”强调“义理”的发挥。朱熹的诗经研究则将两结合起来,努力在把握《诗经》本自身意蕴的基础上,着力探讨《诗经》与《易》、《礼》、《春秋》、《四书》等所不同的特殊的审美特性——这就是“《诗》可以兴”。对于《诗经》的诠释在于“讽诵涵泳”,而“章句训诂”的功夫更有利于“讽诵涵泳”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从春秋到现代,《诗经》已经有二千七百年的历史了。这篇稿子想把二干七百年来人们对于《诗经》的一些看法作个简单的介绍,才僭用《<诗经>二千年》来命名。我们查一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内列《诗》类六十一部,还有“存目”八十四部;《书目答问》所载有五十四部(当然,《四库全书》和《书目答问》里有些是重复的)。这么多的书,真可谓汗牛充栋,很不容易全部看完.我只能把自己所知道的说一说,也许能对初学《诗经》、想知道一点“《诗经》学”的同志不无小补。于所不知,只好阙如。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诞生,不仅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的辉煌开端,也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学绵绵不尽的源头和取之不竭的宝藏。《诗经》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围绕着《诗经》形成的“诗经学”已经与“红学”“龙学”一样,成为了一门显学。因此,了解一些与《诗经》相关的名词术语是十分必要的。有趣的是,在诸多与《诗  相似文献   

1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对《诗经》中的“词头”这一语言现象,历来有多种解释方法。《诗经》中的大部分诗歌是对《诗经》时代民歌的记录整理,具有民歌的特色,从民歌的特点出发,可以对《诗经》中的“词头”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6.
9-11世纪,北欧社会出现了以海盗大规模对外抢掠为主要方式的社会运动,海盗们从北欧出发,分三个方向四处抢劫和肆意杀人,给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海盗们的活动既为北欧国家带来了巨额的财富,也造成了人员的极大伤亡.持续200多年的海盗对外掠夺催生了北欧封建国家的诞生,并伴随着北欧社会的基督教化运动而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7.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是东坡名篇《赤壁赋》里的一个句子。在人教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此句的注解是“朗诵明月诗里的‘窈窕’这一章”,即《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月出晈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其理由为“‘窈窕’与‘窈纠’音近,所以苏轼称之为‘窈窕’之章。”我认为“窈窕”并非“窈纠”的笔误,东坡所吟咏的不是《诗经·陈风·月出》的第一章,而是曹操的《短歌行》和《诗经·周南·关雎》。  相似文献   

18.
自《诗经》以来,以妇女为题材的古典诗歌所描绘的悲妇形象主要有思妇、弃妇、怨妇三类。思妇:这是最常见的古代妇女形象。她们或思念久役于外的丈夫,如《诗经·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诗经·卫风·伯兮》中的“我”因丈夫在外打仗,竟无心修饰容貌,弄得“首  相似文献   

19.
从毛传和郑《笺》来看,前人已认识到《诗经》中“不”字作为语词的大量存在。从汉语构词的特点、《诗经》造句的特点和语音特点考察,《诗经》中大量“不”字都是语词,而非否定判断动词。  相似文献   

20.
袁枚对《诗经》的文学诠释围绕其诗学核心范畴性灵而展开。他认为《诗经》都是“直写怀抱”的性灵之作,肯定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指出《诗经》风格多样乃是因为诗人性情多样,否定《诗经》皆“关系人伦日用”之说;反对多附会、以琐屑为功的考据说《诗》与脱离文本说《诗》,发展孟子“以意逆志”和提出“歌”以悟《诗》的接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